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苏步青的大名,中国数学界赫赫有名。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的"数学之星"、被誉为世界"几何之王"、微积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
苏步青来自浙江平阳。他出生在中国,也是在中国逝世了。为何有人说他是日本间谍?他和日本有什么关系?
苏步青确实是中国人。1902年9月(清光绪二十八年)他生于浙江省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他家几代人都是农民,父亲自然靠务农为生。
苏步青很小的时候就帮父母割草喂猪放牛。甚至在山上砍柴,在市场上卖蔬菜。
苏步青从小就喜欢读书和学习。尽管家里条件差,苏步青还是不在乎。他一直吵着要上学。
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辈子都是农民。他们希望孩子通过学习和掌握知识来改变命运。所以,虽然家里很穷,父母还是每天为孩子存钱上学。苏步青9岁时,捡起书包,去50公里外的平阳县上学。当时,同学们瞧不起这个穿着布丁衣服的山童,因为他在课堂上总是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他对常见的问题很好奇。大家都认为苏步青的大脑是迟钝的,难以理解。
然而,大山里的孩子苏步青小学毕业后,让同学都大吃一惊,考上了省内有名的中学。
刚开始,苏步青根本不主动学数学。他认为数学太容易学了。他一听就明白了。一点也不有趣。另外,数学很枯燥,学好也没用,所以苏步青在上数学课就不怎么细心听。后来,一个普通的数学课改变了他的观念,让苏步青爱上了数学,难以自拔。
苏步青初二的时候,一位姓杨的新数学老师来上课。这位老师刚从日本东京回来。奇怪的是,他在第一堂课上一点数学知识都没讲。他一直在给学生讲故事。
苏步青听完杨老师讲的故事都是关于数学的。他告诉学生们数学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他告诉学生,一个国家要想强大,离不开科学技术,所有的科学技术离不开数学。通过这一课,苏步青明白,要救亡图存,中华民族首先要发展科学技术,数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行者,是国家和人民兴旺发达的催化剂。没有数学,国家振兴只是一句空话。
那么,苏步青是如何和日本有联系的呢?
苏步青上中学时,积极向上刻苦勤奋。他很受校长洪先生的看重。校长认为这孩子是个值得培养的好材料。他不深造实属遗憾。当他得知苏步青家里情况不好时,就自己出钱让他去日本留学。17岁的苏步青。就是这样,苏步青的生活就与日本联系在了一起。
苏步青果然不负众望。他在日本留学一个月后,于1920年2月参加了东京高等工业大学的入学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被该校录取,就读于该校电气工程系。
苏步青不离开学校一步,不与人攀比,从不会分心。他专心于学习。就这样致力于学习上四年。
1924年3月,苏步青从东京高等工业大学毕业后,对中国洪校长说,他想去日本报考。洪校长说这是日本最好的学校。你确定考得上?或者你可以申请一所普通的高等学校。
苏步青坚定地告诉洪校长,他很有信心。最后证实洪校长的担心是没必要的。苏步青以两个满分和第一名的成绩被东京帝国大学录取,成为中国留学生在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的前例。
在校内,那些有坚实基础的东洋学生鄙视这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们认为苏步青的考试成绩,只能代表中国人僵化保守的表现。他们自认为,中国人民没有日本的思想解放、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数学研究领域,日本人比较成功。
就连苏步青的日本老师一开始也不看好这个中国学生。他认为他没有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行。
所以老师也对苏步青做了很多指导,苏步青在那里受到深深的启发。正是苏步青孜孜不倦的钻研,使他不负众望。他在数学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年后,这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留学生另人羡慕不已。同时,苏步青在英国、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39篇数学论文,并成功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最值得注意的是,苏步青发现了四次代数锥面,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轰动。
苏步青成为日本数学界一颗耀眼的新星,受到日本大学的关注。就在之前,苏步青已成为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讲师,同时两所日本大学向他抛出录取通知书,以优惠的待遇聘请他做教授。美国、英国等国的几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也纷纷致信苏步青,邀请他到那里工作。
然而,苏步青没有忘记洪校长对他的栽培,忘不了自己的中国根。所以苏步青决定回中国。1931年10月,苏步青带着对祖国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回到了离开12年的家乡。他走进浙江大学,走上了课堂。他发誓要用20年时间,把浙江大学数学系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为中国培养人才。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时期,形势十分严峻。学校经费紧张,不能正常开展科研,然而教师工资也很低。学校拖欠了他们的工资,几个月来常常不到一分钱。很多老师课余时间都要出去打工,苏步青也要借钱才能生活下去。
当时有人问苏步青,是否后悔放弃了日本优越的条件,回中国受苦。苏步青摇摇头说:"有点辛苦,有点累,但值得。过去,我为日本培养人才,为别人做衣服,现在我是为我的国家培养人才。"
当时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苏步青经不起磨难,很快就会回到日本。他不想留在这里,他的日本妻子还在等着他。
苏步青听后,不做任何解释,因为他说服了他的日本妻子和孩子来中国定居,他们已经出发了。
苏步青的妻儿来到中国后,生活压力自然增加了,他的生活更困难了。但苏步青没有任何变心的想法,一直为祖国努力奋斗,默默奉献一生。当苏步青从日本接妻子和女儿到中国专心教书时,发生了一些事情,这让苏步青面又一次面对艰难的抉择。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苏步青接到日本的紧急电报。原来,苏步青曾经任教的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再次特别邀请他到那里任教。
苏步青的日本妻子也高兴极了,因为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而且可以照顾他们年迈体弱的岳父松本,但苏步青对妻子说:"中国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怎么能为侵略者服务呢?"
不久,苏步青又收到一封紧急电报。他在日本的岳父情况危急。他希望最后能见到他的女儿和女婿。苏步青看了电报后,非常矛盾。岳父对他非常的好。在日本,岳父对他犹如自己的儿子一样。而妻子米子,和他岳父有着深厚的感情。要该怎么办?
但中日战争仍在继续。假如我们现在去了日本,我们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最后,苏步青终于下定决心选择留在祖国,他的妻子也留在苏步青身边。
苏步青小时候家境贫寒。因为坚持学习的想法,他赢得了学习的机会。但是,即使是数学天分很高的苏步青,也会因为数学的枯燥而几乎快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没有后来杨老师的建议,苏步青不会朝数学的方向走。
在小学,孩子们的数学成绩不相上下,但在初中和高中,数学提高了难度,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也随之而来。家长会发现,孩子的数学成绩突然下降,考试也让他们感到沮丧,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弱。
事实上,年轻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有相同的疑惑。杨振宁在读初中时,他很厌烦数学课。后来,在刘薰宇老师的启发下,他不仅学好了数学,还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当杨振宁后来回忆起时,他说:
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刘薰宇先生写的有关数学的书。他对数学有独到的见解,能把数学问题与生活中的日常小事联系起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他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成文章,发表了报刊,后来就集结成了一套书
就是这套《给孩子的数学三书》.
作者简介
刘薰宇(1896—1967),我国现代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出版家,受过法国数学教育的熏陶。曾任多所大学和中学数学教师或校长,担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审定过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出版了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和科普读物,发表了大量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筹备出版了《中学生》《新青年》等青少年期刊。他的论著对杨振宁、谷超豪、丰子恺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先生谈算学》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本书以第三人称——"马先生"的口吻进行书写,主要围绕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收集了100多道题目加以解释,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数学严谨的度。
《数学趣味》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本书中所收录的都是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随处拾来的数学文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枯燥、繁难、令人头痛的数学题材和算法经过作者巧妙地书写,都变成趣味丰富、令人爱读的文字了。
《数学的园地》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本书比较系统地说明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抽象、枯燥的高等数学内容,经过作者巧妙的手法写出来,只要学过初等代数和几何的人,就会很轻松、毫不费力读完并掌握,所以该书完全可以作为中小学生必备的重要自学书籍。
一套三册适合广大中小学生阅读,也是高等院校师生,中小学老师,科研工作者对数学追根溯源的参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5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