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区块链”技术在垃圾分类上如何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垃圾分类上如何应用?

周末,人民日报发文解读区块链,将区块链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

关于区块链,我想很多人应该是把区块链等同于了比特币,这是错误的。其实区块链想爱你相当于于一个系统,比特币只是这个系统下的一个APP。

垃圾分类的痛点和难点

在讲“区块链”技术在垃圾分类上如何应用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例子:

有一个工厂喷出黑烟,危害了周围居民的健康。我们先假定周围有5户居民,每户居民遭受的损失是100块,所以这黑烟喷出来,造成的伤害就是500块钱。

这时候大家都知道,只要在工厂里安装一个过滤器,那么居民的健康就又了保障,而这个过滤器的总价格只要50块钱。这时候根据科斯定律,在没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无论法官把污染权判给谁,他判给工厂也好判给居民也好,工厂最后都会装上过滤器。

如果法官说工厂不准随便污染居民,工厂就会自己掏50块钱把过滤器给装上;反过来,如果法官把污染权判给了工厂,说工厂你可以随便污染,这时候居民就会凑钱,5户居民每户拿出10块钱来凑成50块钱,跑到工厂里说:工厂啊,我帮你装一个过滤器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好的事?如果是居民凑钱,有的家庭人口少,有的家庭人口多,他们会不会同意平均出10块?有的家庭小孩多,有的家庭小孩少,那小孩多的是不是要多出点?

在这个例子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交易成本,当交易双方参与的人数大于一定数量之后,交易成本将急剧上升,上升到交易无法达成。

那么我们回过头看垃圾分类问题,垃圾分类之所以一直难以推行的一个原因是交易成本太高以至于无法衡量。

以塑料袋为例,假如为了更好的利用塑料袋,更好的回收再造塑料袋,我们这么设计一个制度:

每个购买,使用塑料袋的用户在丢弃的时候需要缴纳一笔费用;如果丢到普通垃圾桶一个价格,如果丢到专用垃圾桶是另一个价格,如果乱丢又是一个价格,价格和使用的时间、次数进行关联。

制度看上去是不是很美好?如果这个制度真的能够执行,是不是就能慢慢杜绝乱扔或者不分类的情况。

但是因为利益所在,所以一定会有不少人为了避免塑缴纳塑料处理的费用而做假。那为了避免人为做假就要有人监督偷丢塑料袋的?要有人验证塑料袋使用次数?要要有人检测是否扔在专用垃圾桶?

而这些都是经济学中所说的交易成本。

所以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这个制度的执行成本实在太高,高到根本不可能执行。

区块链的作用

套用现在被很多人接受的说法,“互联网解决了通讯问题,区块链解决了信任问题”。区块链其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非常有利于组织各方力量,同时Token(代币)激励将各方的利益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高效的分布式组织,降低交易成本。

这里我们主要拿其2个特点进行说明

智能合约

公开透明

先来说说第一点,智能合约。也就是你的行为以及行为导致的奖惩将由程序来执行而不依靠个人的信念、道德。比如丢弃塑料袋的费用将由程序来判断是否丢弃在专用的垃圾桶。并且在丢弃时会自动计算出期间使用的次数和时间。通过程序来计算出这次丢弃所要支付的费用。

如果能做到这样,就不需要认为监督,也不怕做假。对塑料制品回收处理的成本就大大减少,从而使得这个方案成为可能。

进一步来讲,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一个程序吗?写在哪里不都一样,干嘛要用区块链呢?

这就牵扯到了第二个问题,公开透明。

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虽然有了淘宝京东美团等各大巨头提供的平台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个很多便利,但是各方的利益分配几乎是不透明的。我们无法知道各种优惠促销活动是不是真的让利给了消费者,还是只是大平台在逗我们玩。

就塑料制品回收这一行为,如果数据只由某个机构管理,那么第三方很难追踪收取的丢弃费用是否真正被用到了塑料处理的环节,我们不得而知。如果这个计划还包含了对生产企业的奖惩,那么第三方也很难监督对企业的奖惩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滥用,是否存在作弊。也就是依然隐藏了潜在的交易成本。

那么此时,区块链的公开透明的特点就能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让参与的各个方面都能了解整个流程的运作和透明的利益分配。而这种公开透明可以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的达成。

区块链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

1、Token激励:在垃圾分类中有这样一条生产链:社区→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处理,在这些主体,包括环境集团以及政府之间构建一个区块链生态圈。这些链条主体当中,以信息传递为基础,进而产生价值传递,通过发行一种Token,用于支付与奖励。

在这之前,雄安新区也出现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垃圾收集样机。市民如果通过 APP 扫码后完成垃圾分类倾倒,垃圾箱会自动识别垃圾种类与重量,并给予垃圾投递者积分奖励,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等方面。这样的话人们更乐于垃圾分类。

2、精细化管理:通过在垃圾收集车安装识别器,垃圾收集点安装电子标签,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实现对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时间、垃圾收集地点、收集频率、收集车辆、收集的垃圾数量和垃圾箱的完备情况的监管和安排并记入区块链数据库。

3、政府调控:利用区块链公共账本的溯源功能,建立统一分类的标准和回收流程体系。通过接入区块链网络,实现各参与方的信息透明,从而实现对分类的全程追踪。政府部门通过对回收资源进行配额交易,或者少征税的方式影响其市场定价,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

政府还可以将垃圾分类数据库接入国家征信体系,将不认真执行政策的个人或者企业记录在案。与此同时,对优秀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有功有过,奖惩分明。

垃圾分类大势所趋

目前,垃圾分类已是大势所趋,垃圾分类带来的商业浪潮前景无限,如何加速垃圾分类的普及发展,将垃圾分类的环保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届时,区块链有望成为更多行业的运转基石,那就不仅仅是适用于垃圾处理那么简单。“垃圾围城”现象可以得到根本解决,一个广阔而深远的环保蓝海也将成为现实。

文:杨小伟的世界/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9097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