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从“芯”开始,龙芯打造自主生态圈,拒绝软件“卡脖子”

从“芯”开始,龙芯打造自主生态圈,拒绝软件“卡脖子”

国产处理器上一直是国内很多行业的“芯"病,很多号称”国产“的芯片很多时候都有一些使用外国授权的情况,而且制造也是需要委托其他地区的晶圆加工厂来完成,实际上还是会被人卡脖子的。



但是国内确实有这样一款,从底层微架构设计到流片制造全部在自主可控范围内的处理器,那就是龙芯!

一说到龙芯,那可真是褒贬不一了,龙芯是目前来说国内研发最早,投入资金最多,自主性最高的处理器,但是龙芯自从诞生之初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艰难起步

首先芯片这种高科技产业是非常“烧钱”的,对于这方面官方对此有这非常巨大的资金投入,从2001年开始龙芯就进入持续的研发工作,由于缺乏自主技术积累,研发速度可以说是非常缓慢,但是研发人员逐渐获得了大量的经验积累,经过不断的发展在2005年制造出性能和奔腾4相当,足够进行实际应用的处理器。



造假风云

正是在这个时候,“汉芯”造假事件爆发,汉芯用一块打磨过表面的摩托罗拉处理器印上汉芯的标志后,便自称研发出了全新的自主芯片,这一行为被曝光后,对于芯片产业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尤其是对于龙芯,龙芯一方面不得不面对相关调查,也要面对不了解实情的民众对于芯片产业造假的愤慨,在当年的互联网上很多人抛出“龙芯,汉芯都是假芯,黑芯”的言论进行攻击。

由于龙芯缺乏配套主板,早期龙芯都是使用的改造过的AMD主板,也经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工描绘之下,很多人认为龙芯也是造假芯片,而龙芯当时为了对接中芯国际的65nm制成根本没有时间来辟谣,直到中国航天发文证实龙芯为自主处理器并已经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这才使得网上对龙芯的攻击少了一些。



烧钱低能?

而在2012年,龙芯3b流片后,有人爆出龙芯十年研发经费高达100亿人民币,而intel最开始的十年的研发经费不过60亿,但是却研发出了划时代的8086处理器,在当初那个“全网自卑”的年代,龙芯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但是很多人不知道intel那60亿的单位是美元,而intel的最初10年则是1968年到1978年当年一千美金的实际购买力相当于2万人民币,可见芯片行业是多么烧钱。

不过龙芯还是挺过来了,面多压力和不理解,在2015年龙芯已经投入在各种领域,营收超过1亿,过上了自己养活自己的日子,而且随着龙芯性能的增强,以及高度自主的LoongISA架构,在很多可以说和不可以说的领域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芯”开始

如今,就在昨天,龙芯发布了全新的3A4000处理器不仅仅将单核性能上是龙芯3A3000的两倍,在功耗控制上可以让同样电池容量的设备待机时间比3A3000多出6~8小时。

世界上大部分电脑都逃不出两套体系,“x86-64+windows”,"ARM+android“而龙芯正在完善围绕这颗纯本土自主处理器的软件生态圈,当这套体系完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

我们的芯片,从内到外,没人可以”卡脖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8392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