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角逐奥斯卡 | 中国选送3部未能入围初选,是对手太强还是我们太差

角逐奥斯卡 | 中国选送3部未能入围初选,是对手太强还是我们太差

2020年1月的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奖(原最佳外语片)初选提名于这周公布,中国本届选送:内地《哪吒之魔童降世》、香港《扫毒2:天地对决》、台湾《谁先爱上他的》,均没能入围初选,实在是让心心痛。

不过每年那么多部来自全球各地的佳作,奥斯卡外语片奖也就只有5个提名名额,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那么今天就带领大家看看,到底是哪几部“劲敌”~

《寄生虫》韩国


先来说说《寄生虫》,影片导演为奉俊昊,此前代表作:杀人回忆、母亲、汉江怪物、雪国列车,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棒的导演,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在内地的热度不小,从今年8月开始引爆了一阵热潮。

在国外电影节中也是口碑持续走高,该片目前豆瓣有近49万名网友打分,综评分为8.7,美国Metacritc网站上收集的25家主流媒体给《寄生虫》的综评分是92分,烂番茄网上130家媒体给《寄生虫》打出的新鲜度更是100%,应该是稳稳的会跻身最终提名名单。

影片是一个精心构思,多重反转的社会寓言,深挖“阶级鸿沟”的议题,其中结构性的大量匹配剪辑手法,在形成强烈对比之余,又通过这一手法来铺排线索,形成剧作悬念。

《痛苦与荣耀》西班牙


西班牙“选手”《痛苦与荣耀》在本次竞赛中综合实力跟《寄生虫》不相上下。该片同样是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得奖电影,老牌明星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凭借该片荣膺戛纳影帝。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大师佩德罗·阿莫多瓦。

这是阿莫多瓦第三次代表西班牙竞逐该奖项了,此前的《崩溃边缘的女人》、《对她说》纷纷入围,其中《对她说》更是直接拿走了第7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可以说是胜算也很大。

影片依旧是熟悉的阿莫多瓦,包括戏中戏的嵌套,模糊真实虚构的界线。童年和老年两条线平缓交替,毫不掩饰电影的自传性质,选材竟是些跨越数十年的和解:和母亲,和演员,和助理,和情人.... 导演个人的人生回忆被从容、引入、含蓄、抒情地表现出来,真挚,朴素,精致。

《被涂污的鸟》捷克

电影由小说改编,原著小说被称为黑色文学的经典,被《时代》周刊评为1923年来最好的一百部英文小说之一。1965年初版于美国,刚问世便引起轰动,同年获法国“最佳外国小说奖”,作者耶日·科辛斯基的生平充满神秘与传奇,他是“二战”大屠杀中的幸存者。

这是部很虐心的电影,但却是非常严肃的史诗感的巨作,讲述了大众偏见的可怕,以及人类对同类的残忍,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一个犹太男孩的残忍。每一帧画面都是触目惊心地荒凉和绝望,即使是一片洒满阳光的田野也充满了威胁,画面里的人毫无例外地几乎都泯灭了人性。

电影黑白画面的质感很容易联想到六七十电影大师的大手笔,然而导演却不是沉溺作者影像的风格制造者,尽管影片对白很少,却能在诗意的空镜头以及象征性画面构图里流露出阴暗压抑的主题。

《悲惨世界》法国


此《悲惨世界》非彼《悲惨世界》,电影讲述的是刚从瑟堡来的斯蒂芬,加入了巴黎93省圣德尼的“反犯罪特种部队”。在一次出警的行动中,局面变得不可控制,而这个事件意外地被一架无人机记录下来,进而引发了更为剧烈的冲突。

很难想象这只是处女作,所有演员表演得浑然天成,视听都太生猛了,可谓惊心动魄。这部《悲惨世界》其实改编自导演两年前的同名短片,长片的基本情节上没有太大变化,而在人物刻画和细节上更为详实。

看完影片实在感觉到,从雨果的年代至今,世界还是那个悲惨世界,报复只能以报复回答,暴力的结果只会是更多的暴力,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使得哪怕执法者也会忘记外来者也该有基本的人权。

《蜂蜜之地》北马其顿


这是一部历时三年所呈现出来的记录片,在马其顿偏乡,一个几乎要被遗弃的村庄,主人公喀迪丝守着盲人的母亲,面对大自然,日复一日重复着简单却又有秩序的生活。

后来秩序被打破,她与自然原本的共生关系也被迫发生改变,始终保持冷静、客观、疏离的拍摄团队,采取他者视角、观察视角,用影像纪录着喀迪丝的日常生活。

影片自然曦光与幽微烛照辉映大地,喀迪丝的身影,纤细,浪漫,明媚,无穷尽。而在被诗意笼罩的镜头下,是纯粹且克制的表达。

《高个儿》俄罗斯


戛纳新宠儿康捷米尔·巴拉戈夫(Kantemir Balagov)的第二部作品,浓重艳丽的色彩依然是视觉风格的主导,再加上极其细致工整的美术布景,令人物角色犹如行走在一幅幅油画之中。

题材选择相当大胆,在沉重的俄国战后历史里挖掘出鲜为人知的一面,尽情揭露人性中令人发指的丑恶,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难以磨灭的肉体与心灵创伤。

当战争结束,伤残士兵何去何从,战后的重建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无比光明的背景板,而他们只是前景的静物,被漠视、遗弃,甚至成为了国家的负担,现实其实是很残酷的,但是仿佛你不去承认这种残酷,它就不是残酷的。

《大西洋》塞内加尔


《大西洋》是极具美学价值的一部电影,与《燃烧女子的肖像》是同一位主摄影师,却拍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影片通过三个人物,转换视角独特,摄影风格突出,海的运用虽说是作为背景,但一直流经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影片整体并不拘泥于生活的困苦和追凶的悬疑,而是借助配乐和音效的处理,生成节奏直接推动故事的发展,场景之间环环相扣,调度与声音相得益彰,如海浪般一波推一波,一路将影像流引向前方,并不时勾带出大海、城市与人的脐连关系,多条线索和多个层次浑然一体。

《基督圣体》波兰


又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导演此前有《自杀房间》、《很高兴见到你》等作品, 影片豆瓣目前还没有评分,IMDB上评分为8.0,烂番茄上给出94%新鲜度。

影片讲述的是20岁的丹尼尔在青年看守所经历的精神转变,他犯下的罪行使他无法申请神学院,在假释后,他被送到木工作坊工作。然而,丹尼尔并没有打算放弃他的梦想,他打扮成一个牧师,以另类的布道聚拢人心。

整部影片采用幽暗色调、苍白的画面,暗示着乱世之下的信仰、道德的沦丧,剧情节奏强,流畅度高,导演讲故事能力很强,演员表演得也很不错,也是值得一看的。

《真相与正义》爱沙尼亚


这部改编于1926年经典爱沙尼亚小说的史诗级电影终于被搬到大银幕上,整部影片也很大程度上终于原著改编,影片长达2.45个小时,但丝毫不会感到无聊,影片关于生命、死亡、家庭和正义,像一部情绪化的过山车,会把你深深吸引住。

影片讲述的是1870年的爱沙尼亚,主人公和他的妻子用贷款购买了一个农场开始他的新生活,但是却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与贫瘠的土地做抵抗,想要个儿子继承家业却接二连三的生女儿,他牺牲了自己的家人、朋友,最终牺牲了自己,但自己想要的东西却怎么的也没有实现。

影片拍摄呈现的画面视觉效果不错,演员选角上也做的非常好,其中最突出的Pearu (Priit Voigemast),他的表演令人难忘。

《那些曾经》匈牙利


这是一部“电视电影”画面上可能没有电影那种质量,但是它的视觉氛围、电影配色、还有音乐都是可以排在前面的,故事讲述的也很扎实,不过对于奥斯卡的奖项来说可能戏剧体验落后一点。

故事梗概是讲述了42岁的奥尔多侥幸从集中营里活了下来,作为幸存者留在布达佩斯当起了医生,过着孤独的生活。但他在医院遇到了一个16岁的小女孩,他们发现了对方有着可以治愈自己的温暖,便开始越走越近。但是随着苏联帝国在匈牙利的崛起,他们这种纯洁而充满爱的父女关系被误解和鄙视。

影片以一个经历过大屠杀幸存下来的小女孩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大屠杀幸存者的治愈过程,影片充满了治愈力量,平平静静讲述了一个温情的抒情故事。

你觉得上面这十部,哪部明年1月可以“大杀四方”?欢迎在评论中留下你的看法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7584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