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有姿色
文/雨 帆
大鄣山已经沉醉于一场秋风的情事中。有色彩的秋风,挥着狼毫,满蘸水粉,在山岭间一遍遍地爬上爬下,丝毫没有厌倦。天空也是画布,任凭秋风刷出辽阔的蓝和磅礴的白。石城,恰好是这色彩的中心。一座村庄,成为驴友的天堂、拍摄者的圣地。
我不曾想到,自己竟然会遇到如此众多的古树。枫香、香榧、香樟、白玉兰,随便哪一棵,都是一位数百岁的长者,我唯有鞠躬致敬。它们根本没有退下舞台之意,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替村庄在浩瀚苍穹中开疆拓土。秋风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将枫叶彻底染红,仿佛微醉的仕女,风姿绰约,那秋波曼妙婉转,足以打动来访者的心。
古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石城是孟浩然笔下的宁静乡村,画面天成,全无累赘之墨。白墙黑瓦偶尔露出一角,与蓝天白云一道为树的表演作背景。鸟啼伴奏,不需旋律,清唱,脆清,撩人。古树记录着石城的成长史,却以青春的姿色,为今日的村庄献礼。我感觉到一种励志的精神。
秋风抚摸草尖,秋风就是野草的样子;秋风摇曳树枝,秋风就是一棵树的形态。石城大方地把话语权交给储藏了颜料的秋风。我看见古树甩开华丽的长袍,在天地之间演绎秋色浪漫。那些叶片波浪般起伏,分明是台词的回声在环绕。
红叶,绿叶,黄叶,仿佛翩翩起舞的蝴蝶,诱惑着我。植物在秋天有一种成熟的韵致。小径犹如丝线,把每一棵树灵巧地串接,用心安排布景和情节,让我们情不自禁进入浩大的风景埋伏圈。在石城,每一个人都渴望变成一棵树,充满着独立表演的激情。
我迷失于石城的古树群中,像一位书生痴情于聊斋里善解人意的狐仙。树朝天穹挥动彩色的手臂,变幻着构图,变幻着一个句式的定语。我能感觉到,乡民们是如何心甘情愿将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一棵棵树,最终化为树下的泥土。
树,撑起了石城的筋骨和灵魂。
一对双胞胎男孩站在路边树下兜售土特产。红枫唤来秋风,吹落一串琴音。白云忽然甩出水袖,在九霄中荡漾起无边风情。
花,明艳地盛开于谁家门前篱笆,那芳菲模样,好像春风十里。阳光比花绽放得更加娇艳,所到之处,灿烂,温暖,足以慰风尘。便是竹簾上的茶籽,也因此出现斑驳的色差,组合成一幅秋的画面。一名女孩背对着我,长发披肩,慢条斯理地挑拣油茶籽,我一时恍惚,似乎穿越到少年时光。秋风吹拂竹竿上的衣裳,将阳光吹向墙壁的更高处。那棵银杏树的叶子就在秋风的爱抚中,渐渐泛黄,有的干脆飘离枝条。
不知不觉,身体移出古树,移出村庄,眼前是无垠的旷野。走过黄金时间,菜地安静下来,一部分青绿,一部分裸露着泥土。一块块灰色的石头如雨后春笋,点缀着村郊,又像浮游于水面的江豚。回首看去,石城是一卷彩色的画,红枫包围着村庄,村庄又被各种色彩分割成更细微的单元,每一处都是极致的风景。
整座后山都是观景台。整座后山都是石头生长的乐土。石城被群山宠爱,石城被树木宠爱,石城被色彩宠爱。秋风贴着面颊往山谷飞,那姿影随着植物变化,婀娜,优美,仿佛杨丽萍的孔雀舞。秋风荡着秋千滑落山冈,又委身于炊烟,向天空传递信号。
我用一袋烟的工夫遐想这座村庄的成长史。想念它的故事、心跳、疼痛,想念它的春花秋月、柳暗花明。一代又一代石城人守望着山,守望着古树,守望着云霞……
唯愿秋风有情,待我来年归。
征
稿
启
事
读者朋友们好:
不知不觉又到新年了,去年江西日报夜读栏目《年之味》诵读,你是不是还记忆犹新?
今年,江西日报夜读栏目继续重磅来袭,以“我的中国年”为主题向广大读者征稿!
作品要求原创,内容积极向上,体裁以散文为主,记事、抒情、议论均可,题目自拟,字数在2000字以内。作品可以是纯文字稿,也可以是文字+音频的成品诵读作品。来稿请附作者简介。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赐稿!
再次感谢广大读者的鼓励与支持!
投稿邮箱:2582484@qq.com
来源: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
朗读者:刘云骁(南昌航空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学生)
编辑:曾宪文
编审:刘之海、陈双双
监制:周霖、邵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2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