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几年,经常听到有家长问起,孩子把书读好了,到底还有没有用?
我不会毫无根据地回答有用或没有用,相反,我喜欢用客观事实的分析来说服你。
二
早在1996年初,人事部就颁布了《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大专以上学历,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统统不再包分配,靠自己本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去。
大学生的含金量一夜之间飞流直下。
然而更残酷的还在后面,1998年底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宣布从1999年起,全国各个大学正式开始扩招。于是乎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就一口气增加了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而前一年才招录108万大学生,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这脚扩招的油门一直踩到2017年,当年录取了700万大学生,接近扩招前1998年的7倍。
从此,大学生泛滥成灾,在各省省会城市里,最缺的是农民工,最不缺的反而是大学生。
一方面是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毕了业找工作困难,这些都是摆在学生们面前的残酷现实。那么当下的这个时代,把书读好是否真的就没用了呢?
三
我来举几个例子。
互联网巨头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1987年,19岁的他考取了山西省阳泉市的高考理科状元,大学毕业于北京大学。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在1992年的高考中,考取了江苏省宿迁第一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当年破产后做脑白金东山再起,在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分(120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如果你觉得这些只是孤例的话,我们把目光暂时离开商界,转移到政界来看一看。
因为担心文章被屏蔽,大家可以自己搜索看看领袖们的学历,不是清华毕业,就是北大毕业。
四
如果你心中还是没有得出答案的话,请继续让我陈述客观事实。
华为前段时间公布了2018年在国内各所高校的招聘人数统计图:
从统计表中,我们发现清华、浙大、上海交大等顶级名校赫然在列,排在第一名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它其实和清华北大一样,都是我国985和211工程重点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都是我国在90年代设立并启动的两项教育工程,如今985和211院校已被视为重点大学的代名词)。
作为名营企业的华为,看得出来十分偏爱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那么国有企业呢?
2019年,国家电网第一批录取的应届毕业生公布,我们同样来看一看统计表:
表格中的这些大学,大家可能更加陌生了,因为它们主要是电力方面的,属于专业型大学。
即便如此,排第一的华北电力大学,不出意外的依然是985和211重点大学,哪怕是排在第5的三峡大学,虽然并非985,却也是211重点大学,后面的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就更不用说了,妥妥的顶级重点大学。
大多数国企其实更偏爱重点大学。
五
要是你觉得这两所知名企业仍旧只是孤例的话,国家统计部门都要不答应了。
在对2018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做的统计中发现,985院校应届生平均毕业起薪为7642元/月,211是 6,450元/月,双非院校(985,211一个都不是)本科应届生只有4,472元/月。
重点大学毕业生的优势显而易见。
六
我想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把书读好当然有用,而且很有用,短期来讲决定了你领到的第一份工资的多少,长期来看更影响了你一辈子所能达到的高度。
当然了,个体肯定会有差异,决定一个人最终成功与否,并不全部是读书好坏,还有家庭背景、人生气运、性格习惯等等,但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把书读好绝对是有用的。
所以,努力吧!
(关注李杜文,私信我,免费领取英语学习秘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9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