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方物流企业有点火,尤其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新三方物流企业,成为了焦点:快兔在股权架构中能看到红杉和创新工场,乐卡车联于9月获得高瓴、鼎晖等机构的B轮投资,远孚先后获得了三行资本、前海母基金、高榕资本的A轮和B轮投资。问题来了,三方物流会是物流的新风口吗?商业新知整理了相关内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关于三方物流
1、什么三方物流
什么是物流行业的三方3PL。三方是个通俗性的叫法,虽然就像上面说的既不是货主,也不是承运方,看起来群体很小,其实涵盖的群体很大,很多人从事于三方业务,但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群体的大有人在。
把这个群体从大家熟悉的领域去区分:大型制造业或者商贸业下属的物流公司、合同物流企业、非合同第三方、信息部、托运站、快递和快运网点的加盟商。
在下面的定位图中,就是方案层的黄色色块,客户主要以B2B的原材料和半成品采购、制造业入场、成品分销为主。
2、三方有什么价值
三方被描述成没有任何价值而且贪得无厌的一群人。他们的特征被描述为:紧紧抱住货主的物流经理,通过回扣、欺上瞒下,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高额利润。
三方的本质是代替货主企业去管理物流业务。不是实际做承运,而是在客户付出的物流费用和自己付给实际承运商之间赚取差价的一种业态。核心的能力是以客户为核心的前端服务能力和相对专业的运力资源筛选和管理能力。
二、新三方们的商业模式解析
近两年来,第三方物流行业的日子不好过了,但是,有些企业找到了新的路子,并获得资本的青睐。有哪些创新的三方模式呢?
1、快兔:轻分拨+干线外包
快兔的创始团队基本都是前几年宝供一站网的管理层,背景比较好,很早就得到了资本的青睐。
快兔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前端轻分拨集货,干线交给专线去做,利用社会最好最便宜的资源去做交付。在客户体验端,尤其是节点反馈做得非常好,基本实现了快运的体验,但这些都是客服跟踪的结果,专线目前多数还没有实现把枪扫描和系统对接。由于目前优势区域集中在广东,落地一端目前基本全部交给专线公司去做,相信未来会像跨越一样,末端自己去交付。
2、乐卡车联:快运公司干线甩尾集中处理
乐卡主要业务的链条更简单,即德邦、顺丰、安能、中通快运这些企业的干线在很多时候发不起一车,或者加班车的装载率不行,这时就需要一个低成本、高服务的供应商负责全部解决。原来这部分业务都是各地运力部门去寻源,既不能拿到最优的价格,也难以避免存在灰色交易。这一直是快运公司的痛点。
原来德邦、顺丰、安能的干线甩尾是不可能互相拼车的,但通过乐卡整合,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在封闭厢车、时效考核、月台停靠时间限制等要求下,原来专线的操作习惯发生了改变,竞争对手再进来时不再是简单的交易切换,专线有了一定的沉没成本在项目中,不能轻易切换。
3、远孚:平台赋能+中小三方交付
远孚的核心团队出自合同物流的黄埔军校远成,起步阶段的主要分公司成员也都是远成的老员工离职创业的一批人。远孚先后于2017和2018年获得了三行资本、前海母基金、高榕资本的A轮和B轮投资,目前年营业额在30亿元上下。
远孚更像是一个中台,基本不参与具体的业务落地,为很多中小物流三方提供技术、资质、金融的扶持。为了提升成员三方的竞争力,远孚开始整合运力资源,比如共建落地配等,也是提升三方黏性的重要手段。
4、壹站:科技赋能+中小三方交付
壹站的模式类似于远孚,都是做为平台去赋能中小三方,存量的交易闭环还是由小三方去完成。壹站提供系统和其他一些后市场服务的产品去帮助中小三方打单,通过积累海量交易数据,再做全局最优的匹配组合。
5、原飞航:强销售+轻分拨+干线外包
从业务模式上看,原飞航前端通过门店销售揽货,国内基本是全部外包给专线,国际业务也有稳定的走货渠道。从数据上看,原飞航的国内客户和国际客户的交叉重合度为30%左右,能够满足这部分客户的一站式发货需求,目前国内能做到的公司很少。
五家新三方企业的对比分析
5家企业都有个共性: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这也是文章开头说的第三方物流火的原因
(1)定位:壹站和远孚是平台,快兔、乐卡、原飞航是三方物流公司
壹站和远孚虽然赋能的产品略有差别,但基本的逻辑是一样的,都是自己作为平台,提取中小三方的公共需求,做提升处理,比如信息系统、方案、金融。通过积累的交易大数据进行分析,按照更合理和高效的逻辑去做订单的分配。
而快兔、乐卡、原飞航是要实际去获客、做客服、做供应商管理,这类企业运营更实际,对团队的现场管理经验要求很高。
(2)产品结构:壹站、远孚、原飞航以大票零担+整车为主,乐卡、快兔以大票零担为主
壹站和远孚仅仅是以平台身份切入,所以产品的定位以中小三方来确定,整车和大票零担都有,当然主要还是以大票零担为主,因为整车已经被满帮们干得非常透明了。
乐卡和快兔主打精品专线,所以他们的产品结构全部是大票零担,差别是一个以快运干线甩尾为主,一个是以工厂件为主。
三方物流企业的突破之路
2016年-2018年是快递、快运的上市潮,2C物流行业两年间诞生了7家超过百亿市值的巨头。先于他们起步的B2B供应链物流却一直不见起色,传统合同物流企业、快递快运企业、电商企业、制造业、分销企业都在尝试,但至今没有找到合理的突破路径。
像一些新三方,有了新的模式,然后有了资本的加持,就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闯出了新的路子,那么,传统三方就真的衰退了?不一定,还是有机会的。
1、如果从仓、干、配多个方面入手
仓 。以目前来看,传统租仓模式很难生存,当今仓储如果不具备网络化或者科技的投入,是很难出租出一个良好的价格,更不用提获得高端、有质量的客户。
干 。中国的干线物流很多都由大车队或者是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而随着干线物流的信息化透明,中间“扒皮”的利润空间相对减少。更何况现在养车和人力成本逐年提高,更是给管理加上了一层阴影。
而随着像满帮这样的互联网货运平台对行业整合后,大量的物流货运港也很难重塑十几年前的热闹景象,更何况,如今“货运网约车”也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传统三方物流在干线的日子也很难过。
配。先来盘点下城市配送的四大业态:以顺丰和通达系为代表的快递末端配送;以丹鸟为代表的整合落地配;以货拉拉为代表众包货车;以闪送、蜂鸟为代表的即时配送。
在这些业态下,如今城配早已变成红海,从搬家大货品到小件外卖,城市配送市场已被各家瓜分,更不用说三方物流本来就不擅长城配,这个领域更没有优势。
合纵连横,其实如果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一个区域做成当地“小霸王”,和其他地区的“小霸王”联手也是价值的体现。
该出手时就出手,汇源果汁朱新礼有句话:做企业要把企业当孩子养,然后当猪卖。话糙理不糙。
还是那句老话:傍大腿。 物流发展到现在,在做物流一定要和商流拉上关系。举例而言,阿里入股通达系是为了淘宝的货品送的更快,而通达系接受阿里的整合也是希望拿到足够多的订单,典型的“傍大腿”。
2、尝试新的路子
比如,本着帮客户做销售的思路,或许是三方物流的一个新突破,另外,往上走,做4PL,也是路子。
第一,往前走,做VMI,即供应商库存管理。
第二,往后走,帮助客户做产品销售。
第三,往上走,科技化平台化、做4PL。
从快兔等新三方物流也能看出,三方物流的集约化、专业化、开放化的特点注定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明星;另外,从四月起,各省无车承运人试点政策发布频率的加快,对于三方物流也将是个机会。
未来三方物流的去向,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8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