首页 > 财经 > 麦当劳成功基因——读《大创业家:麦当劳之父雷·克洛克自传》

麦当劳成功基因——读《大创业家:麦当劳之父雷·克洛克自传》

麦当劳是如何从路边摊成为世界500强餐饮企业的?

当吃到人生第一个汉堡时,我还在一所县城读高中,便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最近重读了麦当劳之父的传记,《大创业家:麦当劳之父雷·克洛克自传》,有了更深刻的思索。

《大创业家:麦当劳之父雷·克洛克自传》,这本由克洛克亲笔写就的回忆录,被中国经济出版社于2019年4月重新推向市场,书中不仅记录了克洛克艰苦卓绝的创业经历,更饱含着麦当劳60年长盛不衰的经营智慧和作者历久弥新的创业精神。

2009年10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麦当劳之父的创业冒险》,虽然书名不一样,但内容其实差不多。时隔十年,再读此书,仍然感觉很有收获,或许这就是创业成功基因的魅力所在。

严格来说,雷·克洛克,并不是麦当劳的创始人,但正是他让麦当劳从一个家族企业变成了世界知名的餐饮供应商——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从一家小小的、连座位都没有的路边快餐店,发展成为在餐饮服务业乃至整个连锁经营领域称霸群雄的全球性“巨无霸”公司。

如今,麦当劳在119个国家扩展到37000多家店,据著名的英国Brand Z公司评估,麦当劳品牌价值在1260亿美元,位居全球各类品牌第8位。更有人戏称,在美国每八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曾经或者现在在麦当劳工作。

而在中国,很多人奋斗了十八年才有机会品尝到人生的第一个汉堡,即使现在麦当劳已经开到了中国东部城市的一些乡镇。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雷·克洛克成功的第一个秘密是创业不用担心年龄,只需要关心能否持续坚持和努力。当遇到麦当劳兄弟并开出第一家分店时,他已经52岁了。这个年纪,很多美国普通职员开始考虑退休的生活,而这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如出一辙。

在第一家餐厅营业的第一天,销售额只有366.12美元,但是雷·克洛克并没有气馁,而是以创业者和实干家的精神坚持了下来。正如他非常喜爱并经常谆谆告诫众人的“训辞”——世界上没什么东西能够代替坚持。

才华不能,才华横溢而终无所成的人早已屡见不鲜。“天才”不能,许多所谓的“天才”最终给世人留下的不过是一堆笑柄。教育不能,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弃儿比比皆是。唯有下定决心且坚持不懈,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你还会因坚持而拥有平静的内心、健康的身体和无穷的力量。

1963年,雷·克洛克61岁,麦当劳卖出了1亿只汉堡。1965年,雷·克洛克63岁,全美电视广告播放成就达成,麦当劳成为全美居民身边的快餐店。1970年,雷·克洛克68岁,麦当劳扩展到1000家店铺。1978年,雷·克洛克76岁,麦当来开到了5000家店铺。1983年,雷·克洛克81岁,他向上帝报到,企业已经可以实现自主运转,虽然没有看到麦当劳进入中国,但他曾经耕耘过的店铺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产品,成为和万宝路、可口可乐齐名的三大品牌之一。

这本书告诉我,麦当劳成功的第二个原因,便是对标准化的追求,标准化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而这最能够节约成本。

正如雷·克洛克在书中所说:“麦当劳成功的基础在于它提供的产品价格低、重信誉、服务迅速、而且环境整洁宜人。”的确如此,可能每一个曾经光顾麦当劳餐厅的人都会点头称道,即使跨越了半个世纪,从西半球来到了东半球,麦当劳依然做到了这一点。

这本书告诉我麦当劳成功的第三个原因,便是对创新的坚守。当普通快餐店在专注于牛肉汉堡时,雷·克洛克已经开始产品创新,先后推出鸡肉汉堡,鱼肉汉堡……他更大的创新还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正如本书所说:“克罗克的真正贡献,并不在于使美国人的口味标准化,而在于创下麦当劳连锁机制。”

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实是更大的创新,在今天互联网时代依然有它的借鉴意义,即把握大势。八百多年前,理学大师朱熹在《活水亭观书有感》中写道:“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首富有哲理的诗,就是“势”的思维的生动体现。

雷·克洛克在创业之初,并没简单地把餐厅独立来观察,而是放在二战后美国经济黄金发展时期,在社区建设和高速公路网建设的大局中来衡量的。他创造性地借鉴工业流水线的方法,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的餐厅经营模式,再授权给加盟商,实现了千店一面,万店一面;也开创性地建立了“得来速汽车餐厅”,成为高速路上过客用餐首选。

实际上,始终具有创新基因的麦当劳,已经越来越了解他的受众,2017年,麦当劳中国改名金拱门中国,虽然只是证照层面,不涉及餐厅名及品牌名,但“金拱门”还是迅速上了热搜;而近两年,我们去麦当劳餐厅消费,不难发现他们早已开始消费这个新品牌——“金拱门桶”了!

如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移动互联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利用互联网、数据技术、共享平台和移动支付,正在构建全新的管理和运营体系。但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情感和语言交流,不能只生活在数字、微信和网购的孤独圈子里,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是必然的。

或许我们会好奇,如何实现对几千家企业有秩序的管理,这正是本书给我带来的第四点启发,即管理的核心问题乃是人。“从他身上,我们学习了勤奋刻苦、专心工作、培植信念、热情服务、充满自豪和分秒必争”。

这不正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所具备的性格特质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1354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