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他|她非常喜欢问为什。他|她抓住一个问题,会无限地问下去,直问到父母回答不出来。我女儿四岁时,也特别喜欢问问题,一个问题问完,问题中有她不明白的,她会继续问下去。
下面我引用微博fall_ark(版权归他所有)发布的一段爸爸和女儿的谈话,这段谈话不仅有意思,还把孩子喜欢问为什么的状态完整的表述出来,相信很多爸妈看完会有同感。
莎拉:爹地,你刚才在洗澡哦?
爸爸:对,我刚是在洗澡。
莎拉:为什么呀?
爸爸:因为爸爸脏了啊。洗澡就能弄干净了哦。
莎拉:为什么呀?
爸爸:你问我为什么洗澡能把我弄干净?
莎拉:嗯。
爸爸:因为肥皂会抓住污垢,让它们能够被水冲走。
莎拉:为什么呀?
爸爸:为什么肥皂能抓住污垢啊?
莎拉:嗯。
爸爸:因为肥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啦。
莎拉:为什么呀?
爸爸:为什么肥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
莎拉:嗯。
爸爸: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肥皂之所以是表面活性剂呀。是因为它能形成可溶于水的胶束,这样就能把不溶于于水的污垢和细油脂微粒给抓牢了。
……
直到莎拉说听不懂,爸爸才停止回答。莎拉的爸爸是哥伦比亚大学奥卡纳干分校化学系副教授。想必看到这段对话你也能看出爸爸真的太专业了。爸爸对女儿问的问题知无不答,言无不尽。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父母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尽力回答,直到他们理解的边界。
今天这本《猫咪为什么有尾巴》正是一本关于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绘本。小女孩问了一个问题:猫咪为什么有尾巴?爷爷就带着小女孩一起探索这个问题。他们找到一个答案,然后否定,再接着寻找。寻找的过程中,小女孩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最后的落脚点是在爱上。答案或许不是最正确的,确是最暖人心的。
1、提问和回答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手段
孩子的小脑袋瓜就像一个魔法袋,里面盛满了无数的问题。比如,孩子会问星星为什么眨眼睛?人为什么会眨眼睛?汽车为什么会跑?积木为什么不会跑?猫咪为什么会有尾巴?等等
小女孩家养了很多只猫,她与这些猫就像家人一样亲密。本来,动物有尾巴是正常生理状态。有一天,小女孩发现人却没有尾巴猫却有。带着这样的疑问,她问爷爷:“为什么猫咪会有尾巴?”
爷爷是从尾巴的功能来回答这个问题的。爷爷说,大概这样才能在树上荡秋千。
小女孩没有接受爷爷的答案,她是有自己思考的。很快,储存在她小脑瓜里的知识被调用出来。她说,才不是呢爷爷,猴子喜欢荡秋千。
确实是这样!爷爷的答案被否定,他又想出一个答案,尾巴可以赶走讨厌的苍蝇。
小女孩又否定这个答案:马和奶牛才能尾巴赶走苍蝇。
小女孩一定对生活有过细心观察,才会知道这些。同样,孩子阅读绘本,也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尽管没有见过牛和马,但是当有一天看见了牛和马,这个知识点会自动从脑海中冒出来。这样,孩子就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爷爷又说,猫咪的尾巴是用来游泳的、吓走其他动物的、搭窝的、飞翔的。
小女孩一一否定说:鱼的尾巴是游泳的,响尾蛇的尾巴是吓走动物的,河狸的尾巴是搭窝的,鸟的尾巴是飞翔的。
爷爷的答案都被否定了,爷爷问小女孩,那你认为呢?
小女孩思考了下,回答说或许尾巴是用来表达爱我们的……
猫咪想对主人撒娇、表达爱意时,会用尾巴蹭主人,这是小女孩基于生活经验和对猫咪的关爱想出的答案。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孩子理解的范围内这是个最好的答案。
日本童话作家中川李枝子说:“孩子在看绘本的时候,身心都会进入绘本的世界,孩子会与绘本的主人公合为一体,经历各种各样的事。这就是一种心灵体验,能够靠想象来体会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东西。”
当我们与孩子阅读这本书时,孩子会自动带入到小女孩的世界,跟随小女孩一起来认识尾巴的作用。
2、猫咪的尾巴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实际上,猫咪的尾巴主要作用是平衡身体、调整身体,同时可以用来表达感情。
尾巴就像船舵一样,掌握着猫身体的平衡。比如,猫从高处四脚朝天往下落时,它尾巴一甩,整个身体就能翻转过来,四肢就着地了。猫向上跳跃,拖着尾巴;向下跳跃,尾巴向上伸;直线奔跑时,尾巴总是向后水平伸展。等等。
猫还会用尾巴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猫咪想靠近人,准备撒娇,尾巴就会轻轻地摇摆。猫咪好奇时,尾巴会垂下,末端轻轻地摇。猫咪准备攻击时,尾巴平伸,身体前低后高半高,爪子全部露出来。猫咪生气时,尾巴迅速摆动,胡须竖起。
猫咪的尾巴发挥着不少作用,它的尾巴有其生理功能,也能表露情感。父母给孩子讲述绘本时,可以给他|她讲讲这些知识。当然也可以不讲,要以孩子的接受程度为准。
3、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各种各样,有的父母对于这些问题不耐烦,直接说你还小,长大就知道了;有的父母讲述的太深奥,孩子不易理解。如何回应孩子的问题呢?直接不回答当然是不可取的,这会阻碍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父母要有耐心。有些问题在成人的眼里或许很无聊,没有逻辑,父母就会失去耐心,不回答或者不认真回答。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提问题是因为想探索世界,认识世界。而教育的方法无非就是言传身教。孩子有了问题父母一定耐心地回答。
其次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来回答。孩子每个阶段的认知能力不同,父母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回答。比如,孩子问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如果是三四岁的孩子,父母可以回答你是妈妈生的。如果是5岁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父母可以用小故事的方式回答。妈妈肚子里有个小房子,爸爸肚子里有只小蝌蚪,小蝌蚪游到了小房子里,就变成了你。到了七八岁,就可以如实回答了,结合绘本给孩子讲述孕育的过程。
最后父母不会的问题可以和孩子共同查找。孩子的很多问题,父母也不一定全部都知道。遇到不会的问题,父母可以直接对孩子说:“妈妈不知道答案,一会儿咱们一起找找答案。”父母可以求助于度娘,也可以和孩子实地查证。比如,绘本中的小姑娘,就和爷爷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这种探索的过程,更能加深孩子的记忆。
三四岁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后开始探索世界, 他|她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对孩子充满耐心,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回答问题,遇到不明白的可以共同探索。
创业家孙陶然说:“人的成长有三种途径,一种是从书本上学习,一种是从身边的人学习,另外一种尤其重要:是从自己身上学习。”
这对孩子来说同样成立。当孩子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那么他|她就成长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3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