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哼
7月的最后一天,拉夏贝尔披露了上半年的业绩预告。
在2018年报交流会中,拉夏贝尔曾提到2019年的核心目标便是“扭亏”,现在看来,这个被称为“中国Zara”的企业,似乎离它的2019年目标渐行渐远。
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4.4亿元至-5.4亿元,较2018年上半年2.36亿元下降约286.6%至329%。
其实,早在2018年,拉夏贝尔就出现了高达1.6亿元的亏损,同比减少132%。
这位接连在港股、A股上市,头顶首家A+H股上市服装企业光环的拉夏贝尔,究竟怎么了?
迅速成长的拉夏贝尔
拉夏贝尔成立于1998年,主营大众女性休闲服装设计、品牌推广及销售。公司的创始人为邢加兴。21岁时,邢加兴拿着母亲给的几百块钱,误打误撞的报了一家服装培训班,结业后进入一家台资服装厂,由此开启了他与服装的缘分。
1996年7月至1998年7月间,邢加兴开始为老东家苏菲服装做分销业务,将苏菲服装拿到上海卖,实质是服装代理。
在法国西部的卢瓦尔河区,有一条名叫La Chapelle风情小街。20年前的邢加兴就住在这个法式唯美的小街附近。
当时,由于代理的品牌根基不好,经常在上装旺季断货,邢加兴意识到,要在服饰领域做得长久,自创品牌才是解决办法。
La Chapelle给了他灵感。如果将法式浪漫的时尚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国内服装代理市场的局限就能被打破。
就这样,1998年,邢加兴带着东拼西凑来的50万注册资金和2名设计师,成立了上海徐汇拉夏贝尔服饰有限公司。
21世纪初的中国,商业地产正开始蓬勃。邢加兴采取的经营战略是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商业区地盘。
2011年之前,拉夏贝尔仅有3个女装品牌,门店数量为1841个。2012年,邢加兴提出“多品牌、直营为主”的发展战略。
数据显示,公司的门店数从2012年的1800多家,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9400多家,达到了巅峰。品牌阵营也从过去的3个拓展到20多个,涵盖女装、男装、童装。
2015年以后,公司基本停止内部新培育品牌,主要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拓展新的品牌。至此开始不断的“买买买”并购模式,当年便在国内新增1006家零售网点,是ZARA、H&M等国际快时尚品牌新增门店数量的十几倍。
与此对应的是,公司的营收规模从29.1亿元,增至90亿元,并在2018年突破百亿元。
疯狂扩张后的收缩
然而,公司的净利润并未随着营收与店铺数量的增长而同比例增长,甚至在2018年,拉夏贝尔录得了首亏,亏损达1.6亿元。
痛定思痛,2018年,拉夏贝尔对过去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刻反思,业绩下降充分暴露了公司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准备和应对不足,并首次提出“多品牌、全直营”模式急需调整。
去年下半年起,拉夏贝尔在过去直营的基础上,逐步推出加盟、联营等模式,表示要在2019年加速渠道转型,希望在1-2年内,彻底转变现有销售渠道,让加盟和联营占比达到50%。
在投资战线上,拉夏贝尔也正在选择性收缩。今年5月,公司将所持杭州黯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54.05%股权以2亿元转让出手,这家于2015年收购的电商公司,旗下拥有七格格等电商服饰品牌,一度承担了将拉夏贝尔旗下产品引入线上的重任。
6月,拉夏贝尔全资子公司——拉夏企管转让所持天津星旷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98.04%份额,对价2.75 亿元。
公司表示,本次转让有助于改善公司内部资产结构,为主营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预计为公司贡献净利润2900万元。
库存高企转向难
只是,梦想总是美好,即使改变经营模式与资产结构,迅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还是让拉夏贝尔这艘“大船”的转向变得尤其艰难。
截止2019年3月底,拉夏贝尔的门店网点数量为7653个,比2018年3月底9540个净减少1887个。
此外,在半年报预告中,拉夏贝尔表示,2019年上半年境内线下经营网点较2018年底净减少2400余个。
但是,因最近几年对规模的追求,普遍困扰服装企业的存货问题,也逐渐成为拉夏贝尔的障碍。
有人说,“这个行业看谁能赚钱,就是看谁的库存更干净”是服饰行业的普遍规律。
唯品会库存特卖的模式的出现,就代表了这个行业长久以来的问题。早在2012年,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总量高达483亿元。
而现如今,库存仍然是这些企业侵吞利润率的炸弹。
2014年-2018年,拉夏贝尔的存货快速攀升,从13.27亿元增至25.34亿元,同期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从26.42%升至48.58%。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拉夏贝尔的存货仍高达21.93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升至50%。
服饰生意是时尚、质量、价格和持续性的结合,然而一家服饰公司出现问题,往往最先体现在库存上。这也给拉夏贝尔敲响警钟。
对待存货,拉夏贝尔在预告中表示,在服装零售业普遍低迷的市场形势下,公司为维持营收规模,加大了折扣力度以及对往季商品的销售。
诚然,在2019年一季度中,拉夏贝尔的库存由2018年年底的25.34亿下降至21.93亿,但是,这直接导致公司毛利率的下降。
只是,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公司业务转型调整、降本增效等举措正在积极推进中,但实际效果尚需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步体现。”
扭亏,还有多远?
拉夏贝尔的确很努力,但是,不管是大面积关店,还是低价消化库存商品,对品牌的影响恐怕都是难以修复的。
曾经拉夏贝尔或许还能算的上是时尚的“中高端”服饰,但是,在经历过疯狂的打折关店后,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恐怕已经不如往昔。
再加上近两年,服装零售业的普遍低迷,拉夏贝尔要想完成扭亏的目标,怕是来日方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