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咖加用户:阝东月月鸟宇
本文主角为指导价35.08万元的英菲尼迪QX50两驱时尚版,即两驱车型高配和全系次低配。由于驱动形式和引擎功率的差异,全文观点不得简单套用至四驱高功率车型。
写在开头
距离上次和福特野马共度美好周末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按我们四川话来说都有点磨皮擦痒了。正好组了一波性能车高原跑山的周末局,笔者和好友为了选台拍摄车可是抠破了头。
首先为了不拖C63和M2的后腿,动力要够猛;其次是为了方便拍摄动态图,需要后挡风玻璃较为直立的车型,也就是SUV。最后思来想去,在一嗨租车订了台英菲尼迪QX50。本文就聊聊笔者在高原山路上深度体验这台车之后的一些感受。
动力强劲,适合激烈驾驶,但平顺性稍差
既然是拿来拍M Power和AMG的车,笔者自然是相中了它的充沛动力。这台2.0T的VC-Turbo发动机可以输出245匹马力,提供380N·m的扭矩。没有明显的涡轮迟滞,法定限速内任何时候踩下油门都能感受到充足的动力储备,在海拔4000m的山路上这台车居然能跟得上全油加速的奔驰AMG C63(W204)。
湿滑路面大脚油门下去是很有可能打滑的,甚至在雨天以100km/h的速度行驶时踩下地板油,仪表盘上的小灯也会疯狂闪烁。总而言之这台车的动力已经是有些奢侈了,99%的驾驶员都不可能感觉到动力不足。
想要激烈驾驶的时候,它也能提供足够的底气。这台低功率发动机的动力水准已经接近、甚至超越竞品的高功率机型,而价格还便宜一大截,这无疑是QX50最大的加分项。
然而当驾驶节奏放慢时,这台车的毛病就显现出来了。首先是匀速行驶时对驾驶员脚下功夫要求比较高,因为QX50但凡多踩或者少踩两三毫米的油门行程都会导致车速变化。
其次是加速度与驾驶员预期存在一定变差,缓慢加速时动力响应稍慢半拍,且相同的油门行程有时会给出不同的动力输出(不知是不是可变压缩比的缘故)。激烈驾驶时这些都不是大问题,然而这台车的买家有几时会激烈驾驶?
变速箱总体好评,但仍有小毛病
QX50搭载的一台可模拟8速的CVT变速箱。轻踩油门时,能感觉到动力输出有些许迟滞。但深踩油门时,变速箱马上就能指挥发动机拉到适宜的转速区间开始执行加速。手动模式响应极快,配合强大的动力还是有一定乐趣的。
然而这台变速箱会有偶发且无规律可循的蜜汁顿挫和闯动,时不时地来一下也挺恼人的。低速踩大脚油门,偶尔也会出现无级变速箱搭不上劲的毛病。
转向手感具有迷惑性
友跟笔者说QX50转向手感难受,笔者起初还纳闷呢,回复称"我还挺喜欢这手感的"。后来才反应过来大多数人都是在城里试驾,而笔者第一次开这台车是在海拔4300米的折多山。那就先讲讲笔者一开始为何觉得这转向手感不错吧。首先这台车的转向手感是略沉的,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转向沉就约等于操控好、车子扎实。在折多山连续的发夹弯驾驶QX50,笔者也险些被这虚假的运动感蒙骗过去。
然而这台车的转向在中间有约10-15度是毫无阻尼感可言的,来到全是高速弯的215省道时,简直是让人头大。通过高速弯角时用到的恰恰是这10-15度,此时驾驶员根本不知道前轮在玩什么蛇,随时需要准备调整方向角度。
快速通过组合弯时,体验也较差,因为转向手感的回正力度并不会随角度发生明显变化,整体感觉不是沉而是钝。此外,不知是不是车况原因(租车公司车,21000公里),这台车在低速时能明显感觉到左右回正力度不一致。
运动感太强,高级感略欠
上文已经提过QX50适合快跑,但开起来不平顺。这台车整体的驾驶氛围一点都不豪华,反而是像一台运动车。大脚油门加速时,扭矩转向非常明显。虽说方向盘传来的路感不太清晰,但驾驶员的屁股能明显感觉到路面的变化。避震整体偏硬的,过弯时给人很强的信心。但是稍慢的回弹对于细碎颠簸处理不够干净利落,此外压过大坑洼时也有些力不从心,给人一种不太高级的"脆"。
噪音控制偏科
首先表扬QX50的风噪控制,在100km/h以内没什么可挑剔的,120km/h时会明显增大,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但这台车的胎噪控制就比较糟糕了,速度超过100km/h就会比较烦人。更恼人的是QX50还挺挑路面,这一点倒是挺像思域的,从柏油路换到水泥路上行驶时的噪音感人。底盘下方传来的细碎杂音清脆响亮,仿佛乘客和地面之间只隔了一块金属雨棚。最难受的还是发动机的噪音,2000转就无比巨大,实在是掉价。
乘坐舒适度尚可,但仍待改进
前排座椅笔者很满意,没有硬伤可挑。后排座椅就比较有趣了,首先空间算是勉强够用,坐三个正常体型的成年人是不会过分拥挤的。坐垫软硬适中,但长度稍短,角度略平,对于大腿的承托一般。靠背角度缓,且可调节,这一点好评。主要问题在于腰部位置没有凹陷,加之坐姿稍高,缺乏包裹感。
油耗表现中规中矩
经过800多公里的驾驶,其中400多公里高速,400多公里高原山路,最后表显油耗9.0L/100公里。考虑到其体型,这个油耗成绩还算可以,但也绝对算不上很省油。
一些值得表扬的地方
整套内饰论设计是没有什么高级感可言的,好在大面积的皮革包裹增加了档次感。从门板一直延伸到中控台的大面积金属点缀高档感十足,摸上去冰冰凉,且做工非常精细。
Bose音响效果极好,完全超乎笔者的想象。不过播放live版本的歌曲时音色会变得非常糟糕,像是收音机一样。笔者对音响一窍不通,欢迎懂行的大佬补充解释一下。
全景天窗尺寸巨大,值得表扬。虽说笔者本人不喜欢天窗,但无可否认这个级别大多数买家是很在意这项配置的。
后视镜尺寸大,换到体型比笔者小一圈的好友驾驶时也不用调节后视镜。反观某些后视镜造型怪异且尺寸娇小的车型,QX50这一点是值得明确表扬的。
一些需要吐槽的迷惑之处
中控台副驾一侧是软包裹,主驾驶一侧确实硬包裹?驾驶员还有人权吗?副驾虽然享受了"不磕膝盖"的软包裹,但腿部空间却被往右侧倾斜延伸的中控台侵占不少。正常放置左脚的位置有明显凸起,副驾驶乘客必须歪着屁股坐,像极了雪铁龙C3-XR。
后备箱地台稍高,对于身材矮小的车主不太友好,搬运行李和重物时会有困难。
双屏看似高级,但根本不实用,完全可以整合成一块屏幕。这套车机UI丑陋,和10几年前的MP4没有什么区别。刷新率极低,蜜汁卡顿像极了用古董电脑玩《绝地求生》刚枪。菜单逻混乱,旋钮的使用也非常受限。作为一台2018年上市,售价35万多的车,车机这么烂还不提供CarPlay,请问英菲尼迪是在年会上请梁静茹来唱了一首《勇气》吗?
使用蓝牙播放音乐时,不仅中控双屏会显示歌词,就连仪表盘上的屏幕也会显示歌词。即使是切换到显示车速的界面,屏幕下方依然会滚动播放歌词。
其他某些厂商也会如此,这并不是针对英菲尼迪,所有提供仪表盘歌词显示的统统提出批评。要是驾驶不需要专心,那不如原厂配个这玩意儿吧。
小结
豪华品牌中型SUV向来是块肥田。这个级别的车型同时享受了SUV和豪华品牌两大因素带来的溢价,其售价中水分是很多的。这些年来,由于中大型SUV价格下探,普通品牌SUV做大做强,加之豪华品牌之间在这一市场的竞争,许多车型的价格都在跳水。本文中这台次低配的QX50在某些地区更是跌破30万。
笔者曾问过身边一些长辈,他们平日里都不太关注新车价格,听说宝马X3、奥迪Q5等早年间高高在上的车型如今已经如此"便宜"时,都表示非常惊讶。许多买家购买这一级别的SUV时甚至都还抱着一种夫复何求的心态来安慰自己,"买个XX,还是SUV,只要30万,还要啥自行车啊?"
说回本文这台QX50,它动力强劲,配置尚可,品牌有一定"面子",看似性价比极高。但笔者深度体验这台车之后,仍然是迷惑的。该豪华的地方它没有足够的高档感,该文静的时候它却流露出一种不合时宜的运动感,可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若是跳出对豪华品牌和SUV车型的追崇,用一分货一分钱的眼光来审视QX50,它真的不比20万档的SUV高级太多,折后价格仍应再降,25-26万或许是个合适的价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44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