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走进余家大院,古色古香的进士宅第建筑,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之感。清朝年间,余姓家族中出了三个进士,五个尚书,有“一门三进士,四代五尚书”的美誉,因此在当地小有名气,与镇上的汪家,樊家和龚家并称古镇“四大家”。可是在这繁华的背后,却深藏着一段中国史册上都没有记载的隐秘往事......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明军攻入大都(北京),元顺帝弃都返归漠北。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发布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政治纲领。铁木真后裔九子一婿当时战功显赫,自然在被驱除之列,为避灭门之祸,十兄妹商议西迁,眷属,随从380余人一路隐姓埋名,改姓“金”,向西南三省(云贵川)逃难,可还是未能躲过官兵的追杀,在前有河水阻挡,后有官兵穷追不舍,性命攸关之际,河中突然跃出一条大鲤鱼搭桥相救,十兄妹才幸免于难。为感鲤鱼救命之恩,兄妹决定把“金”字下面一横撤去改姓“余”,与鱼谐音。
后来在四川省泸州凤锦桥边,插柳为记,盟诗为证,咬指为笔,以血为墨,每人一句:
本是元朝帝王家,红巾赶散入西涯;
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边插柳桠;
否泰是天皆由命,悲伤思我又思他;
十人誓愿归何处,如梦云游浪卷沙;
余字并无三两姓,一家分作千万家。
诗毕,十兄妹挥泪更名而别,各寻安身之处。随从也改姓干钩“于”,意为上不戴帽,下不穿衣。
后代子孙隐姓埋名繁衍生息,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濯水古镇余家便是其中分支之一。现今时逢盛世,国泰民安,祖国繁荣昌盛,国家落实民族政策,余姓族人才得以公开蒙古族皇室后裔的真实身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41432.html
赞 (2)
打赏 微信扫一扫
东北亚乱局中,王莽是汉版“范闲”还是复古的愚蠢帝王?
« 上一篇2020-01-01 03:52:10
“吃豆腐”为什么是占便宜的意思呢?原来是这样流传开来的
下一篇 »2020-01-01 03: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