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你说你有理,他言他才对:清朝的“清丈黔省田亩”之争到底谁才对

你说你有理,他言他才对:清朝的“清丈黔省田亩”之争到底谁才对

在中国历史的洪流中,离不开中国各个省份的地区历史。虽然行省制度是在元朝时期才被引用,但是中国的地区历史发展情形早已被大致确定。各个地区的历史演变,组成了中国历史的多元化发展。正是因为各个地区所处的地方不同,其历史的发展也自带特色。

在贵州历史的发展中,苗族是居住在贵州地区的主要民族。由此,贵州地区的文化紧紧与苗族文化相关联。关于苗族由来的传说,指出苗族是蚩尤的后代,在皇帝打败蚩尤后,其后代几经辗转,来到了偏远的贵州地区生活发展。

由于贵州地处西南地区,与四川、云南等地相连,地形以山区为主,所以贵州地区的历史一直处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角落。在唐宋时期,由于政权的动荡,贵州并没有被中央所重视。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加强,中央越来越关注对贵州的治理。但是由于贵州的历史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所以引发中央对于贵州地区治理的问题。在清朝乾隆年间,关于“清丈黔省田亩”的问题,朝廷上的两位官员持相反的观念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关于这次争吵,从历史角度而言,不仅仅是政策执行的争吵,还有地区历史发展的争吵。如何获得此次争吵反思的经验,本文以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贵州地区历史的发展

由于贵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独特的苗族文化,使贵州地区的历史发展完全脱离了中国历史的主流发展。要对贵州的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就需要对贵州地区历史的发展先进行简单了解。

1、唐朝时期的概况

在唐朝之前,关于贵州地区的历史记载都不多,因为贵州地区主要以山区为主,所以通往贵州地区的道路并不多,道路的封闭导致了贵州地区文化的单一与死板。直到唐宋时期,中央才注意到贵州,但是因为其地区偏远,成为了流放官员的地方,并没有对贵州地区的历史进行积极的推动。

2、明清时期的概况

直到明清时期,贵州地区的历史才开始与中国文化的主流相接轨。由于贵州地区道路的开发,用以打通中国同云南的沟通,贵州便成为了中央比较关注的地区。但是由于贵州地区以苗族为主,而苗族文化因为与中国主流文化产生了分歧,由此加剧了地区政权的动荡。

在明朝时期,苗族在贵州地区发起了数次反叛,使贵州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阻力。由于中国主流文化的进度远远超过了苗族文化的认知范围,所以导致了苗族与中央政权的冲突。再加上官员腐败的管理,更加剧了苗族对于中央政权的不满,导致了贵州地区战乱的频发。

3、贵州地区历史最终跟上了中国的主流历史

直到清朝,“改土归流”的政策在军事力量的推动下,使苗族被迫走上了文化前进的道路,但是苗族文化与中国主流文化的分歧还存在。随着时间的发展,两者文化在慢慢融合,最终使贵州地区跟上了中国文化的进程,在近代史中,贵州地区的历史发展变得波澜壮阔。

乾隆年间关于贵州田亩丈量问题的争论

虽然在近代史中,贵州地区的历史跟上了中国历史的主流发展,但是在清朝的乾隆年间还有重要问题没有解决——贵州地区田亩的丈量。在其他省份,地区的田亩都受到了丈量,以此来统计每年税收的多少。但是在贵州地区,田亩丈量并没有被实行。

由于贵州地区的独特地形,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土地丈量的政策并没有同其他省份一起执行。“黔省田地但计谷种,而无亩数”,在贵州地区,主要还是按照种植谷物的多少来确定每年的收入。虽然这一政策早已被执行数年,但是贵州地区并没有选择与其他省份一起,执行田亩顷数多少的税收政策。

直到乾隆年间,时任贵州学政的绉一桂在贵州地区任流官回到中央述职时,提出了贵州地区田亩丈量的主张。但是在绉一桂上书之后,时任广东江南道监察御史的贵州籍官员包祚永马上提出了反对的声音。此问题一出,乾隆也难以判决。

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乾隆皇帝请了有关部门进行裁决。最终,包祚永的反对获得了支持,丈量贵州地区田亩的政策并没有被同意。由此,为何实行于全国的政策没有在贵州得以实现,成为了历史的考察方向。通过对此问题的深度思考,其分歧主要是宏观与微观角度的不同。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里,中央集权一直是中国政权得以实施的主要制度。为了维护皇族的统治,加强中央对于地方的调控,也一直是中央集权逐步完善的历史发展方向。皇族的覆灭,主要源自于地方权力过于强大。

到了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完善。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权可以对全国进行指示。由此使中国历史紧紧与政权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民间的历史成为了中国历史的支流。

为了方便中央对于地方的调控,政令的统一实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是在贵州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导致贵州地区的发展没有跟上中国历史发展的步伐。为了推动贵州地区历史的发展,历代朝廷都曾对其进行过积极的治理,可是由于文化的分歧,导致了不少政令的推行反而加剧了苗族文化的仇恨。

1、明朝时期的苗族问题

在明朝时期,苗族在贵州便经常叛乱。由于明朝为了控制贵州地区,决定向贵州地区妥协,使贵州地区进行民族自治。但是文化所造成的问题并没有使贵州地区的民族自治得以合理的进行,苗族还是在明朝年间发生了反叛。虽然在明朝年间,就已经提出了“改土归流”的政策,但是由于缺少武力的支持,导致终明一朝都没有对贵州的苗族进行“改土归流”的建制。

2、清朝时期的苗族问题

到了清朝,在武力的依靠下,使“改土归流”成为了可能。为了平复贵州地区的反叛情绪,由此清朝中央定下规定“永不加赋”,从此平定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苗族,使贵州地区的发展最终走向了正轨。

3、国家宏观调控的正向性

由此,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单纯靠苗族自治是难以平复文化所造成的冲击的。只有国家宏观的调控,才能使贵州地区的发展走向正轨。虽然其中有阻力,但是只要克服阻力,才能发展。

微观调控的实利性

虽然宏观调控很有必要,并且有利于政策的执行,但是宏观调控却局限在其结果的良好发展中。如果宏观调控失败,势必会造成大的危机,并有可能致使亡国。所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还要考虑微观调控。

在相对和平的时期,进行微观调控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国家的宏观调控难以找到可靠的依据,而把角度缩小,有时反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由此,否定贵州地区的田亩丈量,正是因为微观角度的考虑。

首先,先前的制度并不影响正常的发展。在贵州地区实行“谷种”制税收,并不影响朝廷对于贵州地区的掌控。因为贵州地区的钱粮并不足以使中央直接解决贵州问题,反而需要其他地区钱粮的支援,来维护贵州地区的统治。

其次,苗族的不理解。“在地方官仰体皇仁,遍行示谕,但无知愚民,易惑难晓”,从苗族文化来看,苗族对于外族文化存在分歧,倘若丈量政策执行,势必会引起苗族的质疑。在质疑之后,便会引发苗族的叛乱,反而导致贵州地区治理的不稳定性。

最后,贪污腐败的影响。“兼有奸滑头人,串通衙蠹,暗折夫马,明索酒肴,册结纸张,巧造名目”,随着国家的壮大,中央对于地方的调控并不能面面俱到,由此导致了腐败的发生。倘若中央同意在贵州地区进行田亩的丈量,势必会造成贪官的贪污,反而加剧了民族矛盾。

结语:

贵州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身份,在中国近代史中,贵州见证了中国许多历史奇迹的发生。但是在中国史中,贵州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脚步却是艰难的。因为贵州地区特殊的地理原因,导致了贵州地区文化发展的落后,由此加剧了贵州地区向前发展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问题的发展,使文化潜在的问题表达出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才得以解决,由此,现今的中国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贵州。在对贵州问题进行思考的同时,也会发现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正是因为二者兼容互包,才使中国历史的发展一直向前进行。乾隆年间发生的问题争议只是一个小问题,却引发了历史的大思考。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会去发现,便会找到历史的乐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0660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