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走进基层信访局】县信访局来了3名“特殊”求助者,怎么回事?

【走进基层信访局】县信访局来了3名“特殊”求助者,怎么回事?

异国他乡、语言不通

当外国人在中国遇到纠纷咋办?

前不久,浙江省三门县信访局

来了3名“特殊”的求助者……

和3名求助者一起过来的还有一名中国翻译,他向工作人员介绍道:

从事信访工作十几年的“老娘舅”李敏第一次接待外国友人。经初步了解情况后,他深感事情的重要性,和往常一样一边热情地倒水让座,一边向局领导汇报。考虑到语言交流问题,局长陈方康立即与县外事办联系,并将这一信息报送相关部门。

问清来龙去脉 寻找解决方案

据翻译描述,2018年8月份,这3名外国友人和三门一公司签订了一份总金额为26260元的货物买卖合同,已支付全部货款,但还未收到货物。他们这次来中国想借机查明原由,可多次拨打该公司业务员谢某的电话,一直联系不上。人生地不熟的他们,临时找了一名翻译。经过四处咨询打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信访局,寻求帮助。

在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三门县信访局工作人员分头与公司所在的海游街道以及县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对接,通过多种途径,联系上了供货公司的业务员谢某,并约定第二天上午协商解决。

跨越沟通障碍 倾力解决问题

第二天上午,双方准时到达县信访局接访大厅。由当天值守接访的县政协副主席胡文明牵头,县信访局、县外事办和海游街道的工作人员一起参与协商调解。为了便于沟通交流,县外事办专门请了翻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交流、多方沟通,事情的原由进一步明朗。原来,外国友人临时聘请的翻译对事情的转达表述稍有出入,业务员谢某曾先后发过两次货,后因有一部分是外地调拨,造成货物未到达。经查证计算,尚欠价值14947元的货物。双方商定,由谢某当场补足巴基斯坦友人的货款。

拿到谢某刚刚从银行取出的尾款,这几名外国友人激动不已,不停地道谢,并热情地邀请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调解无国界 温情处处在

当外国友人在中国遇到困难

同样能感受到信访部门带来的温暖


(推荐单位:浙江省信访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7686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