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持久的发展挑战。到2030年,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世界必须消除贫困。但是,在10月17日“消除贫困日”前夕,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指出,我们远远落后于这一目标,更重要的是,在一些国家中,贫困仍然持续存在。这种状况是一个警示信号,世界贫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贫困集中在几个国家,二是贫困人口总是生活在生态脆弱的地区。两者都触发了一个基本问题:环境是否以某种机制导致贫困?
根据世界银行主题为《 2018年贫困与共享繁荣》的报告,世界减贫速度有所放缓。在1990年至2015年期间,极端贫困每年减少了1%,但在2013-15年期间,这两年的减缓速度降至1%以下。该报告最令人担忧的是过去二十年来世界贫困人口分布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表明脆弱的生态对经济福祉的影响。
通常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和南亚等相关地区,绝对贫困在增加。但是,当人们分析贫困的地理分布变化时,就会出现另一种情况。现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和南亚地区占世界贫困人口的85%以上。这是一个重大转变。1990年,世界上一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东亚和环太平洋地区。此外,世界上27个最贫穷的国家中有26个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2002年,该地区的贫困人口仅占世界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但到2015年,该地区的贫困人口已经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五个国家(印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占世界极端贫困的一半。当时世界上有一半的国家的贫困水平不到3%。令人惊讶的是,除刚果之外,上述五个国家的经济都在快速增长。
当前穷人的地理位置有两种情况。一是穷人主要居住在农村地区。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贫困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生活在农村地区。其次,这些地方的生态高度退化。大多数穷人赖以生存的土地,森林和牲畜等自然资源在退化。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经济就是生态。因此,生态退化导致贫困。经济不发达还有其他原因,但生态退化是核心。根据联合国评估,由于荒漠化以及干旱,超过十亿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现在大多数穷人都住在这些地区,过分依赖土地生存。
根据世界银行的评估,世界将无法实现到2030年消除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贫困的减少方式以及减少的地方来看,很明显,仅凭经济增长就无法消除贫困,全球必须考虑贫困背后的生态原因。这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发展努力都必须集中在环境的再生上,因为贫困从根本上就是生态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9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