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弃孙而去后成另一组织领袖,影响巨大,革命筹钱富商只认黄兴。
到黄兴,你第一个想到的估计是那个历史段子,“黄花岗起义时,开一、二、三枪的人分别是谁?而答案是,黄兴、黄兴、黄兴。”虽然这只是个博人一笑的段子,可从这之中我们也能看出黄兴这个人无疑是一个有着重大历史作用的人物。那么黄兴是何许人也呢?
他是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家,是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也是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他出生于一个长沙市交的地主家庭,家中有一个中了秀才的父亲。1893年黄兴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1896年考中了秀才,1898年被报送去了武昌两湖书院读书。同当时的旧式书院不同,两湖书院的课程除了文人必学的经史文学外,还有那时刚刚引入中国的天文地理、测量数学,博物化学以及兵法操练等等的新学科。
在两湖书院的学习经历给了黄兴很大的人生改变,他“笃志向学,而于地理一科及体操尤为精勤”,西学给这个从小在儒学渲染下成长起来的少年带来了很大冲击。1902年,书院里选拔学生去东京留学,黄兴就是其中一位。
在东京,黄兴受到了“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吸引,随后与几位好友共同创办了《游学译编》,这刊杂志以翻译为主,内容主要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以及其政治学说等,来改变中国人民的思想环境,让其更好的接触世界。后来又创办《湖北学生界》,这个杂志揭露了当时帝国主义争相瓜分中国的阴谋,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排满思想。
1903年,沙皇俄国侵占中国东北,黄兴与同学200余人为抗议此事组织了学生军,他在这场抗议活动中看到了清朝廷的腐朽与萎靡,愤慨的说:“中国大局,破坏已达极点。今而后惟有实行革命,始可救危亡于万一耳。”
后曾回国打算进行起义,可是事情泄露,黄兴等人遭到清朝廷的通缉,逃亡日本。也就是在此次逃亡过程中,他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且大力支持孙中山组建的革命组织同盟会,成为会中声望权利仅次于孙中山的第二领袖,并且将当时的大部分精力董放在了发展革命分子和组织武装起义的事业中去。
此时的他对孙中山是极为推崇的,在选举总理时,他明确表态:“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这项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支持。任职期间黄兴兢兢业业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做出来不少成绩。
可后来世事变迁,在1905年到1914年这十年间发生了太多的事,黄孙两个人的对政事的理解也发生了分歧。在孙中山把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时,他因为痛孙中山组党理念不合而拒绝加入。
他的离开也影响着一批他的支持者,这一次党政内部小范围的分裂催生出了一个很特殊的革命团体,那就是——欧洲研究会。黄兴作为其精神领袖,在美国各地开展过反袁的宣传,同时也为革命事业筹集钱款,当时的许多富商都是看在黄兴的面子上才提供钱款的。他不在祖国,却也心向革命。
目标上的一致可以摒弃政见上的不合,1916年黄兴重新回到上海开始了革命工作,并与孙中山恢复了以往的情谊,可好景不长,因为工作太忙导致积劳成疾,没过多久便病逝了。
黄兴是典型的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人物,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人物不知凡几。幸而,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们若是看到如今的国家,大概也会含着笑吧。
参考文献:
《黄兴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6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