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从全班倒四的农村娃,到哈佛大学讲师,究竟靠什么大逆袭?

从全班倒四的农村娃,到哈佛大学讲师,究竟靠什么大逆袭?

01 从全班倒四的农村娃,到《最强大脑》世界冠军,再到哈佛大学讲师

李威出生在湖北省的一个小山村里,从小性格比较害羞、内向,而且上课时候,很多学习内容记不住,结果老师和同学都说他“又笨又傻”。哥哥为他的学费着想,放弃了学业,选择外出打工,于是他在心理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

他抓住所有的时间拼命学习,不停地死记硬背,有幸考上了“全国高考状元的摇篮”——黄冈中学。但是,面对更多、更难困难的学习内容,他渐渐发现自己的死记硬背让他陷入困境。

学习功课多了,要记的内容大多了,涉及的领域太广了,都是数字和文字,而且这些内容没有太多规律,记忆难度大;记了这一段又忘了那一段,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了;精力有限,白天上完课之后特别累,晚上根本没有心情和精力再记任何东西,甚至有一次因为没吃早餐背书还晕倒了。

造成的结局是第一次考试,李威就掉到了班上倒数第四,老师看他这么努力还学不好,非常心疼,就找他谈心,老师告诉他学习不能死记硬背。

于是对他说:“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房间,你这样死记硬背,相当于把东西全部乱塞进房间里面,浪费了宝贵的大脑空间不说,光是找到某个知识就要废好多功夫。高考状元最近会来分享他们的经验,你可以学习他们科学的记忆方法。”

这样,李威就开始了科学记忆方法的学习,他请教了黄冈年级前十的同学,研究了三十多个高考状元的采访报道,认真学习了四十多本记忆力的书。

终于,他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记忆方法,有了这套科学记忆方法,他学习就轻松自如了,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于是,幸运地考上了全国排名前十的武汉大学。

在武汉大学,李威继续研究了一百多份国内外关于记忆力的权威材料,继续学习先辈们留下的学术成果,从而完善他自己的科学记忆方法。

2011年,取得了世界脑力锦标赛冠军,这是中国人首次拿下冠军,他受聘加入"中国超级大脑人才库",成为首位加入超级脑库的深圳人,还被世界记忆委员会评为“世界记忆大师”。

2016年,他在《最强大脑》担任中国队队长,战胜了拿过6次世界记录的“世界记忆力皇帝”马劳,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争光。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极客出发》节目,被称为"记忆天才"。

后来,他被聘请为哈佛大学的一名讲师,教学生如何增强自己的记忆力,他在哈佛授课时候,教室经常坐满了人,他的课成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之一。

02 记忆力技巧的科学依据

看了李威的故事,相信很多人现在急切想知道:如何才能拥有超强的记忆力?

比利时的罗德·布雷默,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专业毕业,后来开发了数学模型为金融产品服务。

他花了近30年,对学习系统进行研究,把研究到的成为学霸的秘诀,打造成《如何成为学霸》,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专注力、记忆力等学习方法,为读者提供最佳的技巧,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速的方法达到学习的目标,也让读者学习到拥有超强的记忆力的技巧。

每一种记忆技巧都有相对应的科学原理。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曲线,作者罗徳·布雷默把这个遗忘曲线用数学公式表示:记忆存储=这个数学公式,成为广受认可的记忆力科学原理,t表示学习发挥的时间,s表示信息最初编码时花费的精力。

随着时间的增多,信息的储存会变少或淡化。但随着编码信息所用经历的增多,信息的储存时间就会变长,一种极端的可能是:随着S接近无限大,信息储存便不受时间的限制了,也就是,有可能一辈子不出现消退。

只要认真观察这个公式,就会发现,公式中的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就会对另一个变量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也是,这本书中的记忆力技巧所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科学依据。

在这个公式中,提升S的因素很多,比如饮食、压力、睡眠等,改善这些生活方式的因素,能够提升记忆技巧的效果。

这本书讲述了,提升S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专注力、感兴趣的主题、生存意义的,这三个因素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概念,而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

我们都知道:增强记忆力需要集中注意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总是要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生存意义话题或者事情上,也就是可以通过夸张荒诞等具体技巧,来引导注意力,从而确保记住概念,物体,事件等。

所以大部分记忆系统的理念都带有"欺骗"意识,让意识认为需要记忆的信息是不同寻常的、很有趣味,或者信息太让人震惊不安,引发了原始情感,而显得有生存意义。

这么说来,所有记忆系统都需要在记忆信息之前先,在信息之中增加趣味和情感,通过趣味和原始情感来引导专注力。

03 影像是记忆力技巧的核心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记忆力系统中,增加信息的趣味性和原始情感(生存意义)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来增强信息的趣味性和原始情感呢?罗德·布雷默告诉我们一个很有效的记忆力技巧:影像。

影像是记忆技巧的核心,影像被理解为一种运行语言,我们通过影像,向大脑的记忆区发送指令,表明需要记住一些具体数据。

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利用词语、概念需要(记忆的内容)的物体的影像。如果是抽象的内容,可将他们转化为具体影像,再借助一些技巧,将意识影像转化为记忆。那么当需要信息的时候,这些记住的内容就会被回想起来。

罗德·布雷默认为:作为记忆力技巧的影像,有它独特的特点。

第一,夸张化,甚至荒诞化。夸张是对事物的某些方面刻意夸大或缩小,形成艺术上的渲染。一般通过对比例、尺寸数量等进行刻意的夸张,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吸引受众人群的注意力。

基思·奥斯本的《Maya卡通动画角色设计:掌握夸张的动画艺术》认为:夸张与变形是动画造型的主要方法,夸张可以加强,被表现事物形式的形象感染力,从而抓住受众人的眼球。

第二,情感。在影像中注入情感。一般说,最有效的情感是恐惧,欲望和通过幽默带来的欢乐。

04 如果建构能够吸引眼球的影像?

在构建影像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上述所说的影像特点,需要用到连接系统,连接系统是指,通过将相邻信息连接在一起,从而记住的一大串信息。

假如你想记住一系列的物品,有一个办法就是建立某种链接,把每个物品与下一个物品连接起来。比如:鞋、竹椅、水管,奶茶、电脑、苹果、水壶。

在这些物品中,我们需要链接鞋和竹椅、竹椅和水管、水管和奶茶、奶茶和电脑、电脑和苹果、苹果和水壶。

在连接物件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两种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如果物件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那就可以借助逻辑关系来记住物件,比如:所有的物件都属于同一形状;或是同一性质;或者所有的物件命名都以同一个字母开头。

如果各个物件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可以用任意顺序连接任意的物件,那么就需要用到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记忆系统的万能工具。

创新的思维是记忆系统的万能工具

用刚才上面的例子来做分析。从鞋开始,你脑海中的想象,要把鞋子和椅子连接在一起,并且要注意用夸张荒诞化的画面。

你可以尽可能清晰地想象鞋子的细节,比如,鞋子的颜色、鞋子的新旧程度、鞋子是否擦干净、鞋子的材料等。可以想象,鞋子像一位巨人坐在椅子上,几只巨大的手臂,交叉地放在前方,低头思考着人生问题。

为了夸张,你可以把鞋子想象的比椅子还要大,椅子小的支撑不住鞋子巨人的重量,无助地哀求着鞋子,一副绝望可怜的样子。

创新一下水管和椅子的连接。想象一下花园里,有一位园丁正在用水管浇花,可是水管里滚滚而出的不是水,而是椅子,成千上万的椅子从水管里滚出来,滚到了花朵上,花朵却兴奋地把花消化成为化肥,然后快乐地成长。

这时把水管的表情作为想象的重点,水管被椅子强力拉伸折磨得很痛苦,但是看到花儿快乐地成长,水管也是苦中含笑。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些影像太荒谬,这种方法太可笑,甚至有的人会质疑作者的心智情况,于是放弃这种记忆系统。

其实,这种记方法非常有效,并且很高效,可以达到我们最终想要的目的。

据科学研究显示:所有竞赛的精神大师所采用的练习技巧中,都有包含着这种方法的某些变体。

想象一下苹果和电脑的连接。有一天,你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打开一下,是个苹果电脑(这个苹果具有超级的触摸功能)可以上网,你可以边听音乐,边查找资料,享受愉快的周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1291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