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01“北洋虎”段祺瑞,投靠袁世凯捞取资本

01“北洋虎”段祺瑞,投靠袁世凯捞取资本



文:王立文 节选自《智慧谋略》

生于安徽省合肥,故 时人也称之为"段合肥"。因他是袁世凯的得力干将,并为北 洋军阀集团的形成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与王士珍、冯国璋一起被一些人吹捧为“北洋三杰”。他们三人还别有雅号:龙、虎、狗,他为“北洋之虎”。

段祺瑞的曾祖父段友杰,清廷曾授为荣禄大夫、振威将军。祖父段乱,咸丰 初年创办团练,同太平军作战,后来属于李鸿章淮军。因其镇压捻军有“功”,擢升为总兵,得“励勇巴图鲁”称号,被授为荣禄大夫、振威将军。父段从文因农 民起义军对段BL十分憎恶,非常害怕,为了逃避惩罚,曾一度携家逃往寿州。 1870年在合肥大陶岗买田百余亩,并在此定居下来。


投靠袁世凯

段祺瑞自幼随其祖父攻读诗书。1881年,投奔任山东威海军营官的堂叔段从 德,补营哨书。1884年,报考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的武备学堂,名列前茅而被录 取,入堂学习炮科。他力学不倦,声誉鹊起,与考试名列上第的王士珍等人齐名,因此,有“王龙段虎”之称。

1887年,他以最优等的学习成绩毕业,被派到旅顺监修炮台。1888年,清政府为了效法训练有素的德国军队,决定选派五名武备学堂毕业生去德国留学。段祺瑞因考第一名而被选中。


1889年春,入德国柏林军校见习,还到克虏伯炮厂学习造炮技术。当时,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寥若晨星,他们的脑后都拖着一根大辫子,外国人感到新奇并耻笑他们。因此,他们都不得不把辫子盘起来,用瓜皮帽盖上。年青气盛的段祺瑞更感到可耻,一气之下要把辫子剪掉,被荫昌阻止。荫昌要他打电报请示朝廷,结果,非但未能获准,反而受到了一顿训斥。1890年秋回国,充任北洋军械局委员。1891年,赴威海办随营武 备学堂,任教习。

1895年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到处网罗军事人材。当时,像段祺瑞这 样喝过洋水、镀过金的军事人才更是寥寥无几。经荫昌的介绍和推荐,段祺瑞和王士珍、冯国璋等人一起投到了袁世凯麾下。他一生的事业在这里奠基,并从此开始步步高升。1896年,他成为“新建陆军”炮兵统带,驻防天津小站。1898 年11月,“新建陆军”改为“武卫右军”,他仍任炮队统带兼随营炮兵学堂总办。

1899年,袁世凯署山东巡抚,段祺瑞随同驻防济南,参加对义和团的镇压和屠杀活动。1901年11月,袁世凯署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他得“以知府补用”衔。 1902年3月,武举出身的景廷宾领导河北省广宗、威县一带人民举行起义,竖起 了“官逼民反”、“扫清灭洋”的大旗,继义和团运动之后,再次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河南、山东的各县人民也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迅速。是年5月,袁世凯与德、日、法等帝国主义侵略军相勾结,联合绞杀这支衣民起义军。5月17 日,段祺瑞带领北洋军前往李庄、寺庄,数日间,屠杀了起义将士近千人。6月, 他被委派为直隶常备军军政司参谋处总办。7月,他“免补知府以道员仍留原省补用,并加二品衔”。8月,他出谋划策,用夜袭起义军根据地的阴狠、毒辣办 法,向起义军进攻,使北洋军“连日三捷”,起义军惨遭失败。因此“劳迹”,清政府给他赏戴花翎,并授予“奋勇巴图鲁”的称号。


段祺瑞的每一步晋升,都是和北洋势力的恶性膨胀以及袁世凯的“用人之道” 分不开的。袁世凯曾规定,北洋军的将领必须经过考试选拔,以表示“用人唯 贤"。冯国璋、王士珍都因先后“考中”而升任为协统。善于玩弄权术的袁世凯,表面上是为了同等看待“北洋三杰”,而不使段祺瑞“一人向隅”,实际上是使他们地位平衡发展,造成互相牵制的均势,以达到易于驾驭的目的。

因此,当北洋武装又要扩充一个协的时候,袁世凯在考试之前,向段祺瑞作了一些暗示,使段 祺瑞"考中”并当上了协统。可是,段祺瑞对此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经常向别人讲这件不光彩的事,夸耀袁世凯对他如何如何的“私恩极重”。

1903年12 月,清政府成立练兵处,袁世凯为会办大臣,练兵处下设三司,均为其爪牙掌握,段祺瑞任军令司正使。1904年6月,段祺瑞升任第三镇统制,成为统兵将领。第三镇原是袁世凯为把清政府的警权抓到自己手里,在北洋各镇中抽调三千人编成的"巡警营”,在“巡警营”基础上扩编为第六镇,不久,换了番号,改为第三镇。袁世凯把第三镇当作自己最基本的武力,全镇各级军官也都是经袁世凯精心挑选的北洋军中的骨干。段祺瑞为该镇统制,可见其不失为袁世凯的心腹大将。

1905年6月,袁世凯将各镇抽调在京的各营改编为第四镇,并派其心腹大将段祺瑞转任为该镇统制。这时,袁世凯、铁良接到光绪皇帝要校阅新军的谕旨后,在河间举行“秋操"。这次军事演习分为南北两军,段祺瑞任北军总司令。“秋操” 结束,又代理第三镇统制。此时,他还督办北洋陆军各学堂,兼任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保定军官学堂总办。

1906年3月,清政府授他为福建汀州镇总兵,仍留原任。1907年10月,他又被清廷授为镶黄旗汉军副都统。一年之后,被任命为会考留学毕业生主试大臣。这是一个显赫、荣耀的美差。凡经过他考试而被录取的也就成了他的门生。一日为师,终身父母,所以,这成了他网罗党徒的好时机。北洋军阀集团中的一批骨干分子大都是在他督办陆军各学堂和这时出于其门下的。

这为他日后成为皖系首领、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1909年,他的顶头上司袁世凯被清廷罢黜后,并未祸及其身,他复任第六镇统制。次年12月,因王士珍办丧事离职,清政府又命他代理江北提督,加侍郎衔,驻江苏清江。江北提督扼长江之险,虽名为提督,却是相当于巡抚资格,为当世所倚重的要职,“非资望兼优者,不能希冀此位”。可见,他是颇受清廷器重的。


唱双簧捞取资本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召段祺瑞入京,任命他为第二军军统, 前往湖北镇压革命。这时,他并没有忘乎所以,一意孤行。他和其他北洋将领一 样,平日就唯“衣食父母”一“袁宫保”的马首是瞻,到了天下大乱、风云变幻莫测之时,更要视袁世凯的眼色行事了。所以,段祺瑞没有急急忙忙直接去北 京,而是先到彰德,拜见了袁世凯。在袁世凯那里请示机宜之后,才入京请训,转赴湖北前线。

11月,冯国璋调离前线,他署湖广总督,会办剿抚事宜,并兼统冯国璋所统 各军,驻孝感,与革命军严阵对峙。这时,袁世凯为迫使清帝退位,暗中派斩云鹏携带拟好的电稿到湖北前线,交给了段祺瑞。段祺瑞按照袁世凯的旨意,于1912年1月26日,由他带头,与四十六名北洋将领联名致电清廷,逼迫清帝 “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在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否则,他要“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

这一举动,虽说是完全奉袁世凯之命行事,与其大唱双簧,但要逼迫皇帝退位,决非小事,还是得有点“虎”气才能干得出来的。段祺瑞在紧要关头,以他举足轻重的地位给清廷王公大臣以严重威胁,为袁世凯“夺天下于孤儿寡母之手”帮了大忙。当然,他的“收获” 也不小,因此捞到了一笔政治资本,赢得了一个"缔造共和"的美名。有一本叫 《段祺瑞秘史》的书,就公然吹捧说:“民国得以完全成立,此实段氏之功也”。


袁世凯在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之后,将把他视为命根子 的军权交给谁呢,毫无疑问,只能交给自己的心腹。于是,段祺瑞当上了陆军总长。接着,他又和黎元洪、黄兴等一样,被授为陆军上将和一等勋位。他自从当上陆军总长之后,充当了袁世凯的忠实打手,为其独裁专制效劳,参与了镇压孙 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残杀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志士,迫使孙中山、黄兴等革命 家再次亡命国外。

在“二次革命”之后,大量的国民党军队官兵和进步青年加入了反对袁世凯 的军阀统治、转战于河南等地的白朗起义军,使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到几万人。

1913年底至1914年初.起义军穿越京汉铁路,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东征。这引起 了帝间主义和袁世凯北洋政府的惊恐。袁世凯一怒之下,枪毙了弃城而逃的六安县县长殷葆森,撤下了他的表兄弟、河南都督张镇芳,换上了他的头等大将段祺瑞任河南都督。段祺瑞像看家狗一样,听到主人的一声吆喝,立即拼凑了二十万北洋精兵,驰奔信阳.亲自督剿。他针对白朗起义军流动作战的特点,制定了 “分段负责,四面夹击”的作战计划,发誓要在一个月内消灭白朗军,显示一下他 的“虎威"。但是,起义军根本不买这个威名赫赫的“北洋之虎”的账,左冲右杀,打破了他的军事围剿计划,进入了豫、鄂山区。不久,他又被调回了北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094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