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乱世之争,忠义当先

乱世之争,忠义当先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读完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巴金《家》、沈从文《边城》、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这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哪一部作品曾经震撼你的心灵,或给你以启迪,或给你的精神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请选择其中的一部,就其中的某个人物或某个情节,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或认识。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作文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型新材料作文题,为了防止套作和抄袭,试题设置了具体任务,即要求“就其中的某个人物或某个情节”来写“感悟或认识”。对此,考生可以根据材料的提示,选取八部作品中曾经震撼自己心灵,或深受启迪,或给精神成长带来积极影响的某个人物或某个情节进行写作。

写作中,考生在具体指出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或某个情节给自己的震撼、启迪或影响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自己的“感悟”或“认识”,不管是作品相关内容还是阐述都必须具体、集中,不能泛泛而谈。如果能抓住一个点,从为什么能带给自己心灵的震撼或启迪、给精神成长带来积极影响的角度谈“感悟”或“认识”,阐述对作品中人物或情节的情感认识和价值判断,更容易体现文章的深度。当然,谈自己对作品的“感悟”或“认识”,文章的表达方式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考生可以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手法来表达、阐述自己的情感认知和价值判断。

二、范文展示

优秀范文1

乱世之争,忠义当先

文/肖阳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政局动荡,一个王朝的末年,正是一群豪杰的盛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但何谓英雄?又何为英雄?乱世之时,若能恪守本心,亦是真豪杰。纵观三国,且有一人,于乱世之中,亦以忠义为先。

且有当年曹刘二人,青梅煮酒,论尽天下英雄,何人为英雄?曹操与刘备,正是当时英雄。然而我却不以为然,曹操身为汉臣却窃汉室江山,为不忠;刘备虽满口的仁德,但亦有宗亲相戮之举,亦为不义。二人一不忠,一不义,何淡英雄?却有一人,千里走单骑,只为义字,宁死不降,尽显忠臣之心。何许人也?关羽关云长也。

千里走单骑,义之魂也。昔日关羽迫投于曹操麾下,曹操称其勇义,对其钟爱有加,赐宝马良驹。可关羽亦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只为寻找与自己失散的大哥刘备。当听闻刘备身处袁绍帐下时,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曹操,前去寻找刘备。可曹操素有爱将之心。勇将在手,岂能放跑,可奈何五关六将,竟无一人能与其匹敌。过五关斩六将,威名远震四方,此时,关羽方可与兄长团聚。功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关羽抛弃了在曹营中的富贵荣华,甘愿追随当时还并未问鼎一方的刘备,此乃义之魂也。

败走麦城、宁死不降,忠之魄也。关羽镇守荆州,因轻敌失利、被吕蒙设计所擒、押至东吴,吴王孙权令其降,可奈何,关羽乃一介忠义之士,宁可战死,决不投降。可惜一代豪杰,殒命他乡。忠烈之土,关羽何曾畏惧死亡,在他们心中, 只恐辜负了当年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关羽之死,震惊三国。曹操见关羽之首。惊恐万分,遂大病;刘备亦是昏阙呕血;张飞亦是悲痛万分。忠义之情,于他关某人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

回首三国往事,忠烈之辈,数不胜数,仁义之人,亦多如牛毛,然而,合忠义两者于一身者,非关羽而莫能及也。尽管《三国演义》中多处神化关羽,将关羽描绘成了超人至圣的情况,虽然违背客观原则,但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突出了他忠义的形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于东汉乱世,这是混乱的,但于人文情怀,这是圆满的,一大批的忠义豪杰的起起落落丰富了这个时代,但时代在变化,一切都在流逝,唯有他留下的那份忠义之情,亦能穿梭时空, 流传至今。

优秀范文2

净土白骨掩风流

文/李雅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透过《红楼梦》,仿佛穿过了百年的时光,看见了那一抹倩影荷锄葬花,口中轻吟的诗句,竟成为了她一生的写照——花落人亡两不知。

初识黛玉,只觉得她敏感,仿佛琉璃般易碎,再加上那时不时的小性子,让人无端生出烦厌之感,远不如宝钗的端庄大气、袭人的温柔细心来的讨人喜欢。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阅历的丰富,再看《红楼梦》却有了新的感悟,对黛玉愈喜欢起来,我伤其所遇,惜其爱情,叹其才华,赞其品格,悲其结局,颇有几分“世间好物不长久,彩云易散琉璃脆”的凄凉与萧索。

我怜黛玉,怜其爱情之无望,怜其境遇之悲伤。她是阆苑仙葩,她是美玉无暇,本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却奈何“金玉良缘”难断。她是母亲早亡,寄养在外祖家的孤女,在贾府中,生怕行差踏错半步,谨小慎微。初见时宝玉便说她是个“神仙似的妹妹”并为之倾倒,怒掷宝玉。然而,本应是郎情妾意。花好月圆的结局,却不料“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其实是个巨大的囚笼,囚住了她的爱情,也囚住了她注定无望的一生。史太君、王熙风等一手促成了这样的悲剧,也葬送了三个人的一生,这是贾、林、薛三个人的悲剧,也是封建礼制下时代的悲剧。

我赞黛玉,赞其才华之出众,赞其品格之高洁。她饱读诗书,才华出众,与宝钗一同在一众姐妹之中脱颖而出。教香菱学诗,解读王维“大漠”一句中,见解独到,颇有大家之风。她反抗封建礼制,却不同于睛雯撕扇的乖张出格,她不汲汲于功利名位,从不劝宝玉考取功名,她于宝玉,是红颜,更是知己。因此,唯有她能够与宝玉临风窗下,共读西厢,也唯有她才能令宝玉疯魔,神往不已。最终在紫娟一人的哭声与贾府的喜乐声中郁郁离世。她本如一块璞玉,纯洁、通透、美好,不过是误落尘网,如今“质本洁来还洁去”,也算是她最好的归宿了吧。

他的娇弱病骨下却藏着铮铮傲骨以及对爱情的坚贞,她反抗礼教,却绝不出格;她爱使小性子,这也正是她的可爱之处;她敏感脆弱,可这正是源于她的坚贞深情……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震撼了我的心灵。“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雪落之时,天地茫茫真干净!

优秀范文3

至情到性,至善至美

文/周淑蓉

细腻温柔的语言,梦幻凄美的情节,静谧高雅的曲调,诗情画意的丰富内涵。曹雪芹苦心经营,“增删五次,披阅十载”终著就中国古典小说明珠《红楼梦》。翻阅它,察一个时代的风雨沧桑,感受文人的辛酸血泪。更重要的是,通过贾宝玉这个核心人物,我看到了人性的闪光点,至情至性,至善至美。

他待人真诚,至情至性。贾宝玉虽出身高贵,含着“通灵宝玉”降世,受尽大家族中家长宠爱,但他却并不因此骄纵淫奢。对待从小服侍他的“姐妹们”体贴入微,从不把她们当作别人眼中的“下人”,而是平等相待。记得他过生日那回,家族为他举办隆重的生日宴,多少达官贵人向其祝寿,寿毕他只觉索然无味、厌烦之至;而回去看到晴雯、袭人等人为其准备简单生日庆祝时,他顿时十分开心;又得知她们为他过生日花费颇多便想还给她们。由此可见,宝玉平等对待他身边的每个人,待朋友真诚。而这种不以身份区别对待他人、保持真诚的品质在现代社会不是显得很可贵吗?看看生活中有多少人因身居高官或家财万贯便自觉高人一等,区别对待他人!也常有朋友间相互伤害事件爆出,在物质文明丰富的如今,我们也要追求精神富足,即使“达”也应像宝玉那样保持真诚,平等待人。

他忠于感情,坚定不移。他与林黛玉的感情令人动容,虽然最后的结局不尽如人意,两人并未终成眷属,但从一开始他的感情并未变过。他对待感情也是坚定不移的,反观当今社会,抛妻弃子,始乱终弃的“丑闻”时有发生,令人唏嘘不已,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保持初心,不论是对爱人、亲人,还是我们喜欢的事物,都应保持坚定不移的情感,忠于灵魂。

他独具个性,挑战传统。他不爱功名利禄,读书不为考取功名,认为那是“沽名钓誉”。在男性当权的封建社会,他却说“男子身上尽是污浊之气”,他是父亲眼中叛逆的“混世魔王”,但从中我却看到他独特的个性,敢于挑战传统,不为世俗名利所束缚,“汲汲于富贵”,这种品质,是封建社会的一束亮光,也照亮了现代社会。如今追求金钱、功名的大多数 ,在追逐名利中丧失了自我的那些人,该学习其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成功”束缚自我的品质。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文学大师曹雪芹苦心孤诣著《红楼梦》。透过它,可观人间百态,透过其中主人公贾宝玉,可学至情至性,至善至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1034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