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跑马拉松,施一公成绩比我好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跑马拉松,施一公成绩比我好

12月22日上午8时,广州农商银行·2019广州黄埔马拉松赛(以下简称“黄马”)在黄埔区绿轴广场鸣枪开跑。四位院士现场鸣枪助跑,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名跑者亮相广州科学城最美赛道,全马选手一路向北奔向中新广州知识城。

本届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办,黄埔区体育局、广州中体体育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广州农商银行冠名赞助,广汽本田官方合作支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金牌赞助。

赛事口号为“奔跑黄埔,逐梦湾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开发区主办的大型马拉松赛事以及中国田协“银牌赛事”,黄埔马拉松赛第三届举办,全新升级的最美赛道、高水准的赛事服务、热情的赛事氛围为全体参赛运动员和市民观众带来一场奔跑盛宴,也为广州开发区建设35周年献礼。

四位院士鸣枪,科技元素十足

今年的黄埔马拉松“科技味”很浓。

上午8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唐本忠,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百济神州创始人兼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王晓东,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徐涛,四位院士出席起跑仪式并鸣枪。

“我的老朋友施一公院士也喜欢跑马拉松,他的成绩比我好多了。”王晓东笑言,他是马拉松爱好者,科学家团队里的跑步爱好者有很多。作为鸣枪嘉宾的他是第一次参加黄埔马拉松赛。他表示,黄马“特别热闹”,现场氛围很好让他很期待。

在王晓东眼中,跑马拉松不止是一项比赛,更是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比如世界上很著名的马拉松赛——波士顿马拉松,今年已经跑到100多年了,赛事本身已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如今,黄埔马拉松已经走到第三个年头,他认为这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融入世界文明的一个体现。

徐涛也有很多科学家朋友平时都跑马拉松,虽然并未参加此次马拉松赛,但他也感受到了此次黄埔马拉松“特别受欢迎”,他的朋友想参加都未申请到。在他眼中,科学研究是长期的工作,跟跑马拉松类似,都需要耐力和坚持。

除了科学家的助阵以外,本届黄马带来了“体育+科技”全新体验,首次引入5G技术,搭建马拉松赛道网上的“5G+3D体验沉浸式漫游”,用高科技助力马拉松,大幅度提升赛事服务水平。

通过搭建赛道实景3D模型,观众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可视化体验赛道实况。赛道起点设置了两套漫游VR设备,360度视角的沉浸式赛场漫游体验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起点绿轴广场还设置了公共5G-WIFI,为观众提供“飞一般”的数据通信服务。

在领取参赛物资和赛前检录环节,选手们体验了掌脉识别的黑科技,手掌轻轻一扫即可确认身份,过程不到两秒,更加安全高效,还能有效杜绝替跑、蹭跑、号码布造假等违规行为。

“黄马举办了三年,每年都有很大的进步。参加过众多马拉松,今年第一次体验掌脉识别技术,比人脸识别更方便。”获得半马男子第一名的选手边岐说。

今年黄马还注入了“绿色动力”,采用氢能大巴和氢能物流车作为运输车,运送赛道隔离板、补给站物品、医疗设备等赛事用品。在赛道终点,黄埔区科技企业文远知行还派出数台国内领先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为运动员免费提供地铁站接驳服务。

精英选手多次参赛并期待来年再战

本届赛事邀请到近20位来自巴林、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国际精英选手参赛,其中个人最好成绩在2小时10分钟以内的男子选手就达11名。赛事还吸引了数十位国内精英选手参加。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肯尼亚的JULIUS KIPRONO TARUS以2小时11分47秒的成绩夺得全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第二次参加黄马的云南选手粟国雄以2小时18分54秒的成绩获得国内男子选手第一名,比去年上升了一个名次。

全程马拉松女子组前三名选手均来自埃塞俄比亚,其中,MESERET HAILU DEBELE以2小时29分26秒成绩夺得冠军。内蒙古选手何引丽以2小时40分17秒的成绩获得国内女子选手第一名。

半程马拉松夺冠的选手均为国内选手,男子组冠军由边岐获得,成绩1小时07分45秒,女子半马冠军是叶娜莹,成绩1小时24分43秒。

全马男子冠军JULIUS KIPRONO TARUS赛后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比赛,他对赛道沿路风景印象很深刻,对赛事组织也很满意,如果明年还有机会,希望再来黄埔跑马拉松。

“黄马赛道坡度大,比较有挑战性,成绩比我想象中更好。”获全马国内女子第一的何引丽说道。获全马国内男子第一的粟国雄也表示,虽然途中一度出现呕吐状况,但仍然取得好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

今年22岁的史立莹刚跑马两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黄埔马拉松,也是第一次跑这种有一定坡度的赛道。“今天风有点大,赛道有些坡度对我来说是种挑战。”她提到,虽然成绩在黄马中国籍女子组的前列,但她对成绩不是特别满意,希望明年能更好。

参加了半马比赛的王晓东院士说:“黄马是我参加过的第六个马拉松,年轻但充满活力,从赛事安排到补给,从志愿服务到沿途氛围都是世界级的,很期待黄马成为经典赛事。”

黄马赛道年年有惊喜,首届赛事跑进广州科学城纵览科技创新核心枢纽,第二届赛道跑进千年黄埔港穿越古与今,今年黄马从广州科学城奔向中新广州知识城这座未来之城。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黄马选手们用奔跑的脚步丈量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发展。

首设“警察护跑团”与大湾区方阵

如今,举办了三届的黄马,变得更为包容多元。来自各个行业、多个地区的参赛者们,让马拉松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体现。

赛场上,穿着印有“中国警察”制服的身影引起了观赛者的瞩目,他们是本届黄埔马拉松赛首次设置的“警察护跑团”。这支队伍由600多名来自全国20多个省的警察组成,他们既是马拉松爱好者,更是赛场的“流动护卫”,与赛场外5300多名警方安保力量一起,为黄马保驾护航,打造最安全赛道。

“有一个警察方队来护航,安全系数会更大一些。同时警察只有锻炼好身体,才能够更好为社会服务。”今年50岁的李泉寿就是“警察护跑团”的团员之一,今早7时,他就来到现场热身,他听说黄埔马拉松有“警察护跑团”,就特地报名参加,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黄埔马拉松。

警察护跑团是黄埔警方在马拉松赛安保模式的一种创新,作为传统安保模式的补充,赢得群众和参赛者点赞:“警察和我们跑在一起,特别安心。”“挺有乐趣的,也想看跑友和人民警察较较劲,看能不能跟上他们的跑速”。

除了“警察护跑团”外,本届黄马首次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迷你马拉松方阵”。当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吹响新一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号角,为促进大湾区城市间的沟通交流,该区邀请了约150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代表参赛,在充满创新和科技感的美丽赛道上促进了解、增进友谊。

“今年是我和女儿第二次一起参加黄马,能够一起携手完成赛事,拿一块我们都拥有的奖牌,这份喜悦非笔墨能够形容。”来自香港的选手唐锦雄说,今年赛事服务比去年更好,全新赛道使参与者更有新鲜感。

“赛道沿途见到不少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背景的创业创新基地,感觉非常亲切,希望未来以大湾区人身份多参与黄埔的发展。”香港选手麦家升说。澳门选手苏庆辉也说:“通过黄马这一盛会,广州跟澳门在大湾区的框架下联系更密切。我看到黄埔区正在不断地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前景。”

【记者】吴雨伦 李鹏程

【通讯员】范敏玲 肖昆华 焦婵娟 徐洁芹

【摄影】刘力勤

【作者】 吴雨伦;李鹏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1654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