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放下辣椒(一) | 遇见全新四川味道

放下辣椒(一) | 遇见全新四川味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些都是描述四川的名句,四川因其独特的气候及自然环境,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文化,同样造就了四川人天生乐天的性格。

作为四川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去成都 “耍一下”成为了不少人此生必打卡的项目之一,喝盖碗茶、掏耳朵、摆龙门阵、打麻将都是成都人的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休闲以外,成都还有“美食之都”的美誉,烤鱼、麻辣兔头、钵钵鸡、麻婆豆腐、冷锅鱼等都名声在外。然而随着四川火锅、九宫格、重庆火锅等在全国各地的流行,“辣”这一体感,化身成了这座城市乃至川菜的头号IP。

那么,川菜真的只有辣么?

川菜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说法,古菜谱上辣味菜只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带着这样的疑问,不能吃辣的容二开始了一场寻味之旅。

地点:成都市

四川火锅 辣力无穷

落地成都办好入住,已是傍晚,便出门觅食,沿着导航去找店家,途中遇见了一家火锅店,香味跨过双向4车道飘到了我们这边,既然来成都火锅是必打卡的,先来顿火锅也未尝不可。

这家店叫头鼎火锅,火红的店堂,挂满大红灯笼,长条板凳,八仙桌,颇具市井风情。分清当地人和游客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鸳鸯锅和全红锅,游客普遍会给自己留点后路,一边麻辣,一边菌汤或者番茄,调料有麻油、小米椒、香菜、葱花、蚝油、蒜泥、醋,基础款是一罐麻油。

涮菜有毛肚、黄喉、肥牛卷等,这些都是在上海所能看到的,也有兔腰、牛黄喉这种成都才有的特色,兔腰颜色鲜红,2颗兔腰夹着一段辣椒,心中不免怀疑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味道,会让成都人如此痴迷。

从锅底来说成都与上海的麻辣锅底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大的特点就是食材新鲜,牛肚和黄喉都是从屠宰场直接购得,比起上海的,入口更加爽脆,缩水幅度也更小。从麻辣锅底中捞出后浸入麻油,入口,微麻,微辣,非常鲜,配合麻油的香,初次入口感觉并不是很辣,感叹好吃的同时加快了进食的速度。

正是这种并非很辣的错觉,才是你后面后悔的开始。当食材纷纷入锅,想大吃一顿的时候,麻辣所带来的灼烧感,嘴唇麻,舌苔辣,强烈的刺痛感袭来,豆奶、可乐、矿泉水也都无济于事,不得不放下筷子,这顿火锅就此NG。感受了此番四川火锅的强劲麻辣后,找寻不辣的川菜变得更为紧迫。

地点:乐山市

跷脚牛肉 好好吃饭

刚到乐山站,站内就能买到前往乐山大佛的直通车票,到了景区从佛头到佛脚,从山顶到山脚一个来回,早已饥肠辘辘,便想着来之前,前辈极力推荐乐山的跷脚牛肉,出了山门便直接去寻。

乘车赶往乐山市区,看到一家店门口摆满桌子,食客们络绎不绝,便下了车,来到店里点上了中份跷脚牛肉。服务的阿姨端上了一份辣椒干碟,不一会一份超大量的跷脚牛肉被端上了桌……

相传这跷脚牛肉汤相传于1920年代,四川各地军阀四起,战事不断,百姓痛苦,民不聊生。乐山有位罗老中医,怀济世救人之心,在大佛脚下,悬锅煮药,救济穷人。他发现,自己配制的汤药不但防病止渴,有人还连喝几碗用作充饥。于是,他便把一些大户人家丢弃的牛肠、牛肚洗净后放入汤锅中,再加些香料。谁知,熬出来的汤,竟十分鲜美,喝汤者络绎不绝,以致供不应求。由于当时位子不够,他们便在路旁的坐着,食客们不时跷起脚,就有了跷脚牛肉这一名字。

端上桌的跷脚牛肉满满一盆堆得像一座小山,上面目光可辩的有牛肉、牛肚、牛肺、牛肝、牛腰等,上面撒了一大把香菜、青蒜,汤色呈现淡淡的茶褐色,飘着几朵油花,下面垫着的则是四川人称之为莲花白的卷心菜。

这牛肉入口非常软嫩、色香味美,入口顺滑,鲜美无比。因为是清汤的原因,所以能吃到牛肉本身的浓重的肉香,这种肉嫩的口感以往并未有过。牛肚、牛肝同样味道浓郁却不带任何脏器的腥味,十分惊艳。夹起一块莲花白,爽脆口感过后久违的自然清甜。

服务员说:你们外地人吃不了辣,边上有酱油,当然我们的海椒面也不辣,就是香可以试试。牛肉蘸着干辣椒的确多了一份香气,算不上辣但香味却极其开胃。

离开时,已是下午两点多,仍然有操着乐山口音的食客前来用餐,真是悠闲。事实证明了不辣的菜肴在四川同样存在,下一站,我们将去到都江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3903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