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欠薪、权斗…我选择做一个主动离职的“私募产品经理”

欠薪、权斗…我选择做一个主动离职的“私募产品经理”

在某私募公司任职的一年多时间里,作为行业小白,我本着多学习多积累的目的,想在公司有一席之地。结果,经历几轮私募团队内耗与竞争,我败下阵来,最终“主动”离职。

文|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BLING

· · ·

去年到现在,私募这个被外界评价褒贬不一的“金融网红”频繁占据了整个行业的头条热点,许多家机构前后里外都疯狂地上演了“私募无意(义),投资无情”的戏码。

当泡沫散尽后,一切变化似乎说不清是在意料之内还是意料之外,我只想简单地记录下“是我非我”的故事。

1.

/ 内斗的老板,复杂的私募 /

我的前任公司是上海的一家著名私募,就叫他VS公司吧。

顾名思义,公司里分为两大复杂派系,分别是V老板带领的V梯队,领导资产端平台,也就是基金产品的“生产者”,

和S老板带领的S梯队,控制财富端平台,也就是基金产品的“销售者”。

V和S注定相对立,他们各自分别控制着十多家子公司。

这家私募以房地产金融服务起家,辉煌的时候,它位列于中国房地产基金前二十,是许多知名房地产开发商的亲密伙伴,管理资金规模达几百亿元以上。

虽然V梯队老板和S梯队老板明争暗斗有很多套路,但是金融大鳄们的爱好是相同的,那就是——信风水。

人们常说锁水锁财,财源滚滚,公司门口布置的聚财水池落成时,倒是看见平时素来面和心不合的两个老板和和气气站在一起拍照留念。

另外,高大上的办公地址是金融公司的标配,尤其是服务于土豪客户,也就是所谓高净值人群的私募基金,门面的讲究更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位于浦西的高端写字楼、坐拥外滩江景的典雅会所、大几百万的奢华装修撑起了公司有腔调的皮囊。

我是V梯队招聘进来的,却被安排服务于S梯队。

当时进公司的时候我还是个私募小白,都说私募能捞钱,坦白讲我只是想摸清私募基金产品的门道,了解基金产品募投管退的运作全流程,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度,不再游荡于圈子之外。

至于赚钱方面,其实我并没有想太多。以文案的岗位入职时,我的工资还没有过万,而那些风光的投资总监们,年薪早已轻松超过五十万。

为了避免在V梯队和S梯队之间站错队的问题,我的做事原则变成了“既来之则安之”,少浪费精力在人际关系上,不刻意表现,不争强好胜,收起梦想和野心,混不混得上去不重要,能升职当然最好,加薪才是王道。

2.

/ 机遇与变数 /

机缘巧合下,我和V梯队的文案同事互换调岗三个月,基于岗位需求及内部调整,重新回归S梯队后,我便捡了运气从小文案升职成为产品经理。

我满心欢喜地以为,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跟进项目了,我也可以设计基金产品了!

但是,我并没有考虑到工作的难度,因为没有丰富的经验,也还未完全具备相应的投研分析能力,不但要直面客户的质疑,还要同时兼顾文案的工作,经常被leader和客户问得哑口无言是那时的常态。

不过,即便工作量加倍,我也乐在其中。

私募市场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当然,收益回报高的项目也轮不到我们来操作。然而,出去谈判的过程中,我见到最普通的怪现状是——每家合作机构都号称不缺钱,可谁都不愿意掏钱。

简而言之,他们其实都是来要钱的。

大家都习惯了到处忽悠吹牛,企业也是要塑造“人设”的。哪怕在酒桌上谈的再好,只要谈到利益分配的时候,各方立刻开始变脸表演,冷漠地罗列出刻薄条件。

可惜,我只是一个“花瓶”,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项目上,我都没有话语权。我不负责找项目,也不能随意认可或否定某个项目,我需要严格按照上级的指示听话做事。

日常工作方面,“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切执行以VS集团两个梯队最终拍板的结果为准。

管理层有他们自己的考量,尤其是企业/项目(底层资产)的真实情况,况且信息不对称在公司内外都是很普遍的现象。

老板偶尔会深更半夜抛来一个项目,尤其是催得紧的时候,周末通宵加班也要把材料赶出来。

在VS集团,单个项目从素颜到层层滤镜美化,也就是经历立项、投决、签约再到最终包装成基金产品上线,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周期过程。

按照惯例,每周集团总部都会安排例会来进行项目审核。提出例如“我们跟谁合作?”“集团能分到多少收益?”“投资方案和退出方式是什么?”“风控措施都有哪些?…”等一系列股权投资涉及的复杂问题。

从综述开始,每个项目分配5-10分钟时间,各个业务部门的投资总监排排坐,分别在会议上向V和S老板汇报项目情况,老板也会当面反馈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相信大家都清楚,老板可能只问1%,但你必须准备200%。同时,可能你准备了两周的汇报PPT,最后老板的一句话就能把你认为的优质项目毙掉。

我呢,在会议上是个默默无闻的聆听者角色,仔细观察老板的情绪,认真记录下老板质疑的问题,时不时望着天花板上的计时器发呆。

能被推到产品经理的位置,我也学会了忍耐、妥协和服从。评估项目好坏方面,据理力争是没太大用处的,高管们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和评判逻辑,我必须硬着头皮积极配合。

他们在外喝酒拉关系,讲“低风险、高收益率”的故事来开辟绿色通道。项目搁置、合作终止、产品下线……基金成立和募集过程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意外,有次,一张小小的交易结构图竟然修改了五遍,随后导致全部的产品材料都要调整重做。

经手了十几只基金产品后,我一面焦虑,一面试着调整我的心态,我不奢求自己能在产品运作体系中产生什么影响力,我不是能力出众的稀缺人才,我明白我需要沉淀和积累经验。

资本经营与私募投资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暗箱操作,融资并购的方方面面都极有可能违规或不符合监管标准,幕后交易也存在着重大违约风险。

正如VS集团表面的圆润和浮夸掩饰不住它正面临的内忧外患。进公司接近两年时间,我发现VS集团并没有“得士卒之心”。

在VS集团,老板们喜欢名校镀金的帅哥美女,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很差,组织架构冗余不合理,各业务部门整体效率低下,平行部门权责分配重叠。

V梯队和S梯队各自打着小算盘,协同合作乏力,两股势力喜欢在内部执行流程上互相羁绊,致使各个子公司之间沟通成本极高。我想在合同上盖个章都要等一两周流程走完才能拿到。

逐渐地,伴随着募资寒冬到来,VC/PE市场惨淡,每家机构都如坐针毡。

紧接着,私募行业在2018年下半年引爆金融理财话题的热搜:涉嫌集资诈骗,多家私募机构暴雷,实际控制人失联,逾期无法兑付的黑洞持续扩大,人心惶惶,各类花式骗局的揭露触动了投资者和监管层的底线。

3.

/ 容忍与自由 /

这种局势下,VS集团也免不了被殃及。

世事多变,乱象是常态,“募资难”是大环境的通病。V老板和S老板似乎都进退两难。去年年底的时候,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不再稳健,资金周转困难,关联的基金产品和房地产项目也危机四伏。听闻一些风声传言,我和同事们也十分担忧公司能否兜得住风险。

果然,连续几个月的工资延迟发放搅乱了军心,集团屡遭投资者投诉,投资的项目也卷入争议漩涡,流言传得沸沸扬扬。

我好不容易参与到各式各样的产品中,到头来手头的工作全部暂停,老板们也吩咐下来,变卖家当(资产)才是重中之重。

麻烦将至,V梯队和S梯队的矛盾激化,甚至愈演愈烈,互不退让,谋划着通过“分手”获利,原本安份的我们夹在中间更不知该如何是好。

冰火两重天。仅仅一两个月时间,大批同事相继离职,公司不安升级,经营降级。VS集团管理层没有作出任何官方解释,也没有出面回答相关的疑问。

欠薪听起来是可怕的,所有留职的同事都被困扰着,对于集团不负责的行为感到恼火,而我被稀里糊涂地调来调去,心中也有了不满和郁结。

巨大的阴霾下,情况进一步恶化,为了节省成本与开支,几个办公场所接连退租,电脑经常断网,洗手间限制用纸的供应,停止申领办公用品,出差和寄快递的费用要自行先垫付再申请报销;部门先后合并,间接劝退中后台员工,员工自购的基金产品无法兑付,工资和佣金继续拖欠,被迫离职也没有赔偿,仲裁接踵而至…真是既残酷又令人寒心。

半梦半醒中,我也亲眼见证了公司突如其来的困境,这绝对是外人想象不到的场景和感受。我们都忍不住感叹:“VS集团犹如一个高富帅变成了落魄小子,除了面临几轮财产纠纷,还要处理豪门恩怨。”

毕业五年,一路晃晃荡荡,我是个努力的产品文案,我不是个合格的基金产品经理。

从去年年末的危机以来,我一直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在公司坚持着,期盼它能随着市场的回暖而重获转机。

面对同事一个接一个地离开,绝地求生让我备受煎熬与折磨。我知道频繁跳槽并不是一件好事,况且我的资历不够,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很不乐观。

4月底,我终于下狠心递交了辞职申请。大胆裸辞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我非常感谢VS集团为我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改变、成长的平台,我已经进步了许多。

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为当时的毕业生贡献过一个方子:“你总得有一点信心。”他在页尾写道:“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愿VS集团能在江湖风波后找到合适的自救途径,愿与我相似经历的金融人能在悲观失望后打起精神迎接新的挑战。

残酷的竞争事实和令人窒息的求职压力也教育了我,不要再沉醉于私募资本的肆意狂欢中,我应该意识到,唯有精进自己,不惧怕变化,给自己迭代升级,才能保住职业饭碗并重塑真正的岗位价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305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