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30岁的杨璐菡博士接连迎来了两条喜讯。在入选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评出的2017年度“全球青年领袖”榜单后仅数小时,她共同创立的生物技术公司eGenesis宣布获得了3800万美元的融资,并有望利用火热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攻克人类器官移植的难题。这名年轻的中国女科学家,再次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采访中杨博士总结了她的学习办法,值得我们学习。
杨璐菡:我觉得学习是终身的过程。学习有很多途径:课本学习,跟周围人学习,通过阅读学习,通过自我了解和自我反省来学习。对学生来说,课本学习是最高效的系统学习方法,所以不要浪费学校的光阴。向周围人学习及拓展阅读能丰富人生阅历和扩展视野。我们每个人生阶段认识的人和读的书,都随着周遭环境和知识诉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比如说,我现在比较喜欢读政治人物的传记。一方面汲取能量,比起他们处理的事情的复杂程度,自己遇到的困难还算简单的;另一方面,他们看世界的方法和做决定的逻辑也给我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最后,我感觉很受益的学习方法是多去了解自己。我尽量在生活中留点发呆的时间,消化自己的情绪,整合思路和信息,建立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
学霸是如何养成的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杨璐菡都是一个标准的“学霸”。
出生于四川的杨璐菡2001年以峨眉山市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成都七中。
2004年,还是成都七中学生的杨璐菡代表中国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十五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
据媒体报道,当时因为要参加竞赛,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读懂10多本大学课程书籍。对于一个高二学生来说,这谈何容易?杨璐菡回忆说,受到老师的鼓励,自己抱着“一定可以学懂”的信念,去四川大学听课,课后自己做习题。一开始像听天书一样,慢慢地有点儿开窍,能够理解和应用。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是最后她一个高中生,学会了大学最难的生物化学知识。
进入北大读书之后,杨璐菡发现,生物化学这门课,是连北大的同学都感到吃力的课程。
“竞赛让我有了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信心,让我有机会培养自己自学的方法和定力。”杨璐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别人不做的事情,不是办不到,只是不常规而已。”这种信念让她有勇气在哈佛博士研究生课题里选择了很难的课题。
哈佛博士毕业后,她留在了美国,做过哈佛大学的助教,波士顿咨询集团的顾问,还和自己的导师一起创立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但是,身在异国的她,从没有忘记祖国,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用自己所学回报祖国。2017年,她回来了,在杭州创立一家生物公司,目前已经获得了3300万美元的融资。
其实,当我们希望孩子要以杨璐菡等科研学者为榜样,学习她们的经验方法时,更不能忘记学习她们拳拳报国之心的爱国精神,这也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具备的品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9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