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战乱纷争,谁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他们靠的是什么?是智谋,是兵力,是坚固的城池。
那么,从春秋,到战国,谁的城池最牢固呢?又是哪个才智双全的谋士,建筑了坚无不催的城池呢?
答案是赵国的晋阳城,那可谓是中国数千年来最牢固的城池,几乎从未被人正面攻破过。而筑建晋阳城的,正是对赵氏的忠心耿耿的家臣董安于。董安于是何许人也,他有什么出色的智谋,为何能够建筑千古最牢固的城池呢?让我为您细细道来。
形势:晋国六卿之中 赵氏实力弱小
故事要从春秋末期说起,强大霸主晋国国内的军政大权,均把持在六卿手中。其中,董安于这个传奇谋士,就职于赵氏这个国卿的家中,他的主子赵简子也是个牛逼哄哄的人物。
在六卿当中,赵氏与范氏、中行氏、智氏相比,实力简直快要弱爆了,基本上,是会被这三家死死碾压的那种。看到自家实力那么弱,赵简子简直就要愁死了,他整日整夜饭吃不香觉睡不好,每天都唉声叹气的。
蓝图:建造坚固城池 守护赵氏安危
“为人谋而不忠乎?”身为忠心耿耿的家臣董安于,看着愁容满面的主公,他怎会不心疼,怎能不难受呢?建筑师出身的他,有高瞻远瞩的谋略。用大白话说,聪明人董安于想到,要保护赵氏,让赵氏能生存发展,不被其他国卿欺凌,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为赵氏建造一座坚固不催的城池。只要有这样一座城池,赵氏无论是遇到风吹还是雨打,都能做到进可攻战、退能守城。不管敌人的实力有多么强大,赵氏都能够依靠这样一座城,立于不败之地。
想要做大事,就得先征得老板的同意,董安于把这想法跟老板赵简子一说,老板喜出望外,立马举双手赞成,大喊“善,善,善,妙哉,妙哉!”他让董安于放心去干,放手去做,要建造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需要多少东西,你董安于就尽管说、尽管拿去做。对于董安于这么忠诚,又想好好干活的家臣,赵简子打心眼里喜欢。他说,“我赵简子对你董安于,是一百个放心,建造城池,要多少人、多少地、多少钱、多少物,你董安于尽管拿去。”
建城:得地利取良材 筑成千年古城
无论治国还是强军,都要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重要因素。而董安于在面对赵氏在六卿中的不佳天时,退而求其次,为赵氏求得地利与人和。
在地利方面,他选择在远离五卿的太原建晋阳城,这里背靠龙山、面临晋水、北依盂邑、南带梗阳的汾河西畔,真可谓有高山守城,有长水护家,占尽了地利。
身为建筑师的董安于,使出了各种高超的建筑技艺,把晋阳城打造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建城时,他用铜柱取代木柱,用板夹夯土造城墙,墙骨选用丈余高的植物主干,特别是建城的泥土中还掺和鸡蛋和食盐……
有了坚固的城墙,董安于还使出浑身解数,减轻城中百姓的赋税,又在城内建起仓库,积蓄粮草,把晋阳城打造成赵氏最坚实的家,在赵氏一次次的失利中最靠得住的避难所。
翻开历史,这座晋阳城后来也一次次成为后世争战中的堡垒,守护过一位位英雄豪杰。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恒被分封到带国家称代王,晋阳就是代国的都城,后来他从晋阳起事夺得皇位,称晋阳是他的“龙潜”之地;隋唐年间,李渊父子就是从晋阳起兵攻入长安。一直到了宋朝,晋阳城才被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用一把火烧把城池烧掉,从此晋阳城的废墟消失在历史的岁月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3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