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一次作文的课堂上,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长大之后要做什么职业?孩子们纷纷举手上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琳琳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第一个孩子说他长大之后要当宇航员,因为他觉得那样的话很帅。第二个孩子说她想成为一名老师,这样就可以认识更多的好朋友了。
到琳琳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会,然后跟老师说:自己也想成为一名老师。老师问她为什么,她告诉老师有同学说了,她也是这么觉得的。
这个现象,相信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遇到,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跟随别人的脚步,有时候他即便是确定了,也会犹豫不决甚至怀疑自己的判断。
这种"人云亦云"的现象是因为孩子缺乏自己的主见,培养判断性思维很重要。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和客观评价的能力和意愿,它不被感性和无事实根据所左右。
批判性思维不仅需要逻辑能力,拥有其他能力和性格倾向也很重要。
批判性思维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 首先,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孩子提升自我反思的能力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孩子要对老师和父母"唯命是从",老师说的话就是权威,不允许孩子的任何反驳。但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别人说的话就一定都是真的吗?传统的文化观念真的适用于现代社会吗?
比如说传统观念里的"百善孝为先",到了当今社会里真的是正确的?
我们来看一则新闻:男子多年的"愚孝"导致自己入狱。母亲因为争执失手打死自己的儿媳妇,男子为了不让自己的母亲入狱受苦,竟包庇母亲的罪行,最终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很明显,男子一味的包庇只是"愚孝","百善孝为先"并不适用与当今社会。
再比如,老人们常说的,流鼻血的时候要仰头,这样才能更快地达到止血的作用。事实上,"仰头止血"只是让流出来的血回流,并且堵住了你的鼻腔,造成呼吸道堵塞而已,并没有止血功效。
所以学会"批判性思维"的孩子能够自我反思:别人说的这种是对的吗?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呢?让孩子变得有主见,有想法。
一次课上,老师要告诉同学们"1+1=2",却在黑板上写成了"1+2=2"班里面只有极少数人敢举手告诉老师她写错了,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判断,知道老师也会犯错。而其他人也只是人云亦云,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 其次,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具有批判性思维孩子善于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不同,并且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就像老师说的"树叶是绿色的,大地是褐色的,太阳是红色的",有自己判断的孩子就会自己去观察。
他们会发现,树叶不一定是绿色的,也有黄色和红色,比如秋天的树叶和秋天的枫叶;大地也不一定都是褐色的,下雪之后就会变成白色的;太阳早上的时候是黄色,下山的时候才是红色的。
孩子养成了观察的习惯,也会有了自己的一些判断,不再是人云亦云了。
- 最后,批判性思维能够更好地锻炼孩子知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对于今天学到的新知识,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去分析和作用。判断性思维,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分析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试着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去。
以前班里的男同学都喜欢自己只做一些小的灯泡,一连接干电池灯泡就会亮起来。那时候特别崇拜他们,明明书里面给的就只有一张电路图,老师也没有教我们具体的制作方法。
后来才明白,他们只不过是自己研究了一下,把那张电路图变小了,其实里面的原理也没有变。
知识学得再多,不会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也是徒劳的,对知识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 第一,少下结论多交流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注意不要使用"不对""不允许"这样具有绝对性的语言,不要直接地告诉孩子"你这样是错的"
这种做法只是让孩子直接地去接受父母的定论,没有给孩子留下独立思考的机会,父母的做法直接代替了孩子思考,这样不容易让孩子形成自己特有的"批判性思维"。父母应该要学会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究。
一些父母看到孩子在马路上玩耍的时候,都要直接告诉孩子:"不要在马路上面玩耍。"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并不能让孩子知道他不能那样的原因自己后果,下一次他自然会选择在马路上玩。
父母可以告知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不能这样。
"马路上有很多的来来往往的车辆,你如果在马路上玩的话会怎么样呢?"知道了原因,孩子也会知道了这样做的后果,从而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 第二,对于孩子提出的"为什么",家长要耐心、客观真实地解释
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遇到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我要吃饭?为什么我要睡觉?为什么要吃蔬菜和水果?
面对孩子的疑问,很多父母会选择随便敷衍过去,这种敷衍,不利于孩子培养探究事物的习惯。尽量客观真实地去解释,不仅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知识面,还有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如果自己是真的不知道,也要告诉孩子自己不知道,并邀请孩子一起探究答案。
父母是孩子与客观世界最早的桥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认识世界,是每一个父母的责任。
小时候,每个孩子都会问自己的父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也不知道要怎么解释,便只好找个理由告诉孩子:你是爸爸妈妈在路上捡的。
所以大部分孩子在小时候对自己的认知就是:我是捡来的。等到长大了才明白:原来我不是捡来的,而是自己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
- 第三,正视孩子的质疑,学会欣然接受。
随着孩子的成长,会对父母的要求甚至是外界事物产生质疑,父母可能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会觉得不愉快。但如果你真的想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这个时候的你应该觉得高兴才是。
孩子的质疑,让你通过各种方法去让孩子相信自己,也会让家变成一个民主的家。你也必须去审视自己,需要跟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寻找答案,甚至在面对孩子的质疑时你要做出合理的让步。
- 第四,允许自己的孩子说"不"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查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对2~5岁有强烈反抗意识的100个孩子,跟其他一百个没有反抗意识的孩子做了对比。
结果他发现:敢于反抗的孩子中有84%人长大后意志力坚强,都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和判断能力,而那些不具有反抗意识的孩子,只有26%的人后来表现优良,其余的人长大后都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事情也没有自己的主见。
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遇到事情的时候能有自己的主见,不要人云亦云,那么在孩子表达了跟自己不一样的意见的时候,请把那些打击和批评的话咽回肚子里去,更不要口若悬河地跟孩子讲大道理,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的是来自家长的鼓励,家长的肯定可以让他们长期保持自己的独有的想法和思考能力。
但是也不是说孩子的想法就都是要鼓励的,对于孩子有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家长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去帮助孩子分析,也记得要表扬孩子独立思考并且勇于表达。
毕竟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有自己独到的想法。
养育孩子就像是等待一朵花的绽放,急不得。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让孩子不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想法,是每个父母都期望的,用心培养,积极引导静待花开之时。
我是小D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7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