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2019智慧教育新生态大会暨全国教育集成服务商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教育领域的权威人士莅临现场。
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亚洲事务总监Annie Ning,带来了主题为“ISTE标准介绍及国际教育科技案例分享”的演讲内容。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精彩内容:
各位教育工作者们,大家好,我是家琪,起一个英文名字是因为我在国际教育协会ISTE工作,很高兴今天和大家分享ISTE标准和国际教育科技案例。
在分享之前,想先介绍一下ISTE,ISTE是一家40年历史,希望帮助学生和老师利用科技提升学习与教学行业的协会,也有全美最大的ISTE教育科技大会,有400多家教育科技公司,2000多个同期论坛,2万多名参会的教育者。从1998年起,ISTE开始制定学生、老师、教育领导者等利用科技促进学习与教学的标准,ISTE标准,也是我今天分享的主题。不过在分享ISTE标准之前,想先跟大家聊聊我最近的困惑。
因为我的团队在美国,但是我负责的是亚洲事务,所以要活在不同的时区,中国下班了,美国上班了,所以一天的各个时段我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有的时候就像在很多乱线头之中。
第三个困惑是不同的工作文化,美国是时间表文化,基本上大家都会提前一周布置工作任务,这周一就知道下周一会做什么,而且实际的变化不会太大。中国是非常灵活迅速的工作文化,有的东西今天提到了,明天就要。我就处在这两种文化的中间,很多事情我觉得非常难办,并且这中间还有13个小时时差。我真的被这三个困惑困扰了很久,直到我最近发现了三个孩子,他们给了我深深的安慰。
瑞丽在她初中毕业之后去了MIT的夏令营,她和团队用伪代码和右边的树莓派这个信用卡大小的微型电脑设计了一款计步器,帮助视力有缺陷的人群导航。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瑞丽和她的团队可以通过代码规定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计步器应该如何反映。这就是计算思维,把一个大的问题,拆解成很多可重复的小块儿,解决这一小块儿的问题,然后重复应用。
其实这就针对我随时会接到工作任务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有计算思维的人,如果瑞丽以后碰到和我一样的挑战,相信她可以很快分析清楚工作内容,然后提取最小单元,设计最优的应对方案,大大地减少自己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也许她还可以写代码使一些工作内容自动化。
奥莉是一个住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女孩,她总是有特别多的话想说,她把自己叫做“好读书者”,每天发布短视频,分享她的所读所想,现在已经有四万一千多个粉丝了。并且,她认为她是社交媒体专家,还联系过特朗普总统,希望给他一些推特方面的建议。
奥莉是一个有效的传播者,她的41,000多个粉丝里里应该什么年龄段都有,如果奥莉能在10岁的时候就利用科技和这么多不同年龄段的人平等地沟通,那么她工作之后面临我这样的跨年龄沟通的挑战,应该就会从容很多,何况她还给总统提过建议。
罗珀岛学区在华盛顿,离法国巴黎有5,000英里,在过去的一年中罗珀岛的中学学生和巴黎的学生一起,参与了一个项目,研究和分享那些被遗忘的,在一战中埋在国外的美国士兵的故事。之后,他们利用科技做了一个APP,让来参观墓地的游客了解这些故事,并把这些故事分享到流量网站上。
罗珀岛的学生们是出色的全球合作者,我相信他们在和巴黎的小伙伴们合作的时候一定也会面对不同的工作文化,面对时差,很多时候可能项目进展的很慢,甚至经历过很多无助、恼火的时刻,但是当他们以后面对我现在面对的中美不同工作文化的差异的时候,应该就会更有经验,有更多的工具,会利用更多的科技手段,心态也更平和。
其实我们刚刚提到的有计算思维的人,有效的传播者,全球合作者就是ISTE学生标准中的三条,我这里有个视频,是孩子们唱出他们对自己身份的定义,特别想和大家分享,麻烦视频老师放一下。
其实,我不想说这些能力在未来很重要,因为我总觉得大家在讨论创造力、计算思维、全球合作这些话题的时候好像很远,是十几年后才需要的能力,而考试特别近,所以还是先解决分数问题。我就是想通过我自己的例子,让大家感觉到这7个标准是孩子们现在就需要培养的能力,是为现在身心健康的工作做准备的能力。未来能力在中美都是讨论的很多的话题,但是最近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就是我们不知道未来什么样,我们至少让孩子为现在做好准备。相信大家的工作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挑战,应该跟我有共鸣,觉得这7项利用科技提升学习的标准,是孩子们现在真正需要的。
下面想给大家分享几个国际教育科技案例和一点点趋势。最近我看了一个许知远老师和社会学家项飙的对话,他们提到了“附近”的消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点外卖,买菜也可以快递,很多人对周围的邻居、社区、街道都很陌生,附近好像消失了。但其实当我们利用好教育科技时,我们其实是可以丰富附近,而不是消灭附近。
Educurious是一家提供PBL课程的非营利组织,他们做的事情是把社会资本带到孩子附近。有一种声音在中美都越来越响,就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在中国,有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讨论,在美国也有很多文章强调不管如何定义成功,一个成功的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技能还有社会关系网所带来的机会和眼界。可是学校管知识和技能,中美都很少看到有中小学校给每个班的孩子配一个社会关系网的。Educurious做的一件事儿就是把诺贝尔奖得主,著名学者,行业大牛们集中到一个平台上,然后给老师权力和大牛们联系,让他们指导孩子们的项目制学习,把远方最好的社会资本带到孩子们的附近。
这是项目制学习的不同课程,涉及环境、历史、物理、化学等等,与课程大纲匹配。
当5G进入到我们的生活时,我们的附近可以变得更丰富。我们可以和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小伙伴们一起看一场音乐会,学校的围墙,再也不是我们知识的边界。
中国的教育者,也在做这样的事情,把好的内容,通过科技,带到孩子附近。这是我一年前在黑土麦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吉卫镇夯来村做驻村志愿者的时候做的一件事儿,我可能是情系远山项目的第一批受益者,当时平台刚刚建好,我给夯来小学的麻老师要了账号。但是,有一个坏消息想跟大家分享,就是我前两天问麻老师是不是在用课程平台的时候,麻老师的回复是:“电脑和网上平台现在少用了,不好开机。” 我心里很愧疚,因为有一件事儿我当时没做好,其实情系远山有乡村教师的培训计划,但是我当时没有推动这件事儿。麻老师的例子其实反映了世界各个国家推动教育科技的时候都在面临的挑战,就是教师的科技素养。
碧娇老师是给教育者树立了榜样,她是一位在印度教商业课的老师。她办了一个创新产品推广大赛,希望学生们发现一个附近的问题,使用科技发明一种产品,并制定市场推广计划,这个图是孩子们做的带顶棚的电动车模型。再举个例子,有一支队伍发明了一根有声笔,扫描一下莎士比亚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解读那一章的诗句。二维码是咱们每天都会用到的东西,但是有多少老师有这样的科技素养,知道如何为一个网页生成一个二维码,然后领着孩子们学呢?我在ISTE知道了一件事情,当美国的星巴克都联网了的时候,还有学校没有WiFi呢。这样的弯路是值得我们小心的,学校连了网,有了好的硬件和软件,但是老师的科技素养不能离程序员、工程师差着十万八千里,因为孩子如果想系统性地学习如何利用科技,如何在一个充满科技的世界里生活,还是需要老师来引领。
ISTE有帮助教育者利用科技提升教学的教师培训及认证项目。
另外一个我想举的例子是评价体系变革,大家可能对左边的核心素养比较熟,我就重点介绍一下右边的能力成绩单。能力成绩单是鲁尼校长联合17个学校发起的项目,发起之后120家独立学校就加入了这个联盟,这份成绩单已经被美国的一些高校接受。这个成绩单中有8项能力,没有分数,雷达图面积的大小由学生在这个领域提供的微型证书和与标准对应的证据决定。这份成绩单也保留了成绩单所需的特性,就是招生官能在2分钟内看完。在这样的评价制度下,老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育科技产品的设计,学区选择教育科技产品的标准都会改变。
ISTE也有教育产品认证项目,为符合ISTE标准的产品提供证书和认证报告。
最后,欢迎大家来ISTE20 教育科技大会,来做展商或者当观众过来玩都欢迎,我会在20年6月28日到7月1日 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Anaheim等大家,如果大家对ISTE有兴趣,或者想一起和我们一起做点事儿也可以加入ISTE Friend微信群,成为ISTE的朋友,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9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