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四十年以来,国内对于基建材料的需求一直都非常强盛。得益于此,水泥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国内水泥产能较高的企业主要包括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等主要生产商。根据此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水泥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海螺水泥以299.29的分数排在第一名,它去年在水泥市场销量为3.68亿吨。
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水泥之王”:安徽海螺集团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从事水泥及商品熟料的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水泥行业的龙头。旗下拥有140多家子公司,以及铜陵、芜湖等5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熟料基地,产品不仅享誉全国,还远销全球各地。
此前公布的业绩显示,该公司去年营收达到1284亿元;净利为29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比88.05%。平均下来,每天净赚高达8100万,这利润甚至超过了国内大部分的房地产公司。
时间回到七十年代,国内引入了两条全球领先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一条被用于建设宁国水泥厂(海螺水泥前身)。然而,由于配套设施均为国产,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达标,而且效率非常低。
不过,海螺之所以能在日后成为巨头,离不开郭文叁多年来的辛苦经营。他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在39年前便进入宁国水泥厂,凭借自身出色的工作能力,从技术员一步一步成为厂长。当时的工厂有着不错的现金流,但扩张计划非常激进,搞了大理石厂、煤气站一系列计划。郭文叁上任后便大刀阔斧地砍掉了这些项目,从而专注于主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他还开展了以工资制度为突破口的一系列改变,赢得了企业内部大量中层、基层员工的支持。事实证明,这些改变对于公司的发展极为重要。在后来的发展中,很多水泥厂因为摊子铺得太大,导致无法回笼资金陷入困境,破产倒闭的工厂不在少数。而海螺则实现了质的跨越,不仅在业内站稳了脚跟,更是成为排名靠前的企业。海螺水泥稳健地拓展市场,来自于其先导的战略规划。规划着眼于对未来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谋划。
进入21世纪以后,生意愈发红火的海螺引进了国外关键技术,打造了4条双系列日产万吨熟料的生产线,使得国内水泥生产跨入世界先进水平。除了不断地提升设备质量,公司还自创了一个名为“熟料基地+异地粉磨站”的海螺模式。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企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营收成功突破千亿元大关。
大概在4年前郭文叁退休,代表着海螺水泥一代传奇的谢幕。据了解,他当年接手水泥厂时,年产熟料仅为144万吨,如今产能已经达到三亿吨。这几年海螺在新任掌门人的带领下,发展仍非常稳健。根据最新发布业绩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107.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37%。也就是说,在过去的1-9月里,其平均每个月进账超过了百亿人民币。
从水泥到水泥熟料、骨料及混凝土,再到矿山资源、甚至装备用环保催化剂等各类产品,发家于水泥,扎根于水泥行业。如今的海螺水泥已经成为全球业内最大的单一品牌供应商,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大型工程上,比如京沪高铁、浦东国际机场、迪拜哈利法塔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7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