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饭碗易碎名帅越过越难?曼城被利物浦压制?瓜帅的日子不好过了?

饭碗易碎名帅越过越难?曼城被利物浦压制?瓜帅的日子不好过了?




 近些年来的国际足坛对世界级名帅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算得上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他们执教越来越富有的豪门劲旅,动辄拥有上千万的年薪,但是承受着自己的前辈所无法想象的压力,成绩稍不如意,就会被东家解雇,财富与名声都大受影响。例如近期重新被雇用的名帅穆里尼奥和安切洛蒂,都是不得已减薪并选择了与自己名望不相匹配的球队,可以说在当今足坛,教练个个都如履薄冰,上千万的薪水越来越难赚。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在足球圈,绝大多数球队也是追求着快速和高效的成功方式,俱乐部老板希望自己投资的球队尽快获得成绩,球员希望自己能尽快成长为巨星,这种对名利的追逐往往忽视深厚积淀和内在价值,反而有急功近利之嫌。

  这在当今足坛是一个无法被忽略掉的现象。而作为一支足球俱乐部,要想尽快取得好的成绩,或者在成绩糟糕时甩锅,主教练是最好的对象。

  这也使得足球教练在执教时越来越难。上任伊始,所有人的希望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赢得若干比赛后是一片叫好声,开局不利后迎来的又是一片痛责。一段时间内战况没有起色,等待他的就只有下课了。主教练一下课,所有的责任都成了他一个人的,俱乐部忙着找替代者,又开始新一轮的复苏计划。

  近几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远的不说,就说今年前后,穆里尼奥从曼联下课,洛佩特吉从皇马下课,孔蒂从切尔西下课,安切洛蒂从那不勒斯下课,都是如此。这些豪门需要的是永远在积分榜的最上面,需要的是永不易主的冠军,而作为世界级的名帅,这些教练无法时刻满足东家的要求,一不留神被竞争者超过,等待他们的只有黯然解职。



  而对于普通级别的教练,下课后无非是再找一支球队继续执教,但对于那些世界级的名帅,则有一连串的“蝴蝶效应”。被俱乐部解职意味着短时间内足球圈再不信任他,伴随着的是名望的骤跌和身价的大幅贬值。这次穆里尼奥和安切洛蒂的再就业,就是在降薪的基础上找到了与自己名位不相称的俱乐部执教。穆帅选择了毫无欧冠和英超冠军荣誉的热刺,而安切洛蒂则只能屈就于等级更加低一些的埃弗顿。

  这一切,自然和俱乐部的“快餐文化”分不开。他们的前东家曼联和那不勒斯需要尽快看到成绩而无视教练对球队构建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他们的新东家之所以延请他们,无非也是想在短时间内重新获得辉煌。“穆二年”“安三年”这些绰号就是对这种心态的无奈解读。弗格森、温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相比于一些俱乐部的“快餐文化”,有些豪门俱乐部则更加注重球队DNA的传承。这些球队也需要快速获得佳绩而频繁换帅,但是在选帅时,无一例外地将拥有在本队效力过的退役球员作为主教练的首选。

  最典型的俱乐部莫过于拜仁慕尼黑了。这是全欧洲最讲究传承的俱乐部之一,蓝红色的“血液”上百年来流淌在每一个球员和每一个教练身上,也将拜仁俱乐部的足球理念贯穿始终。

  的确,他们不需要弗格森或者温格这样的教练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建造一支球队,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传承者不断地将球队的理念与价值维系下去。



  近年来,从克林斯曼到海因克斯,再到科瓦奇,他们都是拜仁培养出来的球员,退役后也始终与俱乐部脱不开关系。就连科瓦奇下课后接任的助理教练弗利克,也同样在拜仁踢了六年球,也具有不折不扣的拜仁DNA。

  当然,在传承球队基因的同时,拜仁的高明之处也在于不断地接收新鲜血液为我所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执教拜仁的教练除了上面所列的几位,还有几名没有拜仁职业经历的世界级名帅,他们分别是范加尔、瓜迪奥拉以及安切洛蒂,只不过获得成功的例子还真不太多。

  豪门球队需要自己的基因传承,而有一些世界级名帅则有能力将自己的DNA注入到球队当中吗?这样的教练无疑是瑰宝,世间难得。像瓜迪奥拉和克洛普就是为数不多的佼佼者,他们并不固守一家俱乐部,但是把去过的每一家俱乐部打造成符合自己足球理念的球队,DNA在球队之间传承,让人匪夷所思。就如瓜帅手中的巴萨与曼城,“渣叔”手中的多特蒙德与利物浦,外形不似却精神一脉相承。

  在如今的足坛,教练只能自己有两把刷子,有独特的思维与固执的理念,才能真正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3049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