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社畜在2019的结局,这些电影早就预言了

社畜在2019的结局,这些电影早就预言了

新年的第一天

认真地回顾了一下

2019年度TOP 10电影

(限内地院线上映)

发现沉重的角色和主题居多

原来

痛苦和孤独的

并不止你一个


《南方车站的聚会》

影片中,每样事物都恰在其位:一阵嘈杂声,一声枪响,一张面孔,一幅辽阔的景致,一个狭小的空间,以及,一下目光。一下目光掀起一份激情、一场谋杀、一场战争。导演在表演上尊崇演员就是模特儿的观念,时刻让模特儿保持紧张的警觉状态,以及,身体的自发性。既然都在表演上致敬布烈松了,那不得不来一句布烈松的《电影书写札记》:“演员都是模特儿。”

电影不可能是表演,因为表演需要血肉之躯在场,更适合戏剧舞台表演的范畴,而电影是身体、村落、街道、物件、目光的“视觉话语”,应该是元素组合的艺术而非停留在表演层面上。


《第一次的离别》

影片营造的世界,诗意得犹如一个封闭的王国,映衬出我自己内心的自我封闭。当片中的鹰笛声响起,失语的疯妈,月光下的跳舞,劳作者的情歌,这电影像教科书一样再次提醒,什么才可以入诗?生死疲劳,均是主题。是,交出生命就是这么难,然而就这样活着。“妈妈,我太感动了”,儿子给妈妈梳头一幕,让人泪崩了。


《少年的你》

两个主角被迫提前面对成年人的世界,走过一段炼狱般的日子,然后吸取了一些教训,但乐园早已不是他们的乐园。如同台词说的那样,人不是一下子长大的,并不是高考完了就变成大人了。做大人要付出的代价和最后的结局,早已一早写定。《少年的你》诚实地对少年观众说,你们即将步入的这个世界,名声不怎么好。然而,这是你们唯一能落脚的地方,没有其他的选项。外面的世界是丛林,是沙漠,是湿滑的斜坡,或者是沼泽。

影片的最后其实暗示了少年的未来命运之前兆,意象是一堆堆成排堆放、被淹没在书架上的高考卷子。二十年后的你,其实仍然走不出这片沼泽。

最值得欣赏的是,影片既不虚伪也不犬儒悲观的态度:它无法预言少年的你的未来,又的确能够预言未来。


《我和我的祖国》

多希望真实的历史就是电影描述的这样:每个人都欢欣鼓舞,毫无痛苦,连悲伤都会被集体修辞修正。是的这是一种修辞,然而,时间会用各种语言而不是一种来跟人说话:用天真、爱、信仰、历史、疲劳、犬儒、愧疚、颓废等的语言。此刻我无辞可修,但仍是相信语言比国家古老,作诗永远比历史更长久,事实上,它根本不需要历史,而只需要一个诗人。

所以,这只是一个广告,广告是真实事件、真实历史和真实文化之死,一种虚假的构境,自有其编码规则、技术操作。


《双子杀手》

《双子杀手》,一个过于追求生产率的悲伤故事,跟富士康员工自杀的社会新闻一样,都证明了,社会作为总体而言是非理性的。追求高生产率,对于人的需要和才能的自由发展是破坏性的;和平需要战争来维持;社会对个人统治的范围比以往大得无可估量;谁更有实力,就被统治得更狠;想退休?离心的社会力量会被技术而不是恐惧压服。


《千与千寻》

一个悲凉绝望破碎的社畜世界。对琥珀川无脸男的存在越渴望,碾轧对人的压抑就越显得严重。无论化约的形式多欢欣多卡通,都让人难以相信疯狂失常的背后真的有曙光。


《罗马》

艺术的最大主题之一就是私事。而且是唯一可能存在的私事。而私人史的母体,是秘史。既然天天生活在其中,你自然以为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以为是你的宇宙中唯一统治者,实际上,不可能。但最迷人的,就是永远无法了解的那部分。这就是秘史。

而真实的历史,是无法直接描绘的。所以《戏梦巴黎》才这样旁敲侧击地去总结1968,所以要警惕《悲惨世界》那种对人民可歌可泣行动的歌颂,时刻提醒自己,不宜置身于革命的透明性中,而是要去想,这种行动和其真实意义之间的不透明性,以及恐怖时期对肉体和精神的过分压制……


《地久天长》

国产骄傲之作,脸面之作!

影片中这绿白的墙漆,不仅令人疯狂而且无处不在。你可以把它当作海平线,也可以当作虚无本身的体现。它太抽象了,谈不上有任何意义,没有人能回答上来为什么它会是这样。这道横纹贯穿全国,如同一条无穷的直线,一如灰色而冷漠的人头之海,或举手的森林。

说到底,外表就是一切:单调的存在,划一的严厉。

你会习惯它,因为有太多的现实要应付,而根本没有需要求助于精神病医生:读懂这部电影,就会醒悟原来压抑机制是人类心灵固有的,如同释放压力机制一样。

这么多年,不都这样过来了么?

全片最触动的还是两夫妻在别人过新年映衬下的孤绝这一场景,他们家是精神上的古拉格群岛,他们继承的是一种特别的神经系统,无法承受当前的生活环境。

当然这也不怪他们,毕竟不是他们自己在走,而是被时代的传送带带着走,没有能力思考自己命运的假设的未来继承人。

所以,王小帅难得地提供了对公共生活的审视,审视的结果告诉我们,为什么上一代人没有站起来面对、或者努力抵抗外力的打击,而是变成了群众。

群众这个词的真实内涵,就是文明的肉中之肉,或者,韭菜。

电影中没有哪怕一点希望,一点都没得,哪怕这点希望燃烧得比火炉中的硬木更慢。


《绿皮书》

钢琴家怎么看都是一个白人。有意思的是,他试图漂白自己的皮肤的行为,反而凸显了这种蒙蔽性,揭穿了现代多种族文化的虚假的成分。这电影的最大成就就是它所用力扩展到的不同层面。


《新喜剧之王》

“一来这里我就想打人”“但对手那么大只,我只好打我自己”!特别喜欢这种特别惨淡的世界观,让这份黑暗中依旧保持笑意的天真闪闪发光:是个人就比女主角更会演戏,但她坚持到了拿下最佳女主角奖,之前的痛苦就被包装成了成功学。

一个根本不会表演的人拿了最佳女主角奖……人生就是如此,行业就是如此。玩毒鸡汤你玩得过周星驰?没有一味讨好观众,跟《喜剧之王》也没关系了,所以丢了好多个亿。但他没讨好观众。

后排一个女观众说,这哪里是喜剧哟……是了,如果在剧组里呆过一天以上,就知道这拍戏的热闹、这演员的敲打,能够如此老道地呈现,是多么难得。剧组的生活和这个现实世界无异,有趣、但残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6235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