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点滴】方芳:长风初起(五十五)

【教育点滴】方芳:长风初起(五十五)


作者系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中心小学校长

12月19日 星期四 阴

强冷空气一扫前两日的燥热,带来了这个冬季应有的寒意。生活本该如此。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模样,反常即为妖,还是本色一点比较好。

昨天下午,片区语文教研活动中,来自上海的骑象小学堂创始人曾进老师做了《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和实操指南》的分享。她以《夏洛的网》为例,介绍了她们进行整本书的深度阅读指导策略: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抓住开端、高潮、结局分析故事的情节——从矛盾冲突的感悟中领悟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朱丽芳老师的《人物分析》课例也很好地呼应了这个深度阅读指导的策略。听完课和讲座,有了很深的感触。语文学习需要大量阅读的支撑已深入人心。

但很多的阅读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深度的阅读是需要方法的指引的,这次的片区教研是一个很好的导向。但正所谓教有模式,同样也教无定法。同样的一本书,不同的人去阅读会有不同的收获,比如《夏洛的网》,主题的关键词有很多,你可以读出生命与友谊,也可以读出爱与真诚,甚至可以读出磨难与幸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如此。在实际的阅读中,老师对故事的理解和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是不同的,因为作为有着丰富阅历的成人的视角与孩子纯真的眼光一定会产生偏差。那么在教学中,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关键词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整体的框架可以相同,但框架里的内容一定是千变万化,究竟会产生怎样的精彩,考验的是老师的智慧。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千万不要用老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思考,那样会错失很多的精彩,也剥夺了学生阅读的个性。

今天上午,在一年级上课,讲的是黑板报上《每周一诗》板块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首诗中思乡的情愫是他们难以体会的。于是,从春节入手,和他们聊一聊春节的习俗,吃年夜饭、贴对联、放鞭炮、守岁......孩子们说的头头是道。但重阳节,他们是陌生的。介绍了重阳节和重阳节的习俗后,让他们在诗里找一找,重阳节人们在干什么呢?登高、插茱萸,经过一番周折,有几个孩子也找了出来。

这时候,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们都在登高,为什么少了一个人呢?”

“是啊,究竟少了谁呢?”

“是王维!”孩子们纷纷叫了起来。

“那你再读读诗,想一想,王维这时候在干什么?”

“在坐着......”“在想家......”

就这样,他们慢慢地知道了王维对亲人的思念。古诗词的语言是凝练的,对于阅历尚浅的小学生,对那样“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可能无法体会,但是,有了这样的基础,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的某一个特殊的时刻,他会脱口而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它是融入中国人血脉深处的文化符号。

今天下午,图书室所有图书的登记造册、编目、加工、上架终于全部完成。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外包给专业人士所以很快顺利完工。这也告诉我们:在这样分工无比细致的时代,大而统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正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5702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