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馍嘞,卖饸饹嘞……”12月25日,新区玉皇阁村里,洪亮的叫卖声从杨增丁的三轮摩托车中传出,听到声音,附近村民都急匆匆地赶来。“你这‘懒怂’的馍越蒸越好了!”村民打趣道,杨增丁笑着将馍递到村民手里。寒风凛冽,杨增丁看了看妻子程竹莉,两人冻红的脸上笑容满溢。
今年45岁的杨增丁是新区咸丰路街道办任家庄村的贫困户。提起3年前首次见面,新区管委会城改办帮扶干部乔雅静印象深刻,中午10点多,刚睡醒的杨增丁蓬头垢面,趿拉着拖鞋很久才开门,走进黑暗的屋子,她感觉从白天到了晚上,蹲在墙角的杨增丁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着话。这让她想起杨增丁在村里的“懒汉”名声,这种出了名的“懒汉”能扶起来吗?
为了治杨增丁的“懒病”,帮扶干部上门劝说、介绍工作,但每次都被他反驳回去。“屋里只有我和老妈,她身体不好,我不能长时间出去干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杨增丁家中光景无任何变化。
2018年年初,帮扶干部了解到杨增丁想修家里的院墙,但一直没有钱修。3月的一天,帮扶单位将2000多块砖送到杨增丁家,躺在家里玩手机的他半天才开门,看着送来的一车砖头傻了眼。几天后,持续几年的修墙愿望“被”实现。
站在新修的墙脚下,杨增丁想起帮工的话,“砖都是帮扶单位9个干部一块块从附近拆迁村捡来的,看你多有福……”随口的话却狠狠地砸在杨增丁的心上,点亮了他的“脱贫心”。
自此杨增丁像变了一个人,每天将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屋子也变得干净明亮。不久之后,他打算开个蒸馍店。得此消息后帮扶干部兴奋不已,带他到附近学习技术,帮他办齐了开店所需的10多项手续,杨增丁的“蒸蒸日上”蒸馍店于今年5月开张。
如今,他和新婚不久的妻子一起经营蒸馍店。每天凌晨4点起床,和面、压饸饹、装馍、外出售卖……中午回家要蒸出第二天卖的馒头,一直忙到晚上9点。
“为了多挣几块钱,他可以花40分钟跑几十里路给人送馍,可以在冬天早上跑五六个村子卖馍。他经常念叨,这两年他明白个道理,干得多就挣得多!”杨增丁妻子程竹莉说。2019年,杨增丁家通过土地分红、政策补助、蒸馍店共计收入近3万元。
扶贫扶志坚定了杨增丁摘掉穷帽的决心,白白的蒸馍也让他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不为蒸馍,也要‘蒸’口气,把‘懒汉’的帽子摘掉!让我妈和媳妇过上更好的日子!”杨增丁信心满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5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