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就应有孩子的样子,“儿童成人化”不利于成长别“拔苗助长”

孩子就应有孩子的样子,“儿童成人化”不利于成长别“拔苗助长”

纯原创文章,版权归“啵妈育儿”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穿着成年人样式的衣服,说着成年人耳熟能详的句子,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在信息飞速传播的现代生活中,孩子接触世界的方式有很多。成年人的世界让他们感到新奇,成年人的观念也在不断对他们的心灵造成冲击。

很多时候,孩子无法分辨一些信息是否对自己有利,只是因为觉得好奇便去模仿,这让他们陷入一种畸形的成人化状态中。

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变成大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孩子的成人化无异于一种揠苗助长,孩子过早的盛放,或许也会过早的凋谢。

有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幼儿中独生子女的心理严重成人化,儿童生活受到成人价值观影响较为突出。从调查报告中,或许我们能意识到儿童成人化背后的真相。

一、孩子为什么逐渐走向成人化

  • 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

为了让孩子在人生最初的道路行能够跑赢更多的人,很多家长采用急功近利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给孩子报上十几个兴趣班,强行帮孩子补习未来要学到的知识。只要是家长认为对的事情,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学会。

其实这种方式与揠苗助长无异,在高压之下,孩子丢失了他们的童年,过早的参与到成年人的竞争中去,这是他们变得成人化的一个根本原因之一。

  • 孩子无意识的模仿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有时候,他们会无意识的去模仿家长的行为。比如,女孩子可能会模仿妈妈化妆、穿漂亮裙子的行为,男孩子可能会模仿爸爸吸烟、刮胡子的动作。

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模仿行为很有趣,不会加以制止,这也让孩子的模仿逐渐升级,变得越来越成人化。

家长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从童年出走,有了成人化的苗头。

二、孩子的哪些行为表明他们已成人化

  • 说成年人说的话

语言上的成人化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标志,具有成人化特点的孩子不再用孩子的语气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如同一个成年人般“高谈阔论”。

他们与家长讨论的话题不再是自己的玩具,而变成了成年人的情绪问题、成年人的行为问题、社会上的热点话题等等。

如果家长不注意管理自己的语言,孩子还可能脱口而出一些脏话、或者是说出一些不属于他们年龄段的客套话,表现的像个小大人一样。

  • 做成年人做的事

孩子想参与到成年人的世界中,他们就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吸烟、喝酒,这就是一种成人化的表现。

孩子的思想发育尚不成熟,他们很容易被身边的人和事物影响,他们的好奇心也非常的强大,很容易将错误的模仿带到自己的生活中。

  • 穿成年人穿的衣服

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穿一些成年人款式的衣服,或者让孩子参加一些模特表演,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自己这样穿衣服会得到认可,穿衣慢慢变得成人化。

我们在选购衣服的时候,会发现商场有专门的童装区,因为孩子的衣服面料和成年人不同,款式也有很大区别,如果盲目的将这二者混为一谈,孩子将失去他的童真,过早有了成年人的模样。

儿童成人化的弊端是很多的,过早的成人化让孩子失去了童年应有的乐趣,进入了错误的生长程序,告别“儿童成人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三、告别“儿童成人化”,让孩子的童年回归“童样”

教育家卢梭说过,“我们对儿童一点也不了解,用我们的错误观念进行教育,越来越走入歧途”。

确实如此,孩子的盲目和家长错误的观念共同造成了孩子过早成人化的局面,家长需要走出教育的误区,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的童年回归。

  • 纠正错误模仿,守护孩子天真

当孩子陷入错误模仿误区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这种纠正不是说家长用强硬的态度遏制孩子,而是要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比如孩子学着成年人的模样拿起了口红,家长要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不适合她,告诉孩子妈妈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如果孩子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孩子的很多行为在家长看来确实很可爱,很有童趣,但是放任不管的态度只会让孩子的模仿行为变本加厉,因此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一看他们是否已经有了成人化的苗头。

  • 注重兴趣开发,切忌揠苗助长

孩子的兴趣会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家长要善于发现,如果孩子有绘画方面的天赋,家长可以为他报一个绘画班,如果孩子音乐领悟能力好,可以培养他这方面的才能。家长要懂得因材施教的道理,不要把所有知识一股脑的灌输给孩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发现孩子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培养,既能让孩子收获符合他们性格的教育,又不会让他们在形形色色的兴趣班中迷失自己。

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家长可以多问问孩子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不要用逼迫的方式强行灌输,将孩子过早的扔进成年人竞争的漩涡中。

  • 树立良好榜样,注重以身作则

从孩子的言行中,可以看见家长的影子。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孩子太多可以模仿的素材。

家长在回家后,不要将太多工作上的事情带到家中,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工作上的是非。家长可能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将孩子当成朋友的一种方式,但是时间久了,孩子会无意识的将这些言行带到自己的生活中。

另外,家长在孩子面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不要说脏话、不要翘着二郎腿吃饭,在空余的时间,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释放天性,不要整日与电子产品作伴。

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空间,家长不要让这些空间被“成人化”缩小。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释放天性,活在当下,还他们一个有模有样的童年。

你的孩子有成人化的表现吗,是从哪些行为体现出来的呢,面对孩子的成人化,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我是啵妈,一位高级育儿师同时也是一个3岁宝宝的妈妈,关注孩子成长的那些事,让养儿育女变得更轻松,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记得请关注我。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3839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