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印度,就必须抛弃固有的观念,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印度的历史和现状。而当回顾整个印度的历史时,种姓制度这个词汇贯穿始终。可以这样说,印度的文明建立在种姓制度之上,但也因为种姓制度备受掣肘。
印度虽然有接近14亿的人口,足矣为这个国家提供庞大的市场与发展动力,但是在这14亿的人口中,高种姓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只占据15%左右,而低种姓的吠舍、首陀罗却占据了70%的大多数,除此之外甚至还有15%的不可接触之民-达利特。
这部分低种姓的民众长期从事劳作,为印度创造了经济上的奇迹,带动印度GDP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其低贱的种姓,难以从劳作中获得收益,因此无法通过消费带动内需的增长。印度无法发挥国内人口数量的优势,反而被庞大的人口数量拖住了脚步。所以,即便印度早早就在高新技术产业,比如软件方面展露头角,但是底层民众的教育和知识水平无法顺利完成承接。形成了少数高种姓精英掌握知识、财富,多数低种姓群众却处于知识财富双重贫困的社会状态。
印度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处在被统治的过程中,从未形成自己民族内部的觉醒。雅利安人、古波斯人、大月氏人、突厥人、英国人都先后殖民于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好像习惯了被统治。这种奴性思维的固化之深,好像深深刻入了低种姓民众的灵魂中。即便出现了少数几只抬头看到天空的蚂蚁,也被轻易的碾碎,而尸体却被同类蚕食。高种姓和低种姓的差别并不仅仅体现在阶级、财富上,两个阶级之间的思维方式也存在极大的差距。
种姓是印度发展的绊脚石,印度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近年来无论是从立法层面还是政策层面都开始保障低种姓权益,甚至在教育等领域对低种姓人群开始倾斜。但是即便现在的印度宪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到歧视。长达三千年的种姓制度已经深入印度这个国家的骨髓之中,低种姓和高种姓的群体思考问题完全是两种方式。
一家高种姓的主人不会给低种姓的仆人任何报酬,如果他是个好的主人,他会善待仆人,甚至会给仆人的孩子提供教育,但是这种相处的方式却是封建社会时期所特有的奴役方式。
同样的,高种姓的人会认为,现在种姓阶级已经接近消弭,甚至低种姓的人们因为他们的种姓可以享受比高种姓更为优待的政策,可在低种姓的人心中,阶级依然是做不可磨灭的大山。这和现在美国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关系是何等相似。
从古至今,没有哪一场既得利益集团的下台是不经历流血与战争的。印度想要通过和平演变来实现阶级过度,无疑是无稽之谈。如果低种姓民众觉醒,有了争心,那就势必要爆发一场流血冲突。如果这种觉醒迟迟无法到来,那即便政策如何改变,那么低种姓的民众都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终会回归到这种阶层压制的局面。
对于低种姓群众自发产生觉醒,我并不抱有过多的希望,他们选择斗争的方式居然是改信佛教。诚然,佛教讲究人人平等,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基于印度教而建立的,摆脱印度教表面上脱离了种姓的束缚,可佛教讲究今生受苦受难,赎罪忍受,求来世福报,又如何激发民众的斗志。
所以这一点也成为了印度的死穴,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无法推行,就像难以挤破的毒疮暗自生长。一旦被别人抓住软肋,在外界刺激下反而更容易爆发出类似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的事变。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描述的是中华民族。
一个民族总有些东西是不能亵渎的。
天破了,自己炼石来补;
洪水来了,不问先知,自己挖河渠疏通;
疾病流行,不求神迹,自己试药自己治;
在东海淹死了就把东海填平,被太阳暴晒的就把太阳射下来;
谁愿意做拣选的石子就让他去吧,谁愿意做俯伏的羔羊也让他去吧;
谁愿意跪天子跪权臣就让他去吧,谁想不问苍生问鬼神也让他去吧;
斧头劈开的天地之间,到处都是不愿做奴隶的人。
这就是这个民族不可亵渎的东西。
而这,就是印度民众所欠缺的东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5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