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吧。作为中国历史首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刘邦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从亭长到沛公,再从沛公到汉王,最后从汉王到皇帝,刘邦经历了无数的败仗和险境。
而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是楚国大将军项燕的孙子,可谓是声名显赫。并且项羽一生中也没有打过什么败仗,从巨鹿之战开始,项羽可谓是战无不胜,他的军事才能让各诸侯闻风丧胆。但是就这样战无不胜的项羽却败给了打过无数次败仗的刘邦,最终兵败自刎于垓下。
那么刘邦是如何能战胜项羽的呢?
一·、刘邦的驭人之术
刘邦虽然是平民出身,但是有着极强的领导能力和交际能力。当他还是泗水亭亭长的时候,就结识了一帮以后为他拼搏卖命的好兄弟。如卢绾,樊哙,周勃,夏侯婴等人。
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所以两人自小就交好。有一次刘邦为帮卢绾还赌债叫追债人拿自家的耕牛,这也使得卢绾对刘邦很是感激。樊哙最初以屠狗为业,后来也是与刘邦相交较深,后来一直追随刘邦,成为了刘邦的心腹猛将。
周勃和夏侯婴也刘邦从泗水亭带出来的得力干将。有一次刘邦在与夏侯婴玩笑时误伤了夏侯婴,后被人告发。根据当时秦律,私自持械斗殴伤人是重罪,刘邦否认,夏侯婴也否认,于是刘邦被关了一年多,遭受了数百鞭笞后,因夏侯婴的证词免除重责,这也使他和夏侯婴的关系更加深厚了。
后来刘邦做了亭长,与沛县的官员都有些交情,因此刘邦也结识了萧何和曹参等人,萧何擅长内政后勤,曹参擅长军事。这两个人都成了刘邦的得力助手。后来刘邦押送壮丁去骊山修陵,因为误了工期所以私自放了壮丁,这也是大家对刘邦很感激敬佩,跟随刘邦在芒砀山,在此期间刘邦发挥了很好的领导能力,他制定规则,对跟随他上芒砀山的人进行任用和约束也使得这些人对他都很佩服。
到了陈胜吴广起义,刘邦响应与萧何里应外合击杀县令,占领沛县为沛公。期间领导有力,刑罚分明,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敬佩。
对于部下,刘邦向来都是以恩威并施,以法度治理和约束。所以他有治理内政的萧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点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他不仅了解每个部下的才能和缺点,更会很好地将他们扬长避短。
张良原是韩相之子,为了复兴韩国才不肯留下,韩王成死后追随刘邦,韩信曾在项羽手下当过多年士兵,但一直都得不到重用,后投入汉营,在萧何引荐下拜其为大将军。陈平原为项羽手下一谋士,但多次献策未果,也投入汉营,后来献策将项羽唯一谋士范增逼走。
为了让韩信和彭越出兵攻打项羽,刘邦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分别封项羽和彭越为齐王和梁王。后来又为了策反英布攻打项羽又许以淮南王。
二.刘邦与项羽处事风格的不同
项羽虽然名声很大,但是实际年龄却要比刘邦小十五岁,而且刘邦是从亭长做起,处世经验丰富,所以在为人处事方面,项羽就要比刘邦稚嫩很多。
首先刘邦和项羽追求的政治目标不相同。项羽单单只是为了追求恢复楚国,恢复分封,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向前发展的趋势的。而刘邦追求的政治目标则不相同,刘邦是为了追求天下。
其次项羽在对秦的做法没有刘邦老练成熟,在反秦义军起义时,楚怀王曾经和各位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在刘邦遇到较小阻力进入关中后,与当地民众约法三章,等待项羽来。但是项羽一来就烧秦的宫殿,再加上前面坑杀秦的降卒,使得项羽彻底失去了关中地区百姓的民心。
再者就是对于各诸侯,项羽分封不均,导致各诸侯不满,所以后面各诸侯才会不断骚扰项羽,使得项羽兵疲马乏。而刘邦则是先拉拢后讨伐的政策,如对魏王豹的做法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最后是公然诛杀义帝楚怀王,这不明摆着就是要公然和各诸侯做对吗,项羽这一举动给了刘邦讨伐项羽的借口,楚国人对自己君王被项羽所杀很悲愤,这也使得他失去了楚国百姓的支持。
所以项羽和刘邦在政治上的成熟程度显而易见。
三.刘邦与项羽不同的政治性格和政治战略
在刚进关中时范增曾劝项诛杀刘邦,但项羽在政治上的妇人之仁和道义让刘邦成功逃脱。所以在我看来项羽肯定是一个好将军好朋友,但绝非是一个好的政治家。
这次放刘邦走其实就是放虎归山,这次以来也让刘邦逐渐壮大起来。而刘邦在与项羽划分天下后,趁项羽兵疲马乏,果断给予项羽致命一击。这也是二人政治性格的差异。
再者就是项羽对时机的把握不如刘邦。项羽分封完诸侯后,没有想到建都秦的咸阳,反而返回彭城建都。彭城易攻难守,并且不利于统治其他地区,后来也是因此被齐国田横不断骚扰,浪费其精力,而刘邦受封巴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迅速占领了关中。这也使刘邦有了根据地的基础,为刘邦抗衡项羽提供了保证。
刘邦虽然屡次败给项羽,但刘邦依然保其根据未失,依然可以征兵纳粮和休养生息,这也使刘邦认识到根据地对自己的重要性,而项羽则是经常劳师动众,征战四方,所以将士们疲于奔命,并且粮草也跟不上,所以决战失败。
战略伙伴的重要性。在刘邦和项羽的四年楚汉战争中,项羽一直是孤军奋战,而刘邦则是联合可联合的力量来抗衡,最后使得孤军作战兵败而死。
结语:二人性格差异影响楚汉之争走势
总结来说就是,项羽虽然多次战胜刘邦,但是在楚汉两大阵营主要决策者的性格就影响了两大阵营的胜败。项羽在战役上虽然赢了很多次,但是在决策上却输了很多次,这也使导致他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
所以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的性格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成败了。项羽虽然有将军的气魄和勇气,但缺乏政治上的果敢和狡黠。
这也使说项羽为什么是一个好将军,但不适合做一个统治者。而刘邦虽然军事才能不如项羽,但是在为人处事方面要强过项羽不少,具有了政治家的谋略与权术。
所以最后几乎未有败仗的项羽输给了败仗无数的刘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5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