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要将全部心力倾注在孩子身上,时时刻刻为孩子担心、忧虑,力所能及地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但这却并不一定是件好事。事实上,许多负面情绪往往都打着“爱”的名义。无形的焦虑与压力会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要学会恰当地、放松地爱,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
积极的期望会使孩子进步得更快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所普通小学的每个年级中随机选出3个班,煞有介事地做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并将“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告知了他们的老师。实际上,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这些孩子与其他学生并没有显著不同。但在8个月后再次测试时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而且性格更加开朗,求知欲更强,与老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它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而且通过态度、表情和行为传递给学生,使孩子们受到鼓舞,增加了自信心。以至于在日常教育时,总会情不自禁的给予这些孩子某种“偏爱”,使得他们能够在更加积极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最终期望变为现实。这种因暗含期待而发生的效应即为“期望效应”。
由此,可以看出: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相反,如果长期传递消极的期望,就会阻碍其进步和发展。而相比起成年人,心理能力并不成熟的孩子受到暗示影响的程度更高。
学会适当放手更有助于孩子成长
父母是孩子最为信任和依赖的人,也是可以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相信孩子,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予一些积极的暗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有一位年轻人,平日工作较为繁忙,妈妈担心他的身体,常常念叨:要记得吃饭,别太晚睡,开车要小心……这些贴心的叮嘱每天都要反复好多遍,慢慢地却引起了他的腻烦心理,他变得一见到妈妈就想逃,免得听这无休无止的唠叨。
生活中,大多数母亲都伟大地将自己放到家中的末位,却全心全力地照顾着家人。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些妈妈“放不开手”,过分地担忧着子女的课业、工作、婚姻、健康等一系列问题。母亲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人物,主导着家庭内的气氛。如果妈妈老是觉得“孩子不懂事,不会照顾自己,我如果不帮他,一定会吃亏上当的。”那么,孩子总肩负着母亲的“担心”,很有可能真的无法成长,总学不会独立自主。
多给予鼓励与赞美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身为父母,与其无谓地担心与不安,不如学会平日对待孩子时,多给予他们鼓励和赞美,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比如:
■正面鼓励
——我相信你,没问题的!
——试一试,成功不成功都没关系!
——多做几次,会越来越好的!
■给予尊重
——你既然想好了,我支持你!
——我尊重你的选择。
■感同身受
——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也经历过。
——如果你想哭,别憋着,哭一会儿吧!
■交出选择权和决定权
——这件事,你决定就好了。
——你可以选择……或……
■给予中肯的建议
——我爱你,但不喜欢你这么做。
——如果你再耐心一点,相信这件事情会更好!
(易小真)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7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