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入门进阶的必读笔记,超级干货,大神笔记,内容涉及金融几乎所有领域,每一页都是干货:《金融行业干货汇总稿(370页)》关注、转发、点赞文本,查看置顶头条文章,并添加好友免费领取(备注头条+资料名称)7天有效
前言
最近其实没有怎么写东西,因为不知道要写什么。但是最近要做新的债券的策略,总想不到市场上还有什么品种可以看的呢?但是资产总是要配置的,在上一篇中我们提到,可以尝试一下资质下沉,投一些短久期的债券,获取更高的到期收益率。
我看了几乎所有AA的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评级,同期限的民营企业的风险溢价要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哪怕是大民营企业也是如此,这种利差,简直无法忽视。
市场可能被民企违约给吓坏了,很多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一刀切,原因是很多民营企业财务报表挺好的,债务到期之后就违约了,财务的不透明,去企业调研了,也难以获取有效的信息,而且有些民营企业债,快到期之前,有些人在砸盘,大家人心惶惶,这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但也比较无解。市场信息不对称太多,有人先得到消息,就可以在盘上砸了,最近还搞了一些债券拍卖,这东西不错。以后违约实在没有办法的,可以用这种方式处理。让有办法要债的人去要债吧。
市场上存在一些企业账上有钱,到期却没有钱的还债的情况,就是现在常说的存贷双高,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决定一家企业的能否还得起钱最重要的标志。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财务的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能够发债的民营企业,一般来说体量都不小,对于一个企业老板来说,要管理庞大的企业,甚至上市,内部的管理规范至少是达标的,钱又是企业的命根子,所以钱管的不好,企业做不大,所以大企业与小企业来对比,财务制度正常情况是更健全的。
那现在很多分析文章,财务基本指标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有钱来还债,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是一个客观指标,我们的国情,还有主观的指标,这个很多文章并没有考虑到。所以我们也可以尝试通过其他的视角来判断一家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且这些事角我们在事前调研的时候,就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刀口舔血的日子不好过,现在写一些我们在外面流浪的日子里,一些小的总结或者经验。没有逻辑可言,想到哪,写到哪。仅供参考,不接受辩驳。
1
我们基于这样的假设,一家经营良好的企业,其是令人尊重的,至少在当地的人民群众来说是会称赞这一家公司是好公司。当地人以能进入这样的公司进行工作而感到自豪。这就是一家企业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经营好坏,对当地贡献是显而易见,税收,就业等等,政府也会进行大力支持,红顶其实不见得多好,但总比黑顶强吧?如果去发行人当地调研,可以问问周边的群众,你所调研的公司,他们觉得怎么样?在当的影响力如何,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一家企业的竞争力足够,那么短期的困难是可以施予援手的。
当时我们去东营一家企业调研(具体就不说了,不然显得我打广告),市场上对其的质疑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和他们交流了之后,感觉问题可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多严重,缺钱是肯定的。厂房设备还是很先进的,关键的是客户是在排队,一车一车地拉着他家的产品。而且是预付订金来结算的货价。这样可以看出,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以说是很稳健的,但是这部份现金流有多少呢?我们比较关心的是能不能还债嘛。
可以根据产业常识去判断,一天工厂能拉走多少车的货,结算价格可按平均的成本利润率来匡算一下,一天的营业收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去所有的厂区都观察一遍。对于一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就大致有一定的判断。如果不太现实,去占比最大的几个厂区走走,至少参观营收的占比要50%以上吧。如果主营业务足够清晰,那么基本面的信用风险就有了大致的判断。
关于主要的产品,可以问一下产销地,最好是主要的销售商,如果可以碰到那最好,一般厂区都会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可以从他们的采购规模和季节性波动来判断一家企业的销售情况。另外,对于产品的认可,直接问几个常用的消费者。以我们当时调研的那家公司为例,我们问了出租车司机,他们对于该企业的油品是相当认可,一般加油都会选择他们的产品,此外,我们每次打车都问了一下司机相同的问题,最后也有私家车的,他们普遍对该企业产品比较认可,这样可以从侧面来了解一家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
另外,去企业的厂区看看,工人的精神面貌,一家经营良好的企业,生产是不会停止的,流水线上的员工是不停的工作,会有一种繁忙的景象,当然,别淡季去吧,有的企业有淡旺季,淡季去显然会显得比较萧条。另外,仓库的库存并不会太高,且存货周期不会太久,企业的生产资料的周转,是不会停止的,所以,从仓库的摆放及原材料的成新度来观察,如果从前期原材料库存,生产阶段,销售阶段都是一片繁忙,那么可以判断一家企业基本面是比较好的,另外,我个人认为如果地要造假,这个假象也是真的很费功夫的,是否真的有订单,从这些侧面来验证一下管理层吹的牛就可以很说明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拍两张照片,证明来调研。
所以一家企业的形象可以从很多方面去验证,受尊敬的企业一般都会在当在有良好的口碑。如果当地的居民对该当地企业并不是非常了解,那么这家企业信用风险可能需要我们再考虑的。另外,可以对企业的产品,让消费者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估,总比企业自己说话更强吧。
这比在办公室里听几个接待人员拿着宣传册给你一顿说我们有多厉害,上面的支持有多好,我们比竞争对手强多少倍。也不用硬邦邦地在那和一群不认识的人尬聊,浪费时间也得不到有用的信息。
还可以独自去发行人所在地方走走,此时不需要发行人的接待,这样可以从你第三方的眼里看到所在项目的面貌,当然这里前提是你在干这事之前对企业的有了基本的了解,对要调研的项目有基本的概念,不然去了只是看到一堆土地和杂草,也有可能几个水泥罐车,你什么信息也得不到,只能干拿手机拍几张。最好同行去调研的,有懂财务的(最好有事务所背景),有懂行业法律的,有懂这类业务的(行业员究员就很好)。
现在网上的信息很多都是恐慌造谣形成的,有很多的文章写的实在吓人,但实际调研后,风险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大,当然,发行人吹牛肯定是存在的,多去调研,自然就会有信息可以甄别。市场的恐慌,会加剧企业的灭亡。对于我们不要轻信别人说的,也不要亲信管理层说的,但不能忽视这种恐慌的影响。另外需要自己去看看,心里才有数,很多的其他信息判断都有信息提供者的主观态度,所以自己看比什么都强。另外最好在私下场合里了解信息,别在台面上讲,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说了也没有用,我们去想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的。
事后证明,我们调研的那家企业事实上经营情况良好,发的债券也没有违约,我们赚取了可观的信用风险的价差。当然,这种债也只能持有到期了,好在期限还比较短,前期的帮助让我们与发行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也一起合作了其他的项目,也都赚了钱。
2
如果企业的基本面良好,主要投资的设备跟主营业务收入有关,那么基本可以提升该企业的竞争力,从中长期来说,对于债务偿还能力是有保证的。银行也会对于经营情况良好的企业进行流动性的支持。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发行人和当地银行的关系好坏来判断他们的融资情况。
我们调研了一家天津的企业,由于市场对天津整体的经济看衰,对天津的企业基本是规避状态的,天津很多企业融资很困难,我们想这里面是否有可投的标的,需要进一步去沟通了解一下。关键天津还有违约,不管是不是技术性违约。这样的公司他的关联公司更加的不敢去碰了。因为不管是什么原因,于还款日当日未进行划款,还付本息的公司,那肯定内部的财务管理有问题,要么肯定是有没钱的。这样的操作,市场上基本是规避了,当然对企业而言,就是信用的损失。如果后面介入,中间的压力肯定是比较大的。
我们调研的企业,虽在天津,但没有违约的前科,这个点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对于基本的经营模式从募集说明书里就可以看出来,但总有一些地方不明白的,但也不知道怎么问,不知很多信评狗有没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在调研时,问了发行人,合作最好的几家银行给提供一下,我们联系了银行里负责发行人的客户经理(当然最好是有关系,了解的信息会更有价值)。最好是长期跟踪企业成长的资深客户经理,他们对企业了解程度,可能比发行人和券商那些人更清楚。
我们在客户经理那边了解了土地的抵押情况及当地政府对该地区的规划,未来的财政支持的情况,来整体毛估一下土地的价值,对于是否存在重复抵押情况客户经理也会清楚和你说,之前那块地是怎么批复的,后来因为什么原因划转到发行人的,当时划转的土地出让金是多少,现在周边地价是多少,归根结底这块地值不值钱,有没有抵押,权属有没有清晰。银行对他们的授信额度是多少,最近是打算增加还是减少还是维持,整体的原因是什么?与发行人合作的业务有哪些,二者的关系如何。实在不清楚,可以去看一下,几个发行人负责融资的人和银行的关系是否熟悉,可以从他们见面打招呼就可以看出来。整体可以判断企业的银企合作状态。
一般银行对企业有一个内部评级,根据企业的利润,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负债变化等要素对企业进行评价,可以问问你同学或者师兄弟,如果在相关银行工作,可否要点资料来了解甄别,整体银行对于目标公司的评价情况我们就可以获悉了。
另外,可以向银行圈的人来了解一下,主要授信行对发行人的业务支持情况,对发行人整体的评价,以及合作的深度如何,一般发行人举办的年会或接待会,能邀请到银行里什么样级别的人物,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如果出席,很大程度上是意味着站台。
我们天津调研的那家企业,我们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对企业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帮助,最终企业报表虽没有那么好看,但总体我们认为风险也没有市场说的那么大,最后区政府也支持项目的建设,我们抢先在市场收益率高点的地方拿了一些债,最后,拿到相关文件以后,市场情绪好转,整体收益率下行的非常大,信用风险得以释放。
现场调研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只听券商和发行人在那里侃侃而谈,我们可以从侧面的角度来分析一家企业经营情况的好坏。
3
民营企业有一特点,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的影响基本是非常非常重大的,甚至是一个企业的符号,个人财务状总好与不好,个人的品行如何,可能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情况。
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家,企业做起来了,赚到钱之后,网上的花边新闻就开始刷屏了。包养这个,又和那个搞关系。和原配离婚,家里各种争抢财产。这种新闻一般娱乐新闻总能看得到,微博经常会爆出一些狗血的剧情,然后引起吃瓜群众广泛讨论。出现这种事,一般公司的经营情况都不会太好,北京就有一家,市场上用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最后楼塌了。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所以有个娱乐记者朋友是相当重要的。这些新闻可以从他们那里获悉。
关注实际控制人的性格爱好也很重要。一般比较红的企业,老板总有一些爱好,有的好色,有的好赌,有的好收藏。一些不良的嗜好总能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广东那家,还有东北那家,北京那家。不良的爱好会让老板们挥霍无度,最终个人负债传导致公司,比如说想办法从公司拿钱,不务正业,最终企业就这么被玩完了。很多企业本身没什么问题,或者问题不大,但实际控制人的不良嗜好,往往会葬送一家企业。深圳那家就是很典型,常出入澳门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当然,如果是搞搞收藏这类的,只要不是特别傻,一般还是比较值钱的,当然,如果是炫富,可能就不那么好了,但总归值点钱的,关键的时候还可以变卖融资不是?
公司的软实力非常重要的,这归根于我们的国情,现在市场上很多民营企业,一般把人才分为四类,一类为应届生,归为可造之才,二类为,技术型人才,可以干活,三类为资源形,什么都不会,但是背景很硬,靠关系可以拿到融资,拿到项目的,四类为特长类的,琴棋书画茶水歌舞。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用处。这几类人才成为了一个司的软实力。一般二类和三类为最重要的人才。当然,要是可以找到又会来事,又会干活,背景又硬的,那简直完美。调研企业可以关注一下企业的软实力,可以从企业的合作的项目上或者对手方公司背景进行入手,再看公司关联企业的合作的项目,可以判断一家企业关系网到底硬不硬。
同样的信用条件下,一家企业关系很硬,那么在我们这里是加分的,关键时候这些资源可以用来救命。企业关系错综复杂,可能是为了隐藏一些关系,如果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又非常低调,不会大谈国运,不会在公开场所大放厥词,那么我觉得反而是好事。至少,我碰见的几个网红企业并没有违约,虽然二级市场估值很高,甚至告诉你这就是垃圾债,随时准备违约,但实际还本付息基本没有拖延,实际上,并没有让持有者有实实在在的损失。二级市场估值可能是因为被吓出来的。短期内的困难,企业有着深厚的资源积淀,反而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偿试一下。
还有偿债意愿,有的企业实在没钱,但会肉偿,有的企业有钱了,就不还你,昨天不是有人说某企业做结构化,不给钱,把融资的钱先干了别的事,还别的钱。其实企业违约了,最后续的偿还意愿还是很重要的,有的企业会想办法还债,而有的企业,则坑死人不偿命。
当然,这都是经验之谈,可能不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7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