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不久,去医院见习的时候,诊室里一名17岁的高三女孩坐在椅子上,女孩的手臂上有5条血痕,全都是自己用美工刀割破的。
“我不是为了自杀,只是想让自己感觉到疼痛。”
重点高中,班级第一,在班上还担任班长一职,这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伤害自己呢?
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轰动一时的潘匡仁自杀一案,香港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的长子潘匡仁,这位出身书香世家,毕业于海外名校的孩子,却因比赛失利,从家里40多层的高楼坠下,最终不幸身亡。
近年来,类似的事件屡见报端,我们在痛惋之余,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难道优秀也是一种原罪吗?
其实,优秀本身并不是罪过,关键在于面对挫折时孩子是否有直面挫折的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
挫折未必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就是所谓的“逆商”。
但很明显,有不少孩子,尤其是不少优秀的孩子逆商不高。
一般来说,优秀的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感受到的压力会更大,压抑情绪也更多!
而缺少“逆商”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稍微遇到点挫折就胆怯、不知所措、停滞不前,甚至会自暴自弃。
02
为什么有的孩子逆商会这么低呢?其实这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不甘现状,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全部都寄托于孩子身上, 给孩子包办一切的同时,对孩子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全面控制,这种做法必定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文文(化名)是个成绩优秀,多才多艺的女孩,一直被身边的同学称为“才女”,她的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生活体面优渥。
照理说,文文这样的“天之骄女”自带光环,可文文却被确诊为中度抑郁。
原因是文文在大学期间交往了一个男朋友,最近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男方提出了要分手,文文接受不了失恋的打击。
但后来,经过多方了解,才发现文文真正发症结所在。
原来文文的父母自小对孩子要求标准就非常高,凡事都要尽善尽美,一旦失败,父母就会满脸失望,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文文被潜移默化地影响成一个完美主义者,稍有点不如意,就会否定自己,陷入到抑郁的情绪中。
综艺《爸爸去哪儿》中杜江给嗯哼念了一首小诗: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与你无关。
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03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呢?
对此,父母不妨尝试以下三点建议:
- 1. 给予孩子正确的归因
在孩子遭受到挫折时,如果我们给孩子错误的归因方式,让他们在面对挫折时,把失败过度归因于自身,就极易让孩子自暴自弃。
- 2. 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比如说,当孩子遇到考试失利,人际关系不协调等负性事件时,家长可以抓住机会,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和孩子一起直面挫折,从中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家长不要刻意对孩子去实施“挫折教育”或者说“苦难教育”,不然很可能会过犹不及。
- 3.教会孩子享受挫折
不是所有的挫折都可以让人成长,挫折本身并不值得我们感激,真正需要我们感激的是面对挫折时的自己。
面对挫折比面对成功能更加挑战自己,会收获到更多的阅历,造就更好的自己。
如果在哪里跌倒,努力尝试过却爬不起来的话,就在原地舒舒服服地躺着也没有关系。
舔舐伤口,整顿自身,带着你的收获,不怕再重新开始。
美剧《This is us》里有句台词说得好:
你要学会如何将生活赠与你的最酸涩的柠檬,酿成一杯甘甜的柠檬汁。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与其替孩子挡风遮雨,不如成为孩子心中的一束光,当孩子在生活的暗夜中踽踽独行时,让他知道心中有光,脚下有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0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