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找好房>>>
还有12天,2019年的楼市即将画上句号。
熙熙攘攘,又冷冷清清,整体平稳,又局部冷热不均,不少人都想找出其中规律。
其实,它们就隐藏在一些楼市热点事件中,概况总结为以下五句话,或许你也能从中得到一些购房建议。
1、对于房价要有清醒的认识,指望大涨的人还是洗洗睡吧
昨天深圳宝安一则情况通报,吸引了全国购房者的关注。
起因是近期该区福海街道中粮凤凰里花苑小区个别业主,发布集体涨价言论,涉嫌恶意炒作二手房价。
网传小区业主联合抬拉报价
网传某业主呼吁大家拉更多业主进群“抬价”
前段时间,深圳调整“豪宅税”标准,二手房市场提前“入春”,成交量上升的同时,部分二手房业主也嗅到了一丝“机会”。
只要市场回暖,在供不应求的市场里,卖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
最终的结果是,12月17日,深圳市宝安区住房和建设局,对中粮凤凰里花苑小区个别发布集体涨价言论,涉嫌恶意炒作二手房价的业主,进行了约谈。
今年多次大会已经很清晰的给楼市定了调,即使是个人也不能无视“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一样受监管部门监督。
从上述事件中我们要明白调控的底线是什么,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价格都在监管部门的监督范围内,不要再对房价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2、人才之争还在持续,局部购房政策的“放松”实质是为了“抢人”
继佛山、南沙之后,广州花都区在前天也跟进了人才买房政策。
花都区重磅推出《广州市花都区人才绿卡申领指南(修订版)》,全面放开申报对象在社保缴纳、学历学位等方面的制约,发放“人才绿卡”,并可享受当地买房、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等待遇。
数据显示,在售新房方面,花都目前有超过32个在售住宅新盘,均价普遍在2-2.5万元/㎡,仅有个别新盘均价超过3万元/㎡。由于距离广州市中心较远,花都有不少新房均价仍为“1字头”。
充足的库存量+较低的购房门槛,使得新政在优惠人才购房的同时,也能促进花都楼市兴旺。
11月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就有6城“因城施策”,接连出台相关买房优化政策和措施。
反观今年各地出台的楼市政策,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放松”的城市,绝大多数都是人才购房相关,这背后透露的信息很明显,城市发展靠经济,经济发展靠人才。
3、货币政策整体宽松,但是地产仍然在筑坝
在长达20天的逆回购停摆后,昨天,央行开展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7天期500亿,中标利率是2.5%,14天期1500亿,中标利率是2.65%。
值得注意的是,14天期相比之前下调5个基点,之前是2.7%,传递了央行引导利率下行的信号。
自今年8月央妈对LPR改革之后,MLF利率成为基准利率当中的基准。除了参考LPR以外,逆回购操作是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向央行借钱的一种方式,利率越低,那么银行资金成本肯定越低,所以逆回购操作对LPR也有影响。
目前整体环境来看,明年依然会有几次降准,MLF利率也会下调,但是这些水不会流到楼市,起码短期不会轻易进来。
12月以来,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陆续公布融资计划。由于房企融资环境不断收紧,2019年四季度以来,房企的融资成本整体走高。
图片:12月首周部分房企境外融资计划
今年以来,各大房企融资环境趋紧。年内几次降准都是为了缓解中小企业的压力,房企只能靠海外融资市场自救,因此境外美元债市场成为地产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
实体放水之前,房地产的大坝已筑好。即便5年期LPR再降基点,对楼市的利好甚微。
4、楼市新周期已到来,重点城市群和都市圈值得关注
我国楼市经过几十年发展至今,逻辑已经慢慢发生了变化,追求长期的确定性比短期投机更明智。
长期确定性是什么?是顺应趋势。
楼市的下一个趋势,就是重点城市群和都市圈。
今年不少重要大会,都多次提到未来要重点建设核心城市群。与其说关注单个城市的房价,不如多关注一下城市群整体房价的走势变化。
京津冀楼市整体风向看北京,环京楼市目前基本已经去掉大半水分。
长三角楼市整体健康,极个别政策辐射不到的小城市楼市压力偏大。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楼市量价齐稳,人口流入缓慢城市热度低、需求不大。
中部城市热度不均,武汉表现活跃,郑州开始出现下滑。
西部城市受政策影响较大,西安升级调控后,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目前进入持续调整期。
另外,要谨记,经济和政策这两个因素,无论短期和长期,都会传导到楼市上。
5、最大的一只“靴子”到底何时落地?
要说今年影响楼市的最大一只“靴子”,莫过于房地产税了。
在刚刚举行完毕的大会中,未出现房地产税法的审议安排,也就是说,房地产税法已经基本无望在今年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进程。
参考年初时候关于房产税的动作和声音,很多人猜测它是否就要落地了,因此对于这个结局,或多或少会让人感到意外。
当然,这也与当前大环境有关。
首先,不管是建立健全楼市长效机制,还是为地方寻找新的财源,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推进房地产税的意愿都是有的。
2019年我国新房和二手房二者相加,约合二十二三万亿,经济的压舱石作用明显。
其次,上面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并表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
再次,我国房地产经过几十年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税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原则上根据规定,税法应当在第十三届人大任内,即去年3月至2023年3月的五年之间完成立法或提请审议。
所以大家无需猜测了,该来的始终会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3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