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东晋乱世何以求生?枭雄桓温门下宠臣亲身示范“大智若愚”

东晋乱世何以求生?枭雄桓温门下宠臣亲身示范“大智若愚”

东晋,是个朝廷偏安一隅的时代,政治局势复杂,门阀斗争激烈,统治阶层的权力之争通常都伴随着惨烈的流血事件,胜者为王,败者丧命。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做官,自然也是相当凶险。

东晋才子、大画家顾恺之时任参军,不是什么大官,虽兼任三品的散骑常侍,但是个没什么实权的虚职,所以顾恺之在官场上并无作为。然而,政治上的无为却丝毫影响不了顾恺之的历史地位,他的名气和贡献都大大超过了自己的祖辈,这一切都要来自于他超群的艺术才华。出众的才华使他与当时的很多权贵之士关系密切,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桓温、桓玄父子。

桓温

桓温,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他是晋明帝的驸马,曾因灭亡成汉政权而名噪一时,后来又三次出兵北伐,可谓战功赫赫,在朝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也算得上是一代枭雄了。当时,桓温坐镇荆州,兵强民富,势力很大。而且为人豪爽,能文能武,要论才华,也丝毫不逊于魏晋那些风流名士。

桓温北伐图

顾恺之就是在这样一个人手下做了近十年参军。“参军”是个什么官职呢?它大概相当于今天军队中的参谋,是个提供军事意见的人,可是顾恺之偏偏对军事没什么兴趣,他把心思全放在了吟诗作画上。在其位不谋其政,要我说早该撤了他的官职了。可桓温却对此并不介意,反而因为器重他的才华而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二人私交甚好,经常在一起探讨文学艺术。然而相比于桓温的爱才惜才,他的儿子桓玄可就没这么厚道了,这位顽劣公子在捉弄起顾恺之的时候可是一点都不手软。

桓玄,字敬道,小字灵宝,袭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他是桓温的小儿子,自幼深得父亲喜爱。也许是恃宠而骄,也许是嫉妒父亲对顾恺之的宠信,桓玄时不常会拿顾恺之寻寻开心。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蝉翳叶”的故事了。

你听说过“蝉翳叶”吗?这可是一件宝物!每当面临捕食者的威胁,蝉会选择一片足够大的树叶藏身,这样捕食者就难以发现它们了,这片用于藏身的树叶就叫作“蝉翳叶”。传说,只要用蝉翳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就能隐身,谁都看不到他。

这不是掩耳盗铃嘛,傻子才信!然而,顾恺之信了。

有一天,桓温、桓玄父子与顾恺之在自家庭院里谈笑风生,桓玄突然玩心大起,他要搞个恶作剧,捉弄捉弄父亲身边这个大红人。正在谈天谈地的桓温和顾恺之正聊得兴起,谁也没心思搭理这个正要“图谋不轨”的家伙。

只见,桓玄悄悄溜到院子角落里,在二人看不到的地方随手摘了一片柳叶,他把柳叶藏在身上,大摇大摆地回到二人身边,一脸得意地笑道:“哈哈哈,长康(顾恺之字长康)啊,快来快来,我最近刚收了一件宝物,快来看看!”

顾恺之见桓玄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心中不免生起厌恶之感,他脸上露出好奇与羡慕的表情,心里想的却是“不知道又抢了谁家的东西”。

“什么宝贝?快给我看看!”顾恺之佯装兴奋地说。

“这件宝贝可不得了,它可是件法器!拿出来怕吓到你!你确定要看?”见顾恺之如此迫切,桓玄不禁心中窃喜,却还要卖个关子。

“您就别捉弄我了!快给我看看吧!”顾恺之继续做戏道。

桓玄见他如此着急,得意极了。他故意放慢手上的动作,慢慢把手探入怀中,又缓缓把手拿出来。他把手握成一个拳头状伸到顾恺之面前,眼见对方的眼睛眨都不眨地直勾勾盯着自己的手。终于,桓玄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把手摊开,一脸戏谑地看着顾恺之。

“这是,树叶?”顾恺之不禁疑惑。

“对呀,就是树叶!但这可不是一般的树叶,这是‘蝉翳叶’!”

“蝉翳叶?”

“没错!蝉翳叶!”见顾恺之一脸莫名其妙,桓玄继续补充说:“你没听说过‘蝉翳叶’吗?就是蝉用来躲避捕食者的时候用来藏身的树叶啊!你可别小瞧了这片叶子,只要你用它遮住眼睛,就能隐身哦,别人就看不到你了!怎么样怎么样,是不是很厉害!你要不要试试?”

“真有这么神奇?”顾恺之睁圆了眼睛,嘴巴惊成了“O”字形。他小心翼翼接过这片神奇的树叶,试着把它遮在眼前,试探着问了一句“你能看到我吗?”。

“天呐!我真的看不到你了!长康你去哪里了?”桓玄一边强忍着不让自己笑出声,一边装作惊恐地大声喊道。但他似乎仍然觉得不过瘾,竟然解开裤带对着顾恺之小便。

顾恺之拿开挡在眼前的树叶,低头看看自己被尿湿的衣角,惊讶地说:“我竟然真的隐身了!你都没看到我在这里!”

“是啊是啊,太神奇了!我竟不偏不倚淋了你一身。”桓玄哈哈笑着附和他,心里却轻蔑地骂道:“这个傻子!父亲总夸他有才华,我看也是个蠢货!”

而顾恺之似乎还没出戏,仍端详着树叶自顾自地感叹着。如果东晋也有电影节,他肯定能拿个小金人。

说到这里,你一定也以为顾恺之是个傻子。但是,难道他真的不知道桓玄是在愚弄自己吗?当然不是!只是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求生存实属不易,在乱世之中的官场求生存更是如履薄冰。为官这么多年来,多少高官名士死于非命,多少士族之家在权力之争中烟消云散。在这样一个社会,“聪明人”太多,却往往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毕竟,每天跟“聪明人们”斗智斗勇已经很累了,谁还会在意一个傻子?

所以,正如桓温所言:(顾恺之)“痴黠各半,矜伐过实。”作为顾恺之的伯乐,桓温可谓是看透了他,他深知顾恺之的愚痴背后是狡黠,是真智慧,是大智若愚。知恺之者,桓温也。

373年,桓温去世,顾恺之悲痛欲绝,那哭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他不禁感慨,“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知音已逝,等待自己的又将是什么命运呢?


更多相关内容:

一代画圣顾恺之恋上邻家女子,求爱不成竟对其下蛊?

一幅令乾隆帝夜夜把玩的画卷,藏着一段哀婉凄美的人神绝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5587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