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火热背后隐藏了什么?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火热背后隐藏了什么?

在过去的两年中,有关全国“光存储和充电”操作的报道都采用了比较醒目的标题。大量且密集的投放给人的印象是“光存储和充电”的发展似乎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12月9日,湖北省黄冈市首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桩(以下简称“光储充”)在市政务中心公共停车场正式投运。

到底什么是“光储充”?为什么要集中投放?未来将面临哪些挑战?

“光储充”是一种高科技的绿色充电模式,它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光伏系统将其存储到储能系统中,然后为电动汽车充电。它还是对新能源、储能、智能充电的互相协调支撑。

来自储能、光伏发电、充电桩企业的多位从业人员也向记者表示,“‘光储充’目前只是示范运营”,“光储充”还存在着光伏发电并网、电网容量、储能成本高、电池梯次利用不到时候、电动汽车发展不景气、未见政策扶持等众多难题。

盈利难题:一个充电站6年才能回本

随随便便一个“光储充”就得上千万元的成本,光靠发电和充电,至少要6年时间才能回本。

距离黄冈市“光储充”百公里外的武汉市,也于10月16日投运湖北省首座“光储充”。近日,记者在沌口经济开发区创业路的国网武汉公司院内看到了其庐山真面目。

进入院内首先看到的是两个充电车位和1台深圳晟弘电气的60千瓦双枪一体直流充电桩,上面还写着“东风出行指定充电点”。几步之外,还有6个60千瓦国网单枪直流充电桩。

据一位国网工作人员介绍,两个充电点顶棚上安有16千瓦的光伏板,光伏组件为32块500W的柔性薄膜,发电效率可达16.7%,在该公司楼顶,还有64千瓦的光伏板,组件为60块900W的单晶硅,发电效率至高可达19.3%,总共年均发电量可达88000千瓦时。

单枪充电桩旁边为配电箱、变压器柜和储能柜,该储能设备可以储存215千瓦时的电量。在充电桩旁的充电指南上,还表明了充电价格,峰时、平时、谷时的价格分别为1.25元/千瓦时、1.20元/千瓦时、0.90元/千瓦时。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通过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存储起来给电动车充电,6台直流充电机由市电供电,只有这台双枪一体直流充电机是由分布式光伏发电、通过储能装置供电,为一辆普通电动汽车充满电,最快只需45分钟。

“它(‘光储充’)在夜间电价低谷时储能,在充电高峰期通过储能和市电一起为充电站供电,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节省了配电增容费用,增加新能源的消纳,弥补了太阳能发电不连续性的不足,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纪雪洪说。

不过,记者在此充电站观察两个多小时,却未见一辆车进来充电。门卫表示,武汉的电动车本来就不多,充电的大都是东风的网约车,但是这个地方有点偏,来充电的就不多了,该国网员工也表示,目前充电的车的确不多,电站还很难盈利。

对此,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潘永强对记者说:“现在‘光储充’还只是示范运营”,光储和充电站是相辅相成的,也就和充电站数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直接相关,只有当汽车保有量足够大,‘光储充’才有盈利可能。”

国内某智能充电技术设施公司的相关技术负责人汪鹏(化名)表示,现在不管是光伏发电还是充电桩、储能系统的补贴都很少,像交流充电桩几乎没有补贴了,直流桩好一点的得五六万元一个,便宜点的也得三万元左右。

他还算了一笔账,锂电池两块钱一瓦时,要建一个充电站至少要500千瓦时,就得100多万元,随随便便一个“光储充”就得上千万元的成本,光靠发电和充电,至少要6年时间才能回本。

“目前在储能方面行业里还是提倡用梯次电池,但退役的动力电池也就四五年寿命,还没等回本,电池就又得换,现在用的还都是新电池,梯次利用的电池离应用还很远。”潘永强表示,“本身充电桩就没几个能盈利的,再加这么多成本,盈利就更难了”。

难题还很多,解决问题关键在电网

国网作为并网和能源交易的核心载体,并网和能源交易的终端、定价权都在他们那里。

而相对于成本和技术的问题,光伏发电并网问题才是主要问题。

穆晓鹏表示,虽然“光储充”当前还是在示范阶段,但未来应该还是有很大的应用场景,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技术进步后效率不断提高,会逐步产生经济效益。

“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题,且现在还没有接入光储的充电站要接入光伏发电和储能设备,只是审批和标准的问题。”郭超说,另外,并网电价问题以后也必定会导致利益纷争。

从商业的角度出发,汪鹏表示,现在的“光储充”还是属于分布式能源和能源交易范畴,国网作为并网和能源交易的核心载体,并网和能源交易的终端、定价权都在他们那里。因为国网已经建了好几个“光储充”,所以其他相关方如合肥汉星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云南滇中汇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等,这样的民营企业也愿意参与进去。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光储充”至少有36座,2018年三四月份,由国家电网主导的南京市六合服务区、浙江嘉兴的“光储充”投运后,“光储充”便“遍地开花”。仅2018年,全国至少有15座“光储充”投入运营。

虽然“光储充”纷纷投运,但也有不少人并不看好。

“‘光储充’还是要看电动汽车V2G技术,这才是真正的大市场、大方向。”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员胡泽春表示。

V2G是Vehicle-to-grid(车辆到电网)的缩写。当电动汽车不使用时,车载电池的电能销售给电网的系统。如果车载电池需要充电,电流则由电网流向车辆。

汪鹏表示,私家车主的移动储能,V2G是非常重要的单元,技术也不难,但实施起来难度太大了,如果大家都在同时放电、充电,对电网负荷的分配、调整有很大的影响,一到夏天、冬天电网就满负荷运转,很多地方再做增容也很难,再做V2G对电网的影响会很大。

胡泽春认为,充电的需求是肯定会越来越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也很好,但他不认为“光储充”会是一个很主流的模式,“大城市的面积很有限,能够找到很多光伏条件好的地方并不多,而且,这种光伏发电量并不大,光伏和储能系统都不便宜,光伏和储能也并不非要在一起。”

扬子江汽车集团总工程师雷洪钧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技术不是主要问题,目前行业里对“光储充”的积极性比较差,因为原理上“光储充”没有前途,它要求一个配套的标准,这个需要政策支持,而且光伏发电需要大面积的空间,大城市里没有那么多空地。

“也有消息说国家对储能是不做调整的,不想让储能去消纳光伏、风电产生的过剩,光储充不被看好。”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人员说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5611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