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通过对天体的运行、气候的变化以及自然界物化特征作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把自然界气候变化与生命现象和人体发病规律对照起来,以探讨气候变化规律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
如何根据气候的变化调整生活,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呢?慢病节气调治,一个很多人感兴趣却又似懂非懂的话题。广安门医院预防保健科主治医师吕品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健康到家》节目,跟您聊一聊“如何在最美的节气,遇见最健康的自己?”
节气的变化对耕种与收获影响重大,对预防疾病与健康养生也有很大的关系吗?
节气与养生的关系,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天人合一” “天人相应”。养生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节律,“顺之则康,逆之则病”。中医脉象的变化——春弦、夏洪、秋浮、冬沉就是对大自然不同季节的呼应。
节气还可以扩大来看。
例如:六十年一个甲子,是生命的一个周期,五十岁是一个周期的六分之五,若按照一年从立春开始至大寒的二十四节气来排序,五十岁相当于一个甲子中的大雪时节,是天气最冷、阳气深潜于地下的时候。肩部是手三阳经所在,自然会出现阳气不足、容易受寒,故出现肩部疼痛、活动不利,就是咱们说的“五十肩”。通过对节气变化的了解,我们可以对疾病有一个预知判断,从而进行预防。
节气养生在我们身边其实非常普遍,冬天冷了做艾灸、药敷;秋天干燥,我们喜欢喝冰糖雪梨水;夏天热易上火,我们喝莲子银耳羹;春天我们喜欢春游,活动筋骨、疏发肝气,喜欢吃青团,青团是用艾叶汁和糯米做的,艾叶有清热解毒、平抑肝火的作用。
节气会对患者已有的一些疾病有影响吗?
最常见的是过敏性疾病,就拿过敏性鼻炎来说,每到冬春交季时,因为节气的变化,昼夜温差较大,打破人体阴阳平衡而容易发病。此外,心血管病患者,冬至发病的人数最多,冬季高发;脑出血发病高的节气依次是春分、霜降、立冬、立春,集中在冬秋季高发;脑梗塞发病较多的节气分别是立夏、雨水、清明、芒种,集中于春冬;消化道出血总体来说在秋冬、冬春、春夏交接时多发。
慢病节气调治会采用哪些治疗方法和手段呢?
慢病需要管理,平时管理较好的,像饮食、睡眠、二便、情绪等生活起居正常,身体没有不适感,基础疾病控制良好,这样慢病患者不需要调治,因为他们平时在生活中自己知道养生。如果慢病控制不佳,或(和)饮食、睡眠、二便、情绪等不好者需要在节气前后来调治。尤其对于换季感觉身体不适的,无论有没有慢病者都适合在节气前来调治。
慢病节气调治主要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胆囊炎、慢支炎、哮喘非发作期 、慢性贫血、痛风、骨质疏松等等慢性疾病平稳期。
说到慢病调治,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三九灸。三伏贴我们比较了解,三九灸是什么?怎么操作呢?治疗范围有哪些?
三九灸和三伏灸是我院的特色疗法,在我院预防保健科主任提桂香的主持下,已经开展了六年,疗效确切,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三九灸即在三九天、四九天(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温通经脉、驱散寒邪,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因人因病因部位而异,需要辩证对治。可以手持灸条灸、灸盒灸等。
适用于寒症、阳气不足人群。素有怕冷、手足凉等阳虚人群;体虚感冒、遇风寒易患慢性咳嗽、鼻炎、哮喘等;属寒症的慢性胃炎、腹泻、腹痛等;各种属寒症的颈、肩、腰、腿、关节等痛症;产后风湿症,宫寒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等;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受寒引起的疾病等。
冬至刚过,春节前我们还将迎来小寒和大寒,在这三个节气里,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养护自己的健康呢?
冬至、小寒、大寒,一年中的最后三个节气。在这期间,首先,一定要注意防风保暖,勿食用冰冷食物,阳气渐升,不要伤阳;其次,有慢病的朋友需管理好基础疾病、控制好各项指标,根据个体情况可以通过药膳或中医疗法进行适当调理;最后,中老年朋友或者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是要准备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药,像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速效救心等以防不时之需。
慢病节气调治专题门诊
广安门医院预防保健科慢病节气调治门诊,是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未病先防”理论,针对慢性病开展三伏灸、三九灸等传统中医疗法,运用五运六气思想,依据患者个人先天胎孕禀赋,结合流年岁气特点,不同节气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判断疾病流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预防和治疗,从而达到“查天象、观地气,结合人体调治疾病”。多年的临床经验证实,五运六气理论与辨证论治思维结合,根据节气变化,采用中药汤剂、代茶饮、膏滋方、针刺、艾灸及中医五音疗法等治疗方法,根据个体情况差异综合调理,可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很好体现。
广安门医院预防保健科主治医师吕品为国际友人演示五音音乐疗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9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