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听损人士高达2.1亿,中度、重度听力损失者达6000万以上,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我们生活中常会遇到“耳背”的老年人,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清;还有一些年轻人因为长期戴耳机而导致听力轻微下降。这都属于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是有一定的助听需求的。但实际上,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之中,中国只有5%配备了助听器,美国验配率则达到14%。
老年人通过智能硬件测试听力
过去20年来,全球助听器市场基本被欧美一些品牌所垄断,且产品功能单一,佩戴体验较差。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助听产品作为新兴的医疗保健设备领域的一部分,这些设备将改变医疗保健行业,听力障碍的用户群体也将逐渐进入到数字世界中来。同时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增长,助听器产品下游消费者收入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地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对移动智能终端操作度日益熟练,给智能助听器产品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始一些助听产品的尝试,例如在助听算法领域,可根据智能数据计算,对不同频段段听损进行精确补偿。在听力测试领域,可以通过智能硬件实现自主测试。
有些企业将智能硬件和信息终端结合,通过在服务终端增加智能语音交流、语音推送和健康监测等多种信息交互渠道,扩展和强化服务类型和服务能力,达到最大智能化人机/人人交流和健康管理,解决老人听力障碍引起的社会交流困难,满足其对亲人陪护的心理渴望,同时能智能化监护健康状态,提供多重健康管理和信息交流覆盖渠道。其中硬件作为语音信息获取和输出载体,经由手机管理所有服务,云端处理信息,包括主动和被动的会话服务、健康监测、语音推送,主体的会话业务分为在线和离线的方式,即联网经后台大数据运算智能交互和非联网的本地手机端的简单任务交互。
人工智能在助听养老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更快的普及和应用,造福中老年人的需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19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