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大公报》19日报道,香港一所学校教材又现美化学生暴力内容。近日网上流传一篇中三的英文报纸阅读材料,内容充斥着美化学生暴力行动、歪曲警察合理执法的字眼,引起网友不满。香港教育局表示已向学校了解有关情况,学校已就事件即时作出跟进,并停用有关教材。《大公报》直指,“教育病了!”
《大公报》报道截图
据报道,在这篇标题为《From weekday pupils to weekend warriors》的阅读材料中,破坏港铁、马路纵火、肆意袭警的学生被美化为“抗催泪弹战士”,而警察的依法执勤、维护治安竟被歪曲成“滥捕示威者”。有网友怀疑该材料是从慈云山德×中学流出。报道称,一位名为Yinwah Wu的网友表示,“没得救啦!”网友Laikwan Lau也怒称:“为什么教育局还纵容这些恶行,家长会真是要自救!”
报道称,香港教育局18日晚表示,已向学校了解有关情况。学校已就事件即时作出跟进,并停用有关教材。教育局称会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严肃跟进。香港教育局重申,教师在选取学习材料时,必须秉持专业精神,不应以内容偏颇的教材误导学生。教师如被证实违反专业操守,教育局会采取适当的跟进行动。该报记者也曾发电子邮件向该中学询问是否确有此事,但校方至18日仍未回复。
教联会主席黄锦良认为,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对学生造成不少伤害,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更应特别留意选材,确保理性中立,不能将煽动及抹黑材料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令学生价值观受到影响。黄锦良说,如有老师真的选用相关教材,学校必须严肃跟进,不容别有用心的人在教材和考评上渗入具政治目的及不实内容,不但对学习没有帮助,更会危害学生心智。
香港校园内已不止一次出现仇警、美化暴力教材。前不久,网上也曾流传一篇印有“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陈震夏中学”校名的阅读材料,内容为已故作家张爱玲的散文《打人》,但标题却被改为《警察打人》。港媒称,煽暴教师企图通过教材向学生洗脑、灌输仇警思想,有网友也狠批这种行为“可耻至极”。
自“修例风波”以来已有6000多人被捕,而被捕者中学生约占四成,更有近千人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被捕学生所涉及的罪行包括暴动、非法集结、伤人、纵火、刑事毁坏、藏有攻击性武器、袭警及阻碍警务人员执行职务等。
《文汇报》14日曾发表文章认为,煽暴派推别人子女上街“送死”,却从不会让自己的后代参与任何违法活动。他们颠倒是非、混淆视听,根本害人子弟、戕害孩子,不顾学生前程和生命安危,牺牲年轻人充当他们的“政治棋子”。市民大众必须看清,谁是令青少年误入歧途的幕后黑手,不要再让年轻人上当受骗,自毁前途。
延伸阅读:
“美国河流清澈,中国河流肮脏”?香港现"毒"练习题引家长投诉
香港校园又现“毒”练习题,这次中招的是小学生。
11月27日,根据网上曝光材料,香港学生的英文阅读题在描述中美两国河流时,先是赞美美国河流有多干净,与之对比的是“中国的河流”有多不堪。并在材料后的填空题中,引导学生用“干净、开心”词语描述美国河流,将“垃圾、黑脏臭”等形容词安在中国河流上。
学生家长指责英文老师“刻意抹黑中国,洗脑小朋友”,对该校英文老师进行投诉。据悉,涉事学校为香港沙田区培基小学。
面对争议,该小学表示“深感遗憾”,会在日后加强审视教材,强化学生正向教育。
27日晚,培基小学对家长投诉做出回应,并发表题为《就二年级英文工作纸引发争议的声明》,声明指出涉事老师“并无政治倾向”,该事件是由其“一时疏忽”所致。
声明全文如下:
早于8月,本校就社会情况,已给予老师清晰指引,强调教师应以持守教育专业作首要考虑,并必须让学生以持平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和讨论解决办法。本校近年积极推动学生认识中国历史文化,以培育学生欣赏中国文化的深蕴。如欲了解有关活动详情,可浏览本校网页内的学生活动。
敝校就最近二年级英文工作纸所引起的争议,深表遗憾,并作出以下的补救措施:
1、本校严肃跟进此事,经与涉事老师了解事情的始末后,知悉该名老师并没有政治取向,只因一时疏忽而引起误会,深感抱歉。
2、本校日后定当加强审视教材,务求内容持平,适合学生的程度,避免引起政治争议。
3、本校一直教导学生持平处事,并继续沿用此方法教导学生。
4、由于所发出的工作纸引起政治争议,本校会重发工作纸予学生, 并强化学生正向的教育。
涉事小学声明截图
内地网友稍早在微博发帖曝光此事,观察者网随后在脸书联系到首先予以曝光的博主@声讨教协。经证实,爆料练习题的为该学校小学生家长,并表示已有家长向校方投诉。
该事件在脸书曝光之后,许多网友坐不住了,纷纷指责该小学“井底之蛙”,并且“刻意抹黑”。
人民锐评:香港教育的病该治
前段时间,有媒体在网络上贴出的一张图片显示,香港一所中学的教材将黄之锋列入“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及名人系列”,还对其所作所为大加赞赏。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黄之锋是公认的“港独”分子,不久前还跑到西方国家乞求制裁自己的同胞。这样的人物与“中华传统美德”扯不上丝毫关系。难怪香港教评会主席何汉权说:“如果把黄之锋作为一个负面人物、反面教材,我反而可以接受。”
从这部荒谬的教材,可以一窥香港教育的严重问题。无论是通识教育教材,还是校园里一些教师,都把课堂当成了撒播政治观点的“土地”。比如通识教育教材刻意放大香港与内地矛盾,鼓动学生通过“非制度化途径”表达诉求;有的教师上课不讲知识、不谈规律,夹带私货、观点先行;教协甚至煽动学生不要上课,去搞政治……其结果就是香港教育“泛政治化”,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年轻人遇事容易情绪化、走极端,社会充满戾气、负能量。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近来,政治化的教育正在消解最基本的师道伦理,学生甚至可以辱骂、恐吓、禁锢自己的师长,不能不说是香港教育最大的失败与悲哀。
“泛政治化”有其根源,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香港教育如今缺乏好与坏、是与非的最起码标准。首先是通识教育无大纲,教材无标准。在此背景下,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充满偏见的内容比比皆是。教协出版的教材甚至请非法“占中”搞手戴耀廷当顾问,其对青少年思想的毒害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学校课堂上,特别是大学课堂,所谓“言论自由”为一些教师兜售无良政治观点大开方便之门。然而一个事实是,言论自由亦有其边界。即使在被一些人奉为圭臬的美国校园,分裂国家、种族歧视、宣扬法西斯等也是绝对的禁区。反观香港,“港独”“违法达义”等有害思想,假言论自由之名大行其道,实在是一种讽刺。教育的最基本目的,就是要为社会树立最基本的是非对错观念,香港教育界的一些人,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
教育必须牢牢扎根本国的文明母体,才能枝繁叶茂。而一直以来,香港教育却在传承中国历史文化、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发展方面存在不少缺失。比如,国民教育的推广在香港困难重重,中国历史从必修课变成了选修课,中国语文课几乎快变成“中国语言课”……一旦失去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景深,脱离具体国情,年轻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就容易流于表面,被一些简单的口号带偏,更不要提形成对国家的深入理解和身份认同了。同样是在美国,既高度重视国民教育,也要求学生阅读柏拉图、卢梭、尼采等思想家的经典文本,返回西方文化的历史源流。回归文明母体,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强化国民身份认同,才能让香港年轻人深刻认识到自己和香港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近日,曾经痛斥香港通识教育弊端的叶刘淑仪,当选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新任主席,网友评价“看到了香港教育的希望”。说到底,教育的问题其实还是办教育的人的问题。让那些真正懂教育、真正关心爱护青少年、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来办教育,坚决抵制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教材、课堂为自己攫取政治利益,香港年轻人才有希望,香港社会才有未来。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环球网 观察者网 人民日报
流程编辑:TF030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0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