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自我-碎片化的现代产物

自我-碎片化的现代产物

今日读书,看到文中写的一句话是说写作是为了成为不一样的自己,这句话很有趣,有趣的地方是很多人坚持所谓的喜欢是认为在做所谓喜欢的事情才是自己,生活中庸庸碌碌的是妥协给现实的“他人”,虽然仍然是自己的身体。生活中的人,大部分都在因为不能成为所谓“真正的自己”而痛苦,而成为不一样的自己,这种说法貌似很好,不过宋朝的程儒明道先生其实早就说过“学至气质变化方是有功”,在梁漱溟先生的书中看到这句话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不过,今日的我们更多还都执着在“自我”这两字上,变化尚远。当然,执着于自我这件事,除了和个人的知识、学识和思考相关,和当下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从小的环境中,很多老师和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就用“他人”“你”的关系来激励孩子;学校里的“三好学生”、“成绩排名”,邻里之间的“隔壁的某某某”“某天才”等,老师和家长总喜欢用所谓“榜样”或“优秀的他人”激励那些所谓的“孩子”。当然,除了所谓这些的好,还有所谓的“不学无术”“倒数第一”“网瘾少年”这样的反面教材来对比。二元对立可能很多现实中的人一生不一定用过这个词语,但这个二元已然是很多人看待世界和他人、自己的一种思考方式。当然,在网络盛行的今日,对立只会越来越盛行。90后的一代现在已经开始成为了社会中的新生代和比较中坚的企业力量,相对比80后、70后的工作人员而言,职场中形容90后很喜欢用“特立独行”“自我”来形容,而且,因为90后的新生代创造出了“闪离”“闪婚”这些词语,他们看起来和80后、70后是那么得不一样,那么“自我”。这里面最有趣的是,那些新创造的词语彷佛真的让很多90后觉得自己也是那样的,特立独行,不一样的自我,向往自由等等。可是,自我是什么,我们真的知道吗?


文艺青年这个词语很有意思,在最初接触它的时候,它是很多人都喜欢被贴的标签,彷佛被成为文青是一件很让自己显得不一样的事情,听民谣歌曲,看文艺书籍,喜欢某些标志性电影。当然,这已然是一种社会现象,但随着时光推进,慢慢的文青也有了变异,它又进化出了贬义的意味,有一些人觉得被称呼文青又有种被贬低的意味。可是,一个人就是一个人,没有这些词语难道就没有自己了吗?这个问题有一段时间在我脑海中不是以这么明显的问题呈现,只是觉得这种现实状况,让人挺累的,不过,也有很多人很乐在其中。最近渐渐才有了一些浅显的了解。可能,不只是所谓的虚伪,也不仅仅是现在的社会喜欢标签化他人,而是年轻的一代很多人从小到大形成的思维方式是二元对立,很多所谓的名词甚至所谓小喜爱都会把它在心理上演绎成为所谓的“自我”。而且,教育和社会环境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了越来越多人这种思维方式,在一个二元的世界里,非此即彼,怎能不让很多人紧张焦虑?不融入一个的群体,就会成为这个群体的边缘者,成为自己心理上的失败者,这必然是不可接受的。最典型的就是职场中的闲聊,每日的热点、最新的明星八卦等,这些是职场中的人关心的,如果大家凑在一起都在谈论如“某某明星离婚”事情,而你不知道,你会是什么感觉?当一群人都在谈论喜欢蔡徐坤、肖战等所谓明星热点时,不知道的你,当时可能会不发言,但事后的你可能会默默去补课。



当一个事物成为所谓的主流,一个对主流一无所知的人,不等别人说他过时,他自己都会焦虑,为什么焦虑?因为他对自己的定义是要是主流的一分子,而不是非主流中的一分子,二元的世界没有其他选择。这些认知会把很多东西上升到自我中,虽然是虚假的,但现实的世界,让他没有选择,而且,在现实中的人永远不会怀疑自己的真实性,而且慢慢的他会理所当然的“喜欢”那些八卦,那些热点,因为他理所当然的觉得他已然是主流。当然,小众的一部分也是这样在小众的群体中找到存在感的。今天的很多人,不会让自己有一个人的时间,即使是一个人,手机上的联系也会让他和别人保持联系,自我是在不断与他人的联系中保持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和自己分离?

当然,当下的物质焦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当代自我的变相升级,意识的转移和不断堆叠,他人虽然在一定场景中构成了自我,但毕竟不会成为绝对的自我,也就是完全被我占有和支配,那可以完全被占有和支配的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那些客观存在的、可被当下的货币收买的,甚至货币的数字上的可观,也比不上房子和汽车、珠宝的自我感强,苹果手机的热销,一定程度上除了它性能的优良外,和它已然成为一种身份和心理的自我机制和一个群体的标志也有关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1408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