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25日,任正非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的一个贫困山村。他的父母是农村中学教师。任正非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任正非小时候,家里很穷。
1963年任正非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大学(现并入重庆大学)。任正非努力学习,他在大学自学了自动控制、逻辑、哲学和几门外语。毕业后就职于建筑工程单位。
1974年,为了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他应征入伍,加入基本建设工程师的行列,承担了该项目的建设任务,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无军衔。在此期间,任正非参加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和198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3年,国家调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从军队调到了改革开放试验田深圳,担任南友集团电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南友集团是当时深圳最好的企业之一。但是工作并不顺利,任正非工作中被骗,导致公司200万贷款收不回来,结果被炒了鱿鱼,任正非失去了经济来源。

“被迫”创业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由于生活所迫,找朋友凑了2.1万元在深圳注册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正非将公司起名为“华为”,寓意“中华有为”,并愿为中华的崛起而为之!
当时,也许除了任正非以外,没有人会想到,一家诞生于破败工厂的小公司,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电信制造业的历史。
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任正非凭借深圳特区信息方面的优势,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内地,以赚取差价——这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对于身处深圳的公司而言,背靠香港就是最大的优势,至于是代理交换机还是代理饲料,对于任正非这样的通信技术的门外汉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从零开始的。
在卖设备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电信行业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同时他也看到整个市场被跨国公司所把持。在销售设备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电信行业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也看到了整个市场由跨国公司主导。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从此任正非摆脱了“代理商”头衔,踏上了企业家的道路。

迅猛发展
1991年12月,首批3台BH-03交换机包装发货。当时公司已经没有现金,再不出货,等待的就是破产。万幸的是这三台交换机很快回款,公司得以正常运营。
1992年,华为交换机批量进入市场,产值达到1.2亿元,利润超过1000万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8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