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悦读——李平《风雪韶山行》

悦读——李平《风雪韶山行》

风雪韶山行

作者:李平

踏雪爬山那还是第一次。那天雪刚下过,楼房和田野都还掩盖在厚厚的积雪下面。然而天气很好,多日的雾霾遁去形迹,天蓝云白视野辽远,所以当朋友打电话问想不想爬山时我不就思索就应下了。虽然当时手头还有事儿,虽然爬山也确定不在我当日的计划内。但这实在是一个适合爬山的好日子,不去野外走一遭简直太辜负这明媚的阳光。

我却要爬山了,心里却有些拿劲儿。雪后的山比往常难爬,这是肯定的,而爬韶山本身就不轻松,坡陡路长,我又是一个胖子,想想道路的光滑,就叫人心里忐忑。能不能上的去,不只是看愿望,更是看体力,我已有很久没有爬到山顶了。但我兴致很高。因为我也知道雪后的山必定另有景致,那与我爬过许多次的山不同,起码味道是不一样的。我甚至想到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大地一片苍茫混沌,或者我高声吟诵那首《沁园春.雪》的情形,光是想想就叫人心里的激动。在人群里呆的久了,肚腩臃肿身材走形,整个人儿就像搁浅的鱼,浑身乏力难受走几步路就要大张着嘴喘气,像鱼急于回到水里一样我总是愿意到山里去,愿意痛痛快快的爬次山,听山说话,跟山交流,和山面对面叫我。午后公路上积雪已经消融,水流四散,可还未到山门,车已经没法再走,地上打滑,我们只好掩了车轮弃车前行。

冬日的山峦苍莽混沌,只是这雪一下,空气就格外的清新甘洌,连刮在脸上的风似乎也失却了尖厉和锋芒。雪过了夜变的坚实,踩上去“嚓嚓”作响。我们走着说着,不时拍张照片,还没到登山的台阶处,身上就有了几份燥热。可又不敢大意,必须时刻小心脚下的路,生怕一个疏忽会出遛地上,平日也就算了,有了雪出遛一下非回到山根处不可。

2014年春节当日朋友约我爬山,可是带着妻儿必就不能像一个人时信马由缰,加之朋友的小儿刚会跑步,上山要背着,他又只让他妈妈抱,最后用尽全力刚上到风岭就不得不返回了。那日天太冷了,与山下完全是两个世界样的。后来又带着妻儿与小妹一起上过两次,但都只走到半路就回头了,刚到姑姑堆小妹已经坚持不了了。带着家人一道充其量只是野游,是散心,那并不能说是爬山。而对于我来说,爬山是必须要登顶的,这是目标,不然它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对于一个爬山爱好者,虽然业余,但这许多年里我爬过的山可并不少,有名的没名的高的矮的都有。每次爬山总会有收获,因为山能告诉人许多。山头就在那里,你爬或不爬,什么时候爬,完全随你的兴致,它永远是静默的伫立在那儿,不悲不喜,也不曾移动半步。你年轻力壮,一口气爬到顶,或者你发了福,没走十分之一的路就气喘吁吁;你自己跟自己较劲硬撑着不顾腰酸腿疼登上山巅或者你早早就放弃,打道回府完全是你的事。山并不言语,既不鼓励你语重心长的跟你讲许多话为你加油,也不轻看你斜眼瞥你幸灾乐祸喝倒彩。山就是山,春来花开,秋至叶落,完全随季节转换肤色,并不强求自己的意思。山爬的多了,就格外的愿意亲近它。与山相处,你靠近读它,能懂它很好,不懂也没关系,它乐于包容,人的无知就像山里的蝉鸣,树梢的风声,或者兽虫的低语,在它那都是一样的。对谁都袒露肌肤,绝不伪装也不卖弄,胸怀不可谓不宽广。

到风岭体能已经越过了第一道坎。我们沿小路上行,站的高了,望的也远,几十里白茫茫的雪地外就是县城,在阳光下烁烁生辉仿佛童话中的城堡。树们干枯的枝杈在风中纠缠发出的声响有金属撞击的音韵。

再往上,就是寺院了。等上到平台处,嗬早有人先于我们到此,正在歇脚呢!雪中爬山还能遭遇同路人,无论如何都叫人觉得亲切。大家相互询问攀谈,再接着是拍照。然后分开我们继续往山顶进发。高耸的铁塔在湛蓝的天幕下美丽动人,甚至显得不真实起来。有时候就是这样,越是真实的东西看起来越像假的,而假之所以横行,那是它看起来太逼真了。

山上并不觉得冷,雪却更厚,有松鼠跑过留下的深深印迹,还有一条小黄狗,像是嗅到了什么气味,鼻子只一个劲往雪里拱,看见陌生人,“咣咣咣咣”叫个不住,轻脆的声音划破空气荡向远处,撞到了树上惊落了树上压着的雪块儿。看我们走近,它头一昂,再迅速跑开直往寺门里去了。跑到门口,再回转身对我们一通乱叫。

到达山顶铁塔处看表,用时整整两个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们站在了山顶却无慨可叹,所能体会却无法言传者也不过古人诗句罢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小人物永远都活在大人物的光彩和阴影下,这一刻体会的格外深刻。每天看是说了那么多的话,没有一句是非说不可的。很多自己抓耳挠腮想到的话,其实别人早就说过了。有时想想挺可悲的,连表达自己的情绪都没有自己的话。李敬泽先生说,为文最重要的就是写自己而不要掉书袋子,哪怕只说一句属于你自己的话,这文章也是好的,古人说过的话你再重复也味同嚼蜡。诚不谬也,写了许多年的字,深知其艰。

山峦重叠,峰回路转,来到“荷兰木屋”处,四顾茫然。雪深深浅浅积在山的褶皱间仿佛人身上的垢甲。再远看,虚虚实实,似乎眼前的不是真景而是泼墨山水图了。这叫人心生恨意,恨自己不是画家,可以尽情的绘出眼前的大美风光来。书到用时方恨少,想那些可以形容的词儿却全无法贴切,只能傻子一样呆站着。

韶山已经到过许多次了,与其它三季的喧嚣热闹浓墨重彩比,感觉心都像是要融了,要被这空灵高远的气象消化了。汗一落,凉意就上来了,于是又匆匆返回。到下山时一路欢歌,才用了一个小时多一点儿。

回得家来胡乱诌了几句,算作某年某日登山的证据。

“韶山四季真不同,

春花夏荫秋叶红。

雪后冬景格外美,

融融暖意是乡情”

总策划:范关群 策 划: 马 平 统 筹:韩 鹏

审 核:姚 轶 编 辑: 李 阳 校 对:彦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7146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