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聊一聊刘焉父子和刘表之间的摩擦,谁说刘表没有野心

聊一聊刘焉父子和刘表之间的摩擦,谁说刘表没有野心


在东汉末年,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到处都是叛军,地方长官必须有足够的自治权利,才能及时处理各式各样的烂摊子。在刘焉的劝谏下,东汉朝廷重设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完全凌驾于郡守的州牧。刘焉这样劝说是有目的的,他也如愿以偿地成为益州牧。益州和荆州相邻,是南方的两个大州。荆州牧刘表经常被人们视为没有野心的“坐谈客”。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刘表和刘焉父子之间的摩擦。

刘表和刘焉父子的仕途

刘表单骑入荆州

刘表是汉室宗亲。当然汉室宗亲经过长时间的开枝散叶,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支了。汉室宗亲确实给刘表带来的好处,但是他能够成为荆州牧并非全是汉室宗亲的功劳,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刘表的名声。

在东汉末年,名士这个群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他们操控着基层的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官员的仕途。而且名士们都是好名的,在当时宦官当政,与宦官斗争就是一个获得名望的好途径。于是名士和宦官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就产生了“党锢之祸”。朝廷对名士们进行严酷的打压和杀戮。刘表也是一个名士,他被称为“八俊”(也有说法是“八顾”、“八友”,总之就是各个名士互相标榜吹嘘的产物,众多“男子天团”的其中一个),而在“党锢之祸”中也是被追捕的对象。不过刘表跑得快,溜走了。后来“黄巾之乱”爆发,为了拉拢这些士人,东汉朝廷不得已接触党锢。刘表终于可以继续入仕。

《后汉书·刘表传》:“诏书捕案党人,表亡走得免。党禁解,辟大将军何进掾。”

在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各路军阀举兵讨董。其中有一路比较厉害,就是长沙太守孙坚。孙坚在行军过程中是一片腥风血雨,杀死了荆州刺史王睿。荆州刺史空缺了出来。按照刘焉的建议,是用“清名重臣”出为外镇,名义上还是希望凭借道德来约束地方长官。刘表作为名士,符合这个条件,被出为荆州刺史,接替王睿的位置。

《后汉书·刘表传》:“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诏书以表为荆州刺史。”

刘表到任之后,利用个人的名望,与荆州的一些世家联合,剪除了荆州内部的大大小小的豪帅宗贼,初步控制了荆州。在这个期间,刘表和曹操联合,对抗、驱逐袁术,暂时扫除北方的威胁;后来又平定张羡的叛乱,总而言之,刘表对荆州的控制还是很牢固的。

《三国志·魏书·刘表传》:“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

刘焉割据益州

刘焉也是汉室宗亲,并且在文化事业上也有名声。他向东汉朝廷提出设立州牧,并且以自己的名声和身份成为益州牧。刘焉能够初步控制益州,也是借助益州本土大户的力量。是益州从事贾龙率军消灭益州黄巾余部马相、赵祗,迎接刘焉入蜀的。

《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州从事贾龙领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馀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

而后刘焉的策略就与刘表不同了。刘表重用荆州士族,刘焉却琢磨着打压益州大户,加强对益州的控制。益州这个地方四面环山,受中原战乱的波动比较小,于是有很多关中人和荆州人逃到益州避难。这就给刘焉一个打破困境的机会。这些人在益州无根无蒂,又没有姻亲关系,要想得到比较高的待遇,与益州本土大户争夺利益,只能依附于刘焉。刘焉就以这些人组成“东州士”,打压益州本土,这也是后面蜀汉中东洲集团的前身。而后刘焉又与益州宗教领袖张鲁联合,让张鲁在汉中截杀汉朝使者,让益州成为半独立的小王国。

《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时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遣张鲁断北道。枉诛大姓巴郡太守王咸、李权等十馀人以立威刑。”

后来刘焉去世,益州大户出身的赵韪等人觉得刘璋比较暗弱,如果他上位的话,自己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于是他们推举刘璋上位,继承刘焉的益州牧的位置。这就是刘焉父子的仕途的一个概述。

《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

刘焉父子与刘表之间的矛盾

刘焉当然有野心,要不然也不会提出废史立牧,并为自己争取州牧位置的建议;刘表看上去没有野心,其实这是片面的。他对外扩张的地方主要是南方,比如交州、扬州还有益州(这也是本文的主题),对北方的争霸兴趣寥寥,所以看上去像绵羊一样。两个有野心的人都掌握了差不多一个大州的资源,两个州又相邻,他们的摩擦无疑是不可避免的。

刘表弹劾刘焉

刘焉的野心昭然若揭。他让张鲁占据汉中,借口与朝廷不通,其实在刘焉时期,张鲁虽然具有一定独立性,但还是听从刘焉的号召的。刘焉断绝汉使,利用“东州士”打压益州本土,并且效果还不错。他俨然成为益州的土皇帝,并且开始往真皇帝的方向走,制作很多车马舆服。

这个动向被刘表侦查到了,于是刘表向朝廷上表,“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子夏是孔子的一个学生,名字叫卜商,孔子去世后,他在西河居住讲学。刘表用这个表文影射刘焉有僭越的心思。当然汉王朝都已经衰败了,张鲁都公然截杀汉朝使者了。刘表的表文充其量也就是恶心一下刘焉,未来真的与刘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自己也能站在大义上。而刘焉也意识到刘表的威胁,州吏赵韪驻军在朐忍,随时准备对刘表的战争。

《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后汉书·刘焉传》:“先是荆州牧刘表表焉僭拟乘舆器服,韪以此遂屯兵朐{月忍}备表。”

刘表策反刘璋部下

刘焉的儿子刘范因为和马腾等人对抗李傕被杀,刘焉非常痛心;这个时候又发生一场大火,把刘焉造的车舆烧个精光。刘焉急火攻心,就病死了。刘璋因为仁弱被支持上位,估计他在刘表眼中也是这样。而且这个时候新旧领袖交替,也会对益州带来一定的动荡。于是刘表终于对益州下手了。

刘表令自己的别驾从事刘阖与刘璋的部将沈弥、娄发、甘宁等人联合,诱使他们反对刘璋。这些人也举兵造反了,但是没有成功。其中甘宁逃到荆州,之后又投奔江东的孙权,并且在江东大放异彩,其他人也逃亡荆州,但后面的情况不太清楚。

《英雄记》:“荆州别驾刘阖,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击璋不胜,走入荆州。”

这件事也引起了刘璋的怒火,刘璋又让赵韪驻军朐忍,打算对刘表发动进攻。不过一则从益州打荆州,进攻容易撤退难,风险太大;二则益州的情况非常复杂,北有张鲁的威胁(张鲁在刘焉去世后就与刘璋决裂了),内有“东州士”和益州本土大户的尖锐矛盾;三则刘璋确实仁弱。总而言之这次战争没打起来,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刘表和刘璋的覆灭

刘表是自然死亡的,在他在世的时候还算能够勉强抵挡曹操的进攻,在他去世之后,原先重用的荆州士族再也弹压不住了。刘表的继任者刘琮是被荆州士族支持上来的,缺乏个人权威,荆州人也不愿意为他卖命。曹操的大军压境,这些荆州士族就直接绑架着刘琮投降了。

刘璋因为益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荆州和汉中的屏障,受到的威胁较小。但是内部的矛盾重重,刘璋根本无法平衡“东州士”和益州本土之间的轻重,另外他的性格也确实难以服众。所以内部出现了法正、张松、孟达等叛徒,竭力促成刘璋和刘备的联盟,并且说服刘璋放刘备入益州。刘备兵不血刃进入西川,然后和刘璋撕破脸皮,同时荆州的诸葛亮等人也入川配合刘备的行动。刘璋就被刘备消灭掉了。刘表和刘焉都充满野心,彼此也有摩擦和吞并对方的野心,但最终都做了他人的嫁衣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英雄记》、《华阳国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9231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