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时局匡救事业”:经济危机时期的日本版“罗斯福新政”

“时局匡救事业”:经济危机时期的日本版“罗斯福新政”

文 | 赵恺

整个“锦旗革命”从密谋到败露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日本史料一般称之为“十月事件”。有一些日本史学家认为“锦旗革命”虽未成功,但却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若槻内阁”的倒台,提振了日本陆军内部少壮派和民间右翼势力的气焰,仍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但事实上若槻礼次郎之所以在1931年12月13日宣布总辞职,主要是因为拒绝陆军方面以组建所谓“举国一致内阁”为名,与“政友会”分享权力。而以桥本欣五郎和大川周明、北一辉等人的政治智慧,其实也很难真正代表日本陆军内部少壮派和民间的右翼势力。

在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职之后,重臣西园寺公望以所谓执政党辞职、应该由第1在野党补位的所谓“宪政的惯例”,向裕仁推荐了据说与中国南京国民政府私交甚笃的“政友会”总裁犬养毅上台组阁。此时的犬养毅已然77岁。因此日本媒体将其比作“源平合战”时代的老将斋藤实盛,称其为“昭和之实盛”。

这个颇为古风的称呼看似是在吹捧犬养毅老当益壮。但实际上斋藤实盛在日本历史上却并非是什么光彩的人物。其不仅在源氏、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之间朝秦暮楚,最终在将须发染黑跟随平氏讨伐源氏分支木曾义仲时被对方阵斩于沙场之上。日本媒体不免有几分揶揄犬养毅早年以反对“萨长同盟”的记者出身,晚年却加入“萨长同盟”的御用政党——政友会,颇有点“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意味。

1932年 5月,日本发生“五一五”事件,身为首相的犬养毅遭到日本右翼军官的刺杀

与其几位前任相比,犬养毅在日本政坛虽然摸爬滚打多年,但却并未培养出强大的派系势力。但也正是由于没有太多的羽翼需要照顾,身后又有云集了一干“萨长同盟”老臣的“政友会”为后盾,犬养毅上台之后首先请出了高桥是清为财政大臣。高桥是清上任伊始便宣布结束滨口内阁时代的“金解禁”,重新切断了日本与正陷入“大萧条”之中世界经济的联系。同时推出类似于日后“罗斯福新政”的“时局匡救事业”,通过政府投入建造大型公共设施的方式来降低失业率,保证国内工业投入的继续扩大再生产。

外交上犬养毅虽然任用自己的女婿芳泽谦吉为外务大臣,显得有些任人唯亲。但考虑到犬养毅正在谋求与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展开秘密外交。这一人事安排似乎也说得过去。犬养毅之所以有自信能够说服中国方面吞下丢失东北三省的苦果,无非是缘于其曾与日本右翼组织“玄洋社”大佬头山满一起庇护过曾流亡日本的蒋介石,同时吃透了蒋介石急于巩固自身的独裁统治而已。

可惜的是犬养毅内阁虽然在经济和外交上均颇有抱负,但在控制军队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5月15日海军现役军官三上卓等11人冲入首相犬养毅的官邸将其乱枪打死,史称“五一五事件”。犬养毅之死不仅标志着日本所谓“政党政治”的终结,更预示着一个暴力横行的时代的开始,中日之间的秘密媾和再无可能。而日本陆、海军中的少壮派更磨砺手中的刀枪,准备用血祭的方式来问鼎权力的巅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8423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