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匠心物道 | 蒋勋:与飙车的青少年对话,听他们谈速度与死亡

匠心物道 | 蒋勋:与飙车的青少年对话,听他们谈速度与死亡

| 蒋勋 主播 | 桑好想


思维的起点,就是大家对一件事物有“共识”,即使角度不同,但焦点是在同一件事上,而不是各说各话。

——蒋勋

01

与飙车的青少年对话


有一阵子台湾飙车文化盛行(所谓盛行是指媒体报道特别多,媒体报道少不代表不存在),台北市大度路在八口年代是飙车族的圣地,每天晚上排多少警力站岗都没有用。


有一次,我把淡江建筑系的课停掉,对学生说:“我们一起去做个调查。”


《课堂场景》 威廉·H·约翰逊 1946


学生听到不用上课都很开心,跟着我到了大度路,我对他们说:“ 你们跟他们的年龄相仿,请你们每个人采访一个参加飙车的人作为作业,问他们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空间飙车,速度感的追求对他们有什么意义?”


学生后来整理出一个很有趣的比较。参与飙车的人与这些大学生的出生背景不同,多数都没有读到大学,大概都是中学放牛班的孩子。


人在某个方面被放弃之后,会另找方法证明自己。


《流浪者》 乔治·彭巴 1973


大学生会读书,会考试。飙车少年他们则是中学毕业之后就做黑手,在大学生里父母要钱缴学费的时候,他们已经自己养活自己,并用存了几个月的薪水,买了摩托车,作为证明自我价值的所有物。


当他骑着自己买来的摩托车,加快油门时,享受的是一种做自己主人的快乐。


他们根本不在乎死亡这件事情,过程中也真的会发生一些很危险的意外,我们对他们说:“很危险! ”他们笑一笑。前面的年轻人摔死了,后面的人继续冲上去。


《摩托车骑士》 马里奥·西罗尼 1920


这份作业对当时的学生而言很重要,借由采访对谈,使他们对此社会现象有所思索,而不是立刻下判断说: “你看,他们都是些坏孩子。”我相信很多父母会这么说,但这个说法对于整个事件没有发生检讨性的作用。


如果孩子只是坐在妈妈的车上,被告知:“你不要学他们。这个小孩不会有思维。如果他走出车子,和飙车的孩子对话,思维就产生了。


我的意思是说飙车的孩子应该有机会受更好的教养和教育,而这个坐在车里的孩子也应该要有一点飙车的生命力。因为它变成两极了,在两极状态之间,愈向中间靠近,思维愈有可能发生。


02

结论让思维失去意义


从极端的两边向中间靠近,就是黑格尔说的“正反合”,正与后是两极,你提出一个最右边的看法,我提出一个最左边的看法,最后两者相合。


《对立》 维克多·布罗纳 1937


正反合是一种辩证法,从希腊的逻辑学慢慢演化出来,是我们的教育中非常缺乏的一种训练。当前的教育仍是以考试为导向,而试题上是非题、选择题愈来愈多,学生不需要思辨,整个教育系统也没有耐心让一个受教育的人不会立刻下结论。


所有的考试都是立刻要有结论的。可是这个结论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前面讲的,邱逢甲到邱逢丁,没有意义,没有思辨的过程。


《圣母的教育》 乔治·德·拉·图尔 1640


思辨的过程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在做周密的思考前,不会立刻下结论,他会从各种角度探讨,再从维论的过程中,整理出自己的想法跟看法。


相较于儒家的结论式教条,庄于提供较多的思维可能。庄子是一个喜欢玩的人,思辨能力都比较强。所以现在西方教育常常要儿童在游戏里学习,因为游戏本身就是思辨的。


《游戏》 阿尔布·安克尔 1866


解开九连环是一个游戏,游戏的过程非常让人着迷,最快乐的不在最后解开的时刻,而在思辨怎么解开的过程里面。这种让小孩在玩游戏的过程里,培养思辨能力的教育方式,也是我们所缺乏的。


给孩子结论不见得不好,可是当结论太过急迫的时候,这个结论就失去了意义。


《旧金山街市》 托马斯·金凯德 1994


我想,很少会有父母师长鼓励孩子,去跟飙车的人进行对话。我们思维没有办法进行,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在族群之间划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不一定是代沟,同年纪不同领域的人也有很远的距离,互相不了解。领域跟领域之间的不能沟通,使得社会没有办法进行思辨。


因为思维的起点,就是大家对一件事物有“共识”,即使角度不同,但焦点是在同一件事上,而不是各说各话。


《在草地上》 1912

季娜伊达·叶夫根耶夫娜·谢列布里亚科娃


例如在我这个年龄层的人,工作生活都很少需要用到网络,而我不上网的话,就不会看到在BBS上年轻人发表的文章。当我读到这些过去完全不知道的信息时,我已经跨到另一个领域了。


如果我不上网,我不会知道我的学生里,是不是也有人在“妈妈看不到的地方”穿了环、刺了青。他们不会告诉我,因为我作为“教师”的角色,已经被他限定为“反对者”,所以他们不会找我讨论。


《自我教育的看守》 瓦西里·佩罗夫 1868


如此一来,我和他对于刺青这件事的思维就无法一致。


现在,这种现象很普遍,因为角色被限定而失去讨论的空间。我觉得这不完全是代沟的问题,而可能是因为我们不重视思维的过程,直接下了结论,这种切断性的鸿沟是造成思维孤独一个很大的原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6353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