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关于学校实施“留痕管理”这件事,我有话要说

关于学校实施“留痕管理”这件事,我有话要说

年终岁末,各种检查评估接踵而至,学校、教师自然也不例外。

过去迎检查写总结,一支笔就可“生花”,现在不行了,不仅要文字总结,还要过程性照片、视频,甚至还要做成PPT、剪辑合成专题片……不可否认,总结材料里有照片、视频固然显得更加充实,看起来更鲜活,但如果为充实而充实,为留痕而留痕,拿学生、教师当“道具”去摆拍,就不免走上了形式主义道路,加大了学校、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更是一种不诚信的“坏教育”,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成长极为不利。



有个孩子说了这样一件事:上午上课,老师宣布,这节课我们到大街上去上,上一节垃圾分类实践课。同学们听了都欢呼雀跃。可是,到了大街上,在一个垃圾箱前,老师让几个同学摆了几个POS拍了照,然后就宣布活动结束,回校继续上课。后来,有消息灵通的同学说,这是学校为了迎接检查准备材料需要照片,也就是让我们当了一回“道具”……



学校需要“留痕”的工作就有哪些?

凡事“留痕”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基层学校需要“留痕”的工作有哪些呢?

1、安全教育

每一次安全教育的讲话材料,讲话时的照片,学生听会记录。上学、放学时大门口安全值班照片,宿舍、餐厅值班图片及记录,各种安全教育的黑板报照片,班主任主题班会图片、材料,日常安全排查图片、记录及整改记录,每周一升国旗的讲话材料、图片,家访时的图片及材料,网络安全教育相关图片材料……等等。

每一年的夏季,防溺水工作是需要材料最多的,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拿上《教育部防溺水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家长合影,家长手拿安全承诺书,照相后打印存档,每班一大本档案。

为什么安全上这么多档案需要“留痕”,如果学校发生安全事故,上级领导检查工作时,如果做过安全教育,可以减少学校领导责任,如何证明做过了相关工作,“留痕”就是最好的证明材料,这种“留痕”主要是减少责任。这与当前教育环境不好,学校责任被无限放大有关。


2、教育教学

教研会图片及记录,听评课图片及文字记录,学生表彰图片,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分享材料及图片,素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材料,作业检查、周测成绩、试卷批改、运动会相关……等等。

3、扶贫工作

扶贫政策宣传和每位贫困户家长合影,宣讲政策时的图片,家访记录,学生谈心记录,帮扶记录,甚至还为给学生梳头、拥抱合影(对贫困学生的关爱)。

4、其它工作

学校其它方面,如团支部工作、后勤、办公室等各部门的工作,都需要有记录,有图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

12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解读。谈及“重点减哪些负”,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要减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报表填写工作等。他指出,经过清理,确保对中小学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清理后保留的事项要实行清单管理。

小编认为:

1、不仅要减少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的数量,更要改革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的形式,

2、检查评估要注重过程,这个过程要在工作活动中进行,不能“秋后算帐”,只看材料、照片、视频,也不能仅是“远程督察”,要求基础实事上传活动的图片、视频等。

3、“网上得来终是浅,实地察看才是真。”而有些检查,则根本不需要材料,像学生体质,不管学校体育活动搞得多么“热火朝天”,各种活动记录多么详细,活动图片、视频多么“丰富”,如果测测学生体质不达标,一切都没有意义。

人过会留名,雁过会留声。只要曾经走过,就会留下痕迹。但这个痕迹不是照片,视频这些外显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如果没有效果,“痕迹”留得再多也没有用。

凡事“留痕”是否形式主义?

一线教师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学校承担了太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学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情况急需改变。而基层学校凡事“留痕”的做法,又耗费了一线教师大量精力,让一线教师“不务正业”,更是在对学生进行不诚信教育,不利于教育教学。

希望各位领导大人们反思,

凡事“留痕”是否形式主义?

是否影响了一线教育教学?

如果你也赞同小编的说法不妨给小编点个关注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6163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